餐飲怎么做?難做?沒搞懂這5點,千萬別做餐飲
餐飲真的越來越難做了。然而不可思議的是,涌進餐飲業的創業者卻越來越多。
對于正萌生進餐飲市場“淘金”念頭的小白們,以及已經確認好方向準備放手大干一場的“準餐飲人”們,紅餐網專欄作者翟彬有5個真誠的建議送給大家。
前不久,相信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兩個消息刷屏了,一個是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一組數據:截至2021年底,中國靈活用工人員已經達到2億;另外一個是浙江省人社廳官宣,在浙畢業大學生如果創業失敗,貸款10萬元以下的可由政府代償。
看似不相關的兩則新聞,背后卻反映了一個不爭的現實,即當下就業市場壓力巨大,創業或成為打工人的新選擇。
而“門檻低,現金流好”的餐飲行業,毫無爭議地成為這波創業浪潮下的主要方向??梢灶A見,未來新入局的餐飲人一定會越來越多。
不僅如此,從去年開始,隨著娛樂、互聯網、房地產、K12教育等行業的產業調整,就已經有大量資源已經開始涌進了餐飲行業:樸新教育進軍快餐連鎖餐廳;上市公司學大教育宣布設立全資子公司涉足咖啡領域;“聯合辦公第一股”優客工場的CEO毛大慶在北京國貿CBD賣起了包子……餐飲成了眾多“失意者”的避風港,跨界而來的“新餐飲人”也變得越來越多了。
但是,餐飲真的如大家想象的那么好干嗎?
事實上,餐飲業早已成為“最卷的行業”,沒有之一(點擊閱讀:《無意義的內卷,正在“殺死”餐飲業!》)。在疫情反復、消費收縮和渠道紅利消失等多重因素疊加下,行業的利潤逐年下降。同時,房租、用工、食材、營銷等經營成本持續上漲,相應的食安監管也不斷加強……
所以在這里,對于正在萌生進餐飲市場“淘金”念頭的小白們,以及已經確認好方向準備放手大干一場的“準餐飲人”們,我有5個建議送給大家:
賽道選得好,成功差不了
“品類定生死”,這話對于餐飲業而言,一點也不為過。尤其對于“賺得起,賠不起”的餐飲小白來說,選好賽道更是幾乎意味著成功了一半。
然而,選賽道真的是個技術活,既要具備市場調研能力,清楚所在城市/社區的人口規模、消費水平、習慣及口味偏好等;還要對意向品類的選址條件、運營難度等關鍵信息有充分掌握;更要對項目的投資回報率、回本時間、流動資金等進行精確計算……
把上述工作做到了周全與完備,在啟動項目之前,創業小白們還需要遵循兩個原則:
第一, 謹慎追隨流行,重點押寶剛需。
對于那些咨詢我某某品牌能不能加盟,某品類能不能做的創業者,通常我會先問他們一句:你的風險偏好是什么?
創業者必須要明白,餐飲早已過了“高毛利、高回報,野蠻生長”的階段。尤其是后疫情時代,隨著動態清零政策的常態化,餐飲行業隨時面臨“停擺”的風險。在這樣的背景下,創業者如果抱著“短線操作,賭一把、賺快錢”的心態,貿然選擇一些看似有爆發力的“網紅”或者“偽剛需”品類,結果往往會因為“項目缺乏足夠多的數據驗證”而草草收場。同樣的,盲目投資一些重資產、高客單、回本期長的“消費升級型品類”,結果往往也是起盤快、崩盤也快。
對于“缺錢、缺技術,風險承受力低”的創業素人來說,選擇“剛需、高頻、高復購”的快餐或小吃品類,才是“穩穩地幸?!?。
首先,能賺錢的都是已經被反復驗證的成熟品類 ,比如“米、面、粉”等投入成本低、供應鏈成熟,且能夠穿越周期的品類;其次,在疫情常態化的當下, “剛需”就意味著確定性,而“確定性”帶來的安全感,正是當下餐飲行業里最珍貴、也急需的。
第二,不要看“我喜歡什么”,而要看“市場需求什么”。
在餐飲快招圈里有個段子—— “烘焙精準打擊拆遷戶,如果還有剩下的,就交給奶茶和咖啡店”。
在很多創業素人眼里,奶茶、烘焙、咖啡店不但客單價高、毛利可觀,還是一門能兼顧“愛好與事業”的好買賣。再也沒有比“開一家屬于自己的奶茶店/咖啡館/蛋糕店”更能承載自己情懷與夢想的事了。同時,奶茶店、咖啡館的標準化程度高,人少還好管理,簡直就是斜杠青年(指不滿足單一職業,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人)的不二之選和完美副業。
而現實是,這三個賽道同質化嚴重、競爭激烈,早已是紅海一片,小白入局九死一生。據了解,在 餐飲二手設備回收排行榜上的所有品類里,奶茶、烘焙和咖啡一直牢牢占據著榜單前三,堪稱“創業碎鈔機”。
加盟要做麥子,不做韭菜
對于加盟,創業者的態度歷來涇渭分明,“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分歧主要集中在兩點,即“如何識別快招”和“加盟到底能不能賺錢”。
先說第一點,如何識別快招?
