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申遺成功,非遺技藝——正山小種紅茶,迎來難得的歷史機遇
北京時間11月29日晚,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成功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武夷山這個地方物華天寶,茶文化歷史久遠,氣候適宜、茶資源優勢明顯,又有科技支撐,形成了生機勃勃的茶產業?!蔽湟纳绞鞘澜缱匀慌c文化雙遺產地,也是世界紅茶、烏龍茶發源地,是古代“萬里茶道”的起點。
約四百五十年前(明朝中后期),正山小種紅茶誕生于武夷山桐木關,作為世界紅茶鼻祖,開啟了世界紅茶發展的歷史;17世紀初,正山小種紅茶漂洋過海,掀起英倫下午茶文化,推動中國紅茶在世界范圍內傳播和發展。由于正山小種紅茶獨特的品質,使其成為歐美家喻戶曉的名茶Lapsang Souchong。英國17世紀著名詩人拜倫在他的長詩里寫道:“我覺得心兒變得那么富于同情,我一定要去求助于武夷的紅茶?!?/p>
2017年,正山小種紅茶制作技藝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迄今為止,正山小種紅茶已歷經400余年發展、24代傳承,可謂是中國紅茶發展的見證者和活化石。
2005年,正山小種紅茶第24代傳人江元勛在傳統正山小種紅茶技藝的基礎上,創新研制出金駿眉紅茶,以其“清、香、甘”的品質特征開啟全國清飲熱潮,打開內銷紅茶市場。金駿眉紅茶不僅帶動武夷山及周邊區縣紅茶產業蓬勃發展,也推動全國紅茶產業走出低谷,改變了中國紅茶企業僅給國外做原料而過度依賴外貿的局面。
2010年起,傳承并發揚了正山小種紅茶制作技藝的金駿眉紅茶工藝,與貴州、湖南、湖北等十余省份茶產區的茶樹品種和政策資源結合,研發出一系列具有駿眉紅茶統一標準且兼具地方特色的名優紅茶,培育出各地的紅茶代表性品牌和企業,帶動全國約10萬戶茶農提技增收,助力各茶產區的精準脫貧和生態經濟發展。
湖北恩施巴東縣:借鑒正山小種紅茶全產業鏈模式,建設巴東紅茶文化體驗館,提升巴東茶產業發展水平
茶業是中國的特色優勢產業,茶文化、茶產業在我國歷史文化、國計民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作為非遺技藝杰出代表的正山小種紅茶,將在新時代里繼續創新發展,把非遺技藝的歷史價值進一步挖掘推廣到全國茶產區,助力各地茶產業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
(來源:新視線)
責任編輯:孫青揚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