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嘉賓云集!2023中國餐飲產業峰會隆重開幕
2023 年,餐飲行業迎來復蘇,但三年的變革也加劇了行業洗牌。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餐飲人該如何把握趨勢謀生存、求發展,變得尤為緊迫與重要。
今天(3月29日),在2023中國餐飲產業峰會上,來自不同領域的風云人物以及2000+餐飲精英齊聚武漢,共同探討餐飲產業發展機會和未來走勢。
3月29日,由央廣網、紅餐網和良之隆·中國食材電商節三方強強聯手、共同主辦的“2023中國餐飲產業峰會”在武漢國博中心·漢廳盛大召開。
本屆峰會為期2天,包含了產業峰會、閉門晚宴、第三屆中國餐飲產業紅牛獎等多個版塊內容,精彩紛呈,吸引了眾多知名餐飲品牌創始人、投資人、產業鏈專業人士、行業專家及2000+餐飲精英共襄盛舉。
開幕第一天,大會現場有哪些不容錯過的亮點?現在,一起來回顧吧!
大咖演講
洞見餐飲產業未來走向
2023年,餐飲業迎來復蘇,與此同時,產業鏈條上的相關企業也面臨著新的變革。在這樣的背景下,行業未來會走向何方?餐飲人又該如何應對?
本次峰會現場,潤米咨詢創始人劉潤,安安合食創始人、頂新國際集團便利餐飲連鎖事業 新零售事業食安技術總顧問劉成章博士,抖音生活服務餐飲行業營銷策略負責人符娜,申唐產業董事長、九眼橋品牌創始人唐申,IPCR預制菜研究院發起人周鵬邦,中信證券食品飲料行業首席分析師薛緣,大龍燚火鍋創始人、遠方云天&辣海創始人柳鷙等多位大咖針對上述問題分享了精彩的觀點。
△潤米咨詢創始人劉潤
潤米咨詢創始人劉潤表示,不管外部環境怎么變化,餐飲人都必須要理清楚與行業發展密切相關的 四個底層邏輯。
第一,餐飲業與食品業的主要區別在于,中間是否有無差別的人力勞動,是否能帶來服務,這既是餐飲行業發展的巨大優勢,同時也是行業發展較大的制約。今天,預制菜、千城萬店、機器人餐廳等趨勢、現象、物種興起,背后的底層邏輯大都是減少了餐飲業的人力勞動。 只有去掉了人力勞動,餐飲業可規?;怕?、標準化程度才會增加。
第二,餐飲行業是一個正態分布的行業。餐飲行業可以容納大量人創業、就業,但跟華為、騰訊、阿里相比,規模相對就小得多。和餐企相比,華為、阿里、騰訊這些公司有產品但不需要服務, 一旦不需要服務,這個行業就會出現一個現象,即從正態分布走向冪律分布。
什么叫正態分布,什么叫冪律分布?簡單概括就是,一個行業介入的群體非常多,很難出現寡頭、壟斷的企業,與此同時這些群體大部分都處于中間位,就是正態分布。反之,一個行業介入的群體較少,寡頭、壟斷現象明顯,則屬于冪律分布。
第三, 餐飲創業要在總成本領先、差異化以及聚焦之間做好選擇。 每家獨立的餐廳,天生就已經被動選擇了一個策略,這個策略叫做聚焦,因為地理位置限制了餐廳只能服務最近幾公里的人,競爭對手也只在附近2公里左右。
如果有人不想走聚焦的發展路徑,怎么辦?就要思考兩件事情:總成本領先和差異化。 所謂的標準化、連鎖化發展背后就是總成本領先。 很多創業者走千城萬店的路徑,就是在做一件事情,把自己的總成本控制下來,實現總成本領先。而控制總成本的本質則是要形成差異化。
第四,品牌做得很好之后,依然要考慮可能會被替代的問題, 能不能守住利潤,如何提高競爭壁壘,這是企業需要時刻思考的。 餐飲企業可以通過專利保護、提升管理、形成規模效應、建立品牌、合理運用習慣等五方面構筑起護城河。