“萬單店”、“假排隊”、“零元加盟”、“明星代言”……可以說,世界上最深的路,就是快招公司的套路。不僅如此,快招品牌還會采取“壓迫式”的電話回訪,那些真假難辨的成交陷阱(比如虛構“名額有限,破格申請”)和誘導加盟(只談利潤和回報周期,不談風險)等方式,讓創業者防不勝防。
《中國加盟領域投資研究報告(2020年度)》顯示,2020年關于快招的投訴量達到3.8萬件,較2019年增長了16%。
△圖片來源:中國加盟領域投資研究報告(2020年度)
盡管沒有人愿意當韭菜,但是由于缺乏經驗和辨識力,創業小白中招還是大概率事件。所以,選擇加盟品牌之前,小白們一定要做好以下三個工作:
首先,要先確認意向品牌是否真的開放加盟,避免誤加盟了山寨品牌,或者被誤導加盟了所謂的“假副牌”。
其次,要確認品牌方是否取得了《特許經營許可證》,滿足“2店1年”的基本要求;對加盟合同中的條款要逐條審核,規避條款中的模糊地帶或者權責不清的部分。
第三,切忌不要貪圖加盟費便宜去加盟山寨品牌。隨著監管加強和消費者的成熟,山寨品牌的生存空間只會越來越小。而快招品牌則基本是“管殺不管埋”,一旦被騙,舉證和訴訟都會占用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最終只能認栽。
再說第二點,加盟到底能不能賺錢?
必須要講,加盟不是洪水猛獸,因為從來就沒有穩賺不賠的買賣。當然,那些認為“只要加盟知名品牌就能發財”的人,也是對自己“極其不負責”的。
考慮加盟品牌的創業者們一定要認識到,品牌方的賦能是有限的,哪怕是“強管控、全托管”的大品牌,有一定比例的閉店率也是合理的,畢竟“親兒子”都難逃閉店的風險,何況是加盟店。
如果意向加盟對象是一個初創品牌,創業者們則要更加謹慎,切勿一上來就選擇加盟“市代/省代”,因為初創品牌本身的模式尚未完全跑通,此時大投入拿下其區域代理,需要承擔極高的風險,實為不智。
最后的建議是 “善于地緣性套利”。如果你看到某個品牌或品類在一二線城市火了,把握好“時間差”在本地快速復制獲利,加盟無疑最好的選擇。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自身沒有拿鋪、操盤等核心競爭力,時間一長,這類項目的本地市場很快就會被競品或者山寨品牌做爛。尤其是那些“新奇特”等非剛需項目,生命周期短,投資務必謹慎。
警惕三個選址“陷阱”
餐飲的本質是流量,流量的核心是選址。 餐飲創業時,在選址上花再多精力都不為過。很多創業者對 “一流商圈二流鋪位” 的選址鐵律已經耳熟能詳,但在選址的過程中仍要提防三個“陷阱”。
首先是“低租金陷阱”。
資金不足的創業者,一定不能有“撿漏”心態,切記 “好位置不便宜,便宜沒有好位置” 。不要對自家產品盲目自信,也不要考驗消費者“多走兩步又怎么樣”的耐心,更不要被某些物業“忽悠”,選擇“消費盲區”做炮灰。
對于受疫情影響而空出大量鋪位的商圈或美食街,創業者尤其要警惕,大量空置本身就說明這個位置抗風險能力差,千萬不要在“別人恐懼的時候你貪婪”,任性拿鋪很容易成為“接盤俠”。
其次,切勿過度迷信購物中心。
近些年,shopping mall建設大躍進,導致數量井噴,渠道紅利日漸消失。在疫情反復的情況下,購物中心尤其受傷慘重,客流量遠不及社區穩定。
再者,創業小白們不具備頭部品牌的“優先選址權”,盲目入駐購物中心很可能會選到一些“垃圾位置”,一邊承擔著高房租,一邊門可羅雀。
另外還要明白一點,“商圈流量并不代表門前流量”,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商場后的步行街,妥妥的“燈下黑”,堂食品牌的噩夢。
最后,“抱團不一定能取暖”。
選址往往遵循兩個原則,第一是 “互補原則” ,即不同業態的品牌開在一起,通過品類差異,優勢互補,共同把場子炒熱;第二則是 “跟隨策略” ,貼著同類型的品牌開店,制造聲勢,一起把蛋糕做大。
