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者,餐飲行業用工有這些新變化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楊召奎
調研企業員工總數同比增長12.4%,較2010年同期增加約6個百分點。有近七成的調研企業明確表示其2021年員工總數較2020年同期增加,行業繼續發揮穩崗促就業的關鍵作用。這是記者從中國飯店協會與新華網近日發布的《2022中國餐飲業年度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獲悉的。
中國飯店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宋小溪指出,盡管員工人數總體增加,但餐飲行業人員流失率偏高的問題仍然存在,企業或在未來承擔一定用工壓力。
《報告》顯示,前廳服務員(如接待員、傳菜員、服務生等)、烹飪人員(如炒鍋師傅、面點師傅、專業菜系廚師等)、 廚房工作人員(如洗碗工、切配工等)等一線服務崗位是需求較為緊張;基層管理崗位如店長、經理等也存在較大需求。疫情暴發后,企業除了對一線服務和管理人員存在較大需求外,對商務運營、平臺維護、營銷策劃、平面設計等電商營銷相關新崗位需求上漲同樣明顯。
三大原因致餐飲業用工難
中國飯店協會在疫情期間曾對餐飲與住宿企業開展調研,結果顯示用工緊張問題是影響企業發展的極大障礙。
《報告》顯示,2021年餐飲企業一線員工和管理層員工工資繼續上升,其中,一線員工工資2021 年增速為7.6%, 較2020年同期上升1.4 個百分點;管理層員工工資2021 年增速為7.8%,較上一年同期上升1.8 個百分點。
宋小溪指出,盡管餐飲企業在薪資上一提再提、在門檻上一降再降,可仍然面臨巨大的用工缺口。
《報告》顯示,調研的企業中,員工年均流失率均值為19.30%,與2020年數據基本持平;流失率中值、四分之一位和四分之三位值較去年基本無變化。仍有53%的調研企業明確表示其員工年均流失率高于12%。
宋小溪分析指出,除了傳統意義上社會對于服務行業的偏見,當下導致用工緊張的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疫情仍在反復,無論是出于個人健康還是發展前景來說,人們選擇服務崗的意愿都受到一定沖擊;二是疫情催生了許多全新的就業機會和模式,“朝九晚五”已經不是唯一的選擇,比如送外賣等;三是“Z世代”的就業觀相比于前幾代人已發生諸多變化,而其中最大的特點就是流動意愿很強。這些都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餐飲業的用工困難。
“靈活用工”方式或成新選擇
在用工難背景下,一些企業積極采取措施應對。例如,肯德基通過試點“小候鳥媽媽餐廳”公益模式,為長期在外務工,愿意回到孩子身邊就業的家長提供就業機會,通過完善的福利保障和靈活的排班,讓家長做到陪伴與工作兩不誤。據悉,目前,肯德基已在湖北、河南、重慶、湖南、安徽等省份落地超過760家“小候鳥媽媽餐廳”。
呷哺呷哺方面則表示,改善薪酬制度引人才也是今年的重點調整策略,并率先改善員工薪酬激勵制度,實現收入與貢獻直接掛鉤。該公司董事長賀光啟表示:“原來門店領位員不管接待多少顧客,待遇都一樣,這是不公平的,工作人員的辛苦要與酬勞結合?!?/p>
此外,在固定用工模式遇到障礙的情況下,“靈活用工”或成為餐飲企業緩解用工緊張的新思路?!秷蟾妗方ㄗh,通過增設小時工、臨時工和兼職崗位以及采用共享用工等方式,可在一定程度緩解人員緊缺問題。而我國對于探索靈活用工、發展多渠道靈活就業模式也給予了支持和鼓勵,并初步出臺了相應政策。
完善外賣員權益保護
在疫情影響之下,餐飲數字化服務在近兩年得到快速發展。中國飯店協會聯合餓了么發布的《2020-2021中國外賣行業發展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在線外賣市場規模達6646.2億元,同比增長15%;在線外賣用戶規模達4.56億人,同比增長7.8%。外賣市場的快速發展,也給很多人提供了就業機會。
作為新興職業,外賣小哥的勞動權益保障問題不容忽視。記者注意到,2021年7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關于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提出組織開展平臺靈活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今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九部門出臺《關于推動平臺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開展平臺靈活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探索用工企業購買商業保險等機制。
此外,一些企業也在積極保障騎手的權益。據悉,餓了么正在試點將騎士預估送達時間由原先的“時間點”調整為彈性的“時間段”,只要在時間段內送達均不會計為超時。為了避免持續勞動,餓了么根據相關政策指導,試點上線“連續送單超過4小時,系統發出疲勞提示,20分鐘不再派單”。在停止派單前,平臺會多次發出休息提醒,提示騎士合理安排時間,并在時間累計達到4小時時,強制休息20分鐘,更好保障騎士休息權。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