△安安合食創始人、頂新國際集團便利餐飲連鎖事業 新零售事業食安技術總顧問劉成章博士
在安安合食創始人、頂新國際集團便利餐飲連鎖事業 新零售事業食安技術總顧問劉成章看來,企業要完善食安保障體系,更好地實現供應鏈的食安管控,一定要堅持數字化管理。而 推進數字化管理,有5個原則需要重點關注,分別是移動化、實時化、可視化、聚焦化和無紙化。
舉例而言,移動化是指做到移動化管理,而不是只坐在辦公室內管理,這樣企業才可以實現全時段服務。
實時化是指做到實時化管理,當所有門店、所有供應鏈、所有基地重要信息,都能夠實時化掌握的時候,企業才可以實現有效的決策。
可視化是指除了紙質信息,企業也要能看到可視化的信息包括相關的視頻、圖片等。可視化管理可以更直觀地呈現出企業的效益情況,讓經營者對企業的了解更清晰。
此外,劉成章還表示,供應鏈強調四個流,包括物流、商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物流、商流都是最基本的概念,最后要有資金流,中間則是信息流。信息流包括食品安全、質量、口味、營養等,需要引起企業的重視。
△抖音生活服務餐飲行業營銷策略負責人符娜
針對餐飲企業線上經營業務,抖音生活服務餐飲行業營銷策略負責人符娜表示,在高速增長的平臺業務,流量、用戶消費等紅利明顯的背景下, 餐飲業在抖音等線上平臺經營正逐漸成為新的趨勢。
據符娜透露,在商戶生態方面,抖音生活服務平臺GMV增長7倍,餐飲有動銷商家數增速297%。 如今抖音生活服務已覆蓋370+個城市,合作門店超過200萬,百萬GMV商家直播間數量超800個。
對此,符娜解釋稱,在傳統的本地生活服務平臺中,用戶的路徑是有了需求才去搜索、購買,是“人找店”。商家的經營模式是一個明顯的漏斗式,通過廣告曝光、搜索運營等方式搶奪流量。而在抖音生活服務,通過內容平臺的匹配機制等,商家可以通過內容、好品直接找到精準的人,完成從流量到交易的高效轉化。同時通過抖音生活服務中流量加熱、私域沉淀等豐富的經營方式與玩法,實現螺旋式增長。
“目前抖音生活服務生態已逐步建成。商家提供好的內容商品和服務,達人、服務商等作為生態重要的合作伙伴提供內容和經營支撐,商品、內容和服務被高效鏈接,最終觸達用戶,將為廣大餐飲商家帶來生意新增量。”
△申唐產業董事長、九眼橋品牌創始人唐申
申唐產業董事長、九眼橋品牌創始人唐申認為,餐飲企業要正確認識供應鏈的性質,有道是“三軍未動,糧草先行”,供應鏈是餐飲企業最基本的保障,除了商業模式之外,餐企最需要重視的其實是供應鏈。
“供應鏈在哪里,門店就開在哪里。” 舉例來說,疫情三年里擴張2000多家門店的夸父炸串,其飛速發展就是因為其創始人具有業內領先的供應鏈思維,能夠根據供應鏈優勢倒推品牌建設。
其次, 餐飲的本質是“價值越低、可替換性越大”。 唐申指出,餐企在設計自身供應鏈時,需要格外注意供應鏈的可替換性,如果可替換性越大,那么供應鏈做大的可能性越小、未來競爭的優勢就越小。
第三, 供應鏈架構上應該分級管理。 作為供應鏈商家,唐申建議餐飲企業要學會分門別類地篩選自己的供應商,并劃分層級進行管理。
再者, 供應鏈企業應該具備四種核心價值 :研發、質量、速度、成本。其中,供應商是否具備研發能力,將是今后餐飲企業獲得成長的核心價值。
此外,唐申還認為,一家優秀的供應鏈企業應該具備6個特征:至少干了20年;每年有沒有投入上千萬研發費用;上億集采量;大型連鎖公司的合作方;文化理念引領;“硬件+軟件”實力兼具。
