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53歲的內蒙古人,開400家餐廳,年銷售額60億,憑啥?
餐飲業受疫情的沖擊最為嚴重。
連鎖經營企業西貝,有近400家門店,工作日每天營業額在2000萬,節假日營業額3000萬。
按照往年的情況,2020春節前后的一個月,西貝的營業額預計應該在8個億左右。
可是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西貝的計劃。
西貝創始人董事長賈國龍,在接受訪問的時候,他說:自己當時很焦慮,想吐槽,就說了一些真話。
誰知道“西貝撐不過三個月”,引起了這么激烈的討論。這讓西北漢子賈國龍,從未想到。
創業32年間,賈國龍販賣小商品,經營街邊小店,再到西貝集團,越做越大。
目前,賈國龍打造的西貝集團,員工超過2萬人,門店數量超過400家,遍布全國 25 個省、50 多個城市,年銷售額突 60 億:
2003年被評為“國家一級酒家”;
2017年10月西貝莜面村榮獲2017年中國連鎖品牌影響力50強;
2018年1月榮獲由中國烹飪協會授予的“中餐國際化推廣特別貢獻獎”;
曾兩度代表中華美食走進聯合國,是中國最大的中式連鎖餐飲企業之一;
西貝餐飲注重員工的培養與提升,每年用于員工培訓、學習、考察、旅游等的費用超過 4000 萬。
能把企業做的這么大,賈國龍的成功,和他的幾個特質分不開。
敢于創新
1967年,賈國龍出生在內蒙臨河,就是地理書上的河套平原腹地。
1988年,賈國龍21歲,剛畢業一年多,跑回了內蒙臨河老家,他告訴父母自己要創業。
父母沒有多說什么,就把準備給他娶媳婦的3800元塊錢,拿出來給了他。
賈國龍的姐姐剛出嫁,婆婆給了她2000塊買彩電。當時彩電是需要憑票購買的,沒有票,姐姐也就沒買。姐姐花了300塊,把剩下的1700塊都給了賈國龍。
7月份,賈國龍跑到石家莊考察,發現一個很神奇的地方叫小商品市場,東西便宜到難以想象。
他就做起了販賣的生意,從石家莊批發東西,回老家賣,利潤很可觀。
賈國龍賣過一種球襪,批發是6毛一雙,回去到大學賣6塊。
不到兩個月,賈國龍就積攢了一部分資金。
10月,賈國龍就盤下了一個店面,開咖啡館。
1989年2月,賈國龍又接手一家要倒閉的面館,做成了酒吧。他去北京買裝修材料,進洋酒,事事講究,100多平米的店面,裝修三個月后,終于開業了。
這么洋氣的店,在一個西北小縣城,是很時髦的。人們很愿意去光顧,只是口味不太適合。在顧客的要求下,酒吧先加了涼菜,后又加了主食。
一年后,咖啡館變成了小吃鋪;酒吧成了砂鍋面片館。這樣一改,他的小店盈利穩定,居然創業成功了。
大膽敢干的賈國龍很快在餐飲業立足腳跟。
1989年底,賈國龍應聘到當地一家前衛的西餐廳,做副經理,其實他的本意就是學習,積累管理經驗。
后來,賈國龍又開了臨河第一家火鍋店,成為當地最火的一家店。
他又開了臨河第一家海鮮店,也很受歡迎。
25歲的賈國龍,依然成為臨河餐飲界的知名人物。
試想,賈國龍一開始就干小賣鋪,面片館,未必能引起人們的注意。他獨辟蹊徑,選臨河沒有的東西,大膽創新。
即便是后來,回歸到餐飲,但是修正的過程也是成長的過程。
敢為人先,勇于創新,是賈國龍成功必不可少的特質。
做人講究
1991年,賈國龍結婚。隨后的幾年生意都不太好,直到1995年,才開始好轉。
經營穩定以后,他又開始想往外跑,去到深圳經營一家海鮮城。
他和另外一個合伙人,講好的是投資一人一半,利潤也是五五開。
只是,海鮮城開始營業之后,生意很差。合伙人一直也沒有打錢進來。
海鮮城經營9個月,賠了100多萬,賈國龍折返回老家。
他要想辦法貸款,給深圳的員工和供應商一筆一筆的打款,還欠賬。
虧了100萬后,他已經沒有什么積蓄了,店里的利潤還要還貸款。
1998年,不服輸的賈國龍,又看中了臨河一個老舊博物館的樓,地處核心位置,但多年未用。