前者好理解,后者則極易跑偏。因為“跟隨策略”的前提條件是“品類相同,客單相異”,即盡量選擇與不同客單價的品牌做鄰居,而不是扎堆在同價位品牌之間正面硬剛。不要妄想通過價格戰把對方打趴,新手沒那么耐打,真打下來很可能兩敗俱傷,奶茶就是“跟隨策略”的典型“重災區”,遍布全國的“奶茶一條街”都是血淋淋的實證。
簡單小結一下, 對于小白來說,復合型商圈是最優選,比如“商場+社區”/“寫字樓+社區”等等,既能兼顧不同人群,保證全時段經營,還可在突發疫情期間,通過外賣對沖不能堂食的風險。
此外,在選址過程中,創業者們還需具備以下三個思維:
第一,要有“數據思維”。
如今選址再也不能簡單靠“數人頭”來判斷位置的好壞,隨著餐飲數字化的發展,市面上的數字化選址工具已經非常的成熟和完善,我們能獲得不同維度的數據,比如客群畫像、熱力圖、消費偏好、交通、動線、競品等等,能極大提升我們的選址效率和準確性。
第二、要有“財務思維”。
選址過程中大家往往容易忽略關鍵的財務指標,包括房租、付款方式、轉讓費、中介費、水電雜費、裝修費、房租遞增比例、實際使用面積、外擺面積等等。清楚了解項目的財務指標,既能夠有效地提升資金使用率,也能減少退租時可能發生的扯皮幾率,有效保護續租時的權益。
第三、要有“技術性思維”。
在簽訂租賃合同之前,一定要核查所選鋪位的硬件指標,比如排煙、電壓、燃氣申報流量、施工排期、消防、門頭、外擺面積、營業時長、餐飲經營申請許可條件等等。
餐飲所屬的物業類型極為復雜,社區店/商場店/賣場店/寫字樓店等物業的要求不盡相同,經常會出現“空調找物業,排風找開發商,門頭找城管”的亂象,如果不逐項確認,踩坑就會是大概率事件。
低成本獲客,高質量留存
隨著平臺紅利的消失和社交媒體的興起,餐飲獲客的邏輯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 品牌獲客的途徑不再單純依賴線下,而是擴展到包括社交媒體、私域等在內的全渠道。
在不斷上漲的獲客成本和日益碎片化的渠道面前,小白創業者一定要注意以下三點:
第一、團購是補藥,吃多了傷身。
如今,“團購+達人探店”已經成為商家低成本引流的新引擎,出于競爭考慮,越來越多的商家開始將低價團購產品“常態化”,短期來看,門店流量確實得到了有效提升,但長遠看,常態化的打折極易拉低品牌的價值感,靠低價團購吸引來的“羊毛黨”也很難形成穩定的復購。最后,往往會變成“平臺賺人氣、達人賺傭金、消費者薅羊毛,商家圖熱鬧”,“三贏一輸”的尷尬局面。
“團購+達人探店”作為引流手段之一,更適合用于“新店開業或產品上新”。日常引流絕不能寄希望于“長期開團”,“點評+外賣+私域+線下”的復合型布局才是最穩妥的流量打法。
第二、要有蓄水池思維,老顧客才是基本盤。
對于餐飲來說,“二八原理”永遠有效。小白創業者切勿陷入“一直拉新”的陷阱中,而要把精力放在服務好那“20%的老顧客”上,因為 老顧客的持續復購,才是生意長久的根基。
基于此,各大品牌已經把私域作為自己的基本盤:截至目前海底撈累計有8500萬會員,僅2021年上半年會員消費金額占總營業額的八成以上;大龍燚靠著200萬粉絲,單單在2021年2月就為其貢獻了700-800萬的外賣收入;喜茶通過小程序“喜茶GO”,搭建起國內新茶飲最大的會員數據庫和數字化營銷體系,深度用戶運營和精準營銷換來的是300%的高復購率,而這3500萬會員也成為喜茶快速發展和對抗疫情的“超級蓄水池”……
相對于大品牌而言,中小型餐飲品牌的私域策略則要務實得多,即通過“團購、外賣和點評”做引流,通過社群做好“留存、復購和裂變”。
尤其是社區店,微信群的“每一次預訂,每一次答疑,每一次充值促銷上新活動”都能體現出老板的“人情味”,這就是與連鎖品牌“臉譜化服務、制式標準”的最大差異,樸實的動作往往最能贏得老顧客的心。