他便和文化處聯系,想著租下來。
合同簽了10年,可是賈國龍資金短缺,半年了還啟動不了。
處長找到賈國龍,說如果啟動不了,就還回來,合同作廢。
賈國龍一聽就著急,他開始各處想辦法。
有一個店里老客戶是做水泥生意的,每年在他的店里的招待費得10萬塊。
賈國龍找到對方,說要用水泥,但是沒錢,可以用飯費頂。
老板二話沒說就同意了,當天就把輛車水泥拉回去,證明要開工了。
隨后,他又找到施工隊,也是飯店客戶,講的是讓對方墊資施工,先給10萬,后續慢慢給。
施工隊也同意了。
可是里里外外還是需要錢呀,賈國龍就抱來兩尺多高房產證抵押貸款。
那些房產證,有自己家的,有親戚的,有同學的,有老師的,有朋友的,有職工的,總之幾十本房產證,貸出來100多萬。
他一次性投入了四五百萬,把原來的二層加高成三層,一層是經營各地小吃,二層是火鍋,又建了一個副樓做美食廣場。
一開業,生意就非?;鸨?。
賈國龍,能夠做成美食廣場,離不開這么多人的信任。否則,誰愿意拿自家房產證給人貸款呢?
賈國龍能夠得到這么多人的鼎力相助,肯定和他以往的為人處世非不可。
雁過留聲,人過留名。賈國龍創業已經10年時間了,愿意幫助賈國龍的人,也看到了他過硬的人品。
任何事情,拼到最后,一定是拼人品。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抓住機會
1999年,臨河設駐京辦事處,需要帶一個有接待能力的餐廳,就找到了賈國龍。
在北京,賈國龍還執著于做海鮮,四個月又賠了100萬,在做海鮮的路上,又栽了跟頭。
不得已,賈國龍開始轉型,把海鮮改成了莜面和羊肉等內蒙特色的餐飲,店里生意一下子就火了。
這是西貝的雛形。
賈國龍接連在北京開了第二家,第三家,基本上是開一家火一家。
這些店面都是接手已經倒了好幾手的店面,不得不說,賈國龍終于選對了方向。
更堅定了他把內蒙東西帶出來,把外地東西帶回去的信心。
2011年,賈國龍開始聚焦西貝品牌,西貝莜面村、西貝海鮮等,開始成型。
賈國龍始終堅持做原汁原味的西北菜。探尋西北美食是西貝常態化的一項工作。
在《舌尖上的中國》中,介紹過一位賣黃饃饃的西北老漢。賈國龍得到消息后,第一時間趕過去,和黃老漢達成合作。
賈國龍邀請黃老漢,成為西貝的代言人,代言費30萬。
這件事,引起了《舌尖上的中國》的導演胡迎迎的反對。胡導覺得,這是改變了老漢的生活,人家祖祖輩輩都是農民。商人只會追逐利益。
可是賈國龍不這么認為:其實改變黃老漢生活,是從拍《舌尖上的中國》就開始。讓他們更幸福,過上更好的生活,難道不好嗎?農民也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權利。
最后,黃老漢決定把技藝傳授給西貝的廚師,自己繼續賣自己的黃饃饃。
現在,黃老漢的黃饃饃生意比以前更好了,生活也更好了,是一種雙贏的局面。
如果沒進北京,就不會有西貝這個品牌;簽約黃老漢也是西貝戰略重要的一步。
能夠踩準每一次風口,是賈國龍創建西貝的很關鍵的一點。
美食講究八大菜系:魯菜、川菜、粵菜、蘇菜、閩菜、浙菜、湘菜、徽菜。
賈國龍想把西北菜,做成一種獨立菜系,能夠代表一種風味,這也是他堅持尋找民間美食的初衷。
讓西北菜代表中國,讓西貝開遍全球,是賈國龍的一個夢想。
沒有誰,會隨隨便便成功。賈國龍的成功的三點:創新,人品和機會,同樣適用于現在。
試問一下,如果自己有難處,誰會盡力相幫呢?
如果還沒達到世俗的成功不要緊,先從自己的人品開始吧。
成功不止一種,只要按自己意愿在生活,也是一種成功。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
上一篇:蔬菜里竟然也有寄生蟲!細思極恐,尤其是經常吃的這幾種…
下一篇:最中國的蔬菜,你愛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