第三、網紅店靠內容引流,小店靠服務引流。
繼“坪效、人效、時效”之后,餐飲已經進入到了“圖效”時代,“小紅書/抖音種草,線下拔草”和“打卡經濟”已是Z時代年輕人最普及的生活方式 ,“雙微一抖一紅書”也已經成為打造網紅品牌的標準配置。
但是,對于快餐、小吃等大部分餐飲品類來說,在短視頻平臺“打造個人/品牌IP”的實際意義并不大。 因為大部分餐飲的本質就是三公里內的生意,短視頻對于品牌的賦能極為有限,尤其是在沒有專業團隊包裝的情況下,與其花精力拍短視頻,不如把出品和服務做好來得更實在。
不要招人,要招合伙人
在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發布的《全國求職“最缺工”的100個職業》的排行中,餐廳服務員高居第五位。
由于收入低、晉升空間小等因素,餐廳的很多崗位都處于“常年缺人”狀態,尤其在疫情后,由于餐飲行業自身“受波動大、風險高”的特點,招工變得更為棘手,尤其是經驗豐富的店長,更是“一人難求”。
作為“勞動密集型”行業,“人”在餐飲行業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解決這個問題,創業者必須改變“老板思維”,通過制定合理的組織結構和激勵機制,保證團隊的穩定性和未來企業的快速擴張,具體建議如下:
第一、合伙人模式。
不論是海底撈的“師徒制”,還是華萊士、半天妖的“合伙人制”,都是遵循“共擔+共創+共贏”的思路打造的組織結構。品牌通過配股或眾籌的方式,將公司股份下放給員工,將員工從雇傭關系轉變成合伙關系,風險共擔、受益共享,最終形成利益共同體,有效激活員工的積極性,最大程度保證團隊的穩定性。
第二、內部裂變。
當門店模型打磨成熟,開始進入快速擴張階段時,從外部聘用職業經理人遠不如從內部培養優秀店長更高效。
以半天妖為例,品牌通過“內部培養、以老帶新”的形式,實現店長的快速裂變。并通過“雙向持股”的形式,激發團隊戰斗力,同時賦予團隊更多的自由度,包括自主尋址開店、自主經營、自主招聘等,由此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僅用5年時間,門店數量就突破1000家,成為烤魚賽道中門店最多的品牌。
第三、靈活用工。
時刻“滿編”既不現實也不經濟,因為餐飲的“淡旺季、閑忙時”非常明顯。這時“靈活用工”就顯得非常有必要,通過標準化培訓、合理排班和績效制度將正式員工和小時工組合使用,能幫助門店降本增效,有效緩解用工壓力。
在薩莉亞,全職員工和兼職員工的比例接近1:2;麥當勞和肯德基的小時工和全職比例也達到7:3。
寫在最后
企查查相關數據顯示,2021年吊銷執照的餐企高達88萬家以上,創近十年來最高。長長的倒閉名單上,不僅僅有餐飲小白們的初創品牌,也躺滿了諸如新元素、許留山等明星品牌。
行業內卷、“人口+渠道”紅利消失,加上疫情的“神助攻”,餐飲從來沒有像現在這么難做。
疫情像一個催化劑,加速了全行業的洗牌,極大地提升了餐飲入局的門檻。未來,留給普通人試錯的機會越來越小了,一些跨行來餐飲創業的,更要懷有敬畏之心,因為你的很多經驗在餐飲市場可能都不管用。
而那些“打了雞血”的創業者,則需要特別注意雞血中的風險含量,不要急于求成,要學會及時止損。
至于那些把餐飲當副業的“斜杠青年”,建議趁早收手,餐飲是勤行,不僅要吃苦,還要不斷學習,終身學習。
最后用一句話,與所有餐飲創業者共勉: 如果你愛他,就讓他去做餐飲;如果你恨他,也讓他去做餐飲。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
上一篇:餐飲行業有哪些經營模式?
下一篇:餐飲創業年入 3 萬元真的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