△IPCR預制菜研究院發起人周鵬邦
“2021年時,中國餐飲的連鎖化率只有18%,遠低于同時期美國餐飲的54%和日本餐飲的49%。”IPCR預制菜研究院發起人周鵬邦認為,伴隨著中國連鎖化進程的不斷推進,預制菜還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在他看來 ,使用預制菜可以提升餐廳整體坪效、提高食品出品效率,有效緩解困擾餐飲行業的租金高、人工成本高、食材成本高和毛利低的“三高一低”難題,同時保障味道、品質的穩定和統一。
目前, B端仍是預制菜市場的大頭, 但參考日本的數據, 未來在國內冷凍食品的應用面上,C端有望超過B端。 根據日本冷凍食品協會最近公布的“2021年冷凍食品消費量”統計,2021年日本累計消費了284萬373噸,其中業務用的數量為79萬7547噸;家庭消費的冷凍食品數量達到了79萬8667噸,家庭消費用數量正式超過業務用數量。
周鵬邦還分享了自己2023年預制菜發展趨勢的研判。在他看來, 2023年,預制菜行業將呈現出四個特征,分別為渠道強勢化、品牌聯名化、產品細分化、營銷聯合化。 “長期來看,產品將依然是預制菜行業不斷發展的核心。”
△中信證券食品飲料行業首席分析師薛緣
預制菜領域能夠跑出大企業嗎?針對這一問題,中信證券食品飲料行業首席分析師薛緣認為, 預制菜能否成長出大企業,由上游供應成熟度、下游餐飲行業連鎖化率、飲食文化、塑造產品壁壘難度等因素共同決定。
相比美國、日本餐飲產業鏈,中國餐飲產業鏈菜系豐富,上游除牛肉外自給率高,但格局分散,下游高度分散、連鎖化率低,導致除速凍米面和火鍋料之外尚未出現食品加工龍頭。
隨著國內餐飲行業的快速發展與菜系融合,酸菜魚、小酥肉等大單品不斷涌現,未來, 預制菜將成為中國餐飲產業鏈各環節發展、格局優化的載體,具備孕育出大公司的潛力, 龍頭企業既可能是特色核心產品的生產型企業,也可能是供應鏈型或渠道型企業。
“我們要先形成每個細分領域中的龍頭企業,未來才可能像美國的Sysco一樣,出現一個跨品類整合不同領域的巨頭企業。”薛緣強調, 大單品可能是中國預制菜企業有別于美國、日本模式的發展路徑。
△大龍燚火鍋創始人、遠方云天&辣海創始人柳鷙
大龍燚火鍋創始人、遠方云天&辣海創始人柳鷙以“餐飲產業化發展的探索”為主題,分享了一些大龍燚在過往發展中積累下來的經驗。在柳鷙看來,大龍燚能夠走到今天,主要是 基于品牌自身的“堅持”,比如堅持與用戶共創,堅持滿足用戶不斷變化的需求。
2013年,成都第一家大龍燚火鍋店開業,當時不到200平方,只有17張桌子。在開業前,柳鷙給大龍燚制定下了幾個小小的差異化:第一,定位成都最大的火鍋;第二,在每一張餐桌旁邊都加了帶有USB插口的插座,并且帶有充電線;第三,配置了解辣的飲料,比如金橘檸檬、酸梅湯、百香果等等。
發展到今天,大龍燚一共只有300來家店,在整個發展過程中始終堅持保證加盟商的存活率,沒有盲目追求擴張的速度。
另外,針對餐飲經營到底該聚焦還是打破邊界?柳鷙表示,這是個偽命題。以大龍燚為例,當前端的運營系統足夠成熟,后端的供應鏈足夠強大時,孵化、投資一些小微企業其實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特別對話
餐飲跨界融合的機會在哪
近年來,餐飲品牌布局線上已非常普遍,但很多企業在做零售做線上這件事上還是門外漢,針對線上業務,餐飲企業具體應該如何做?餐飲線上布局,跨界融合是否還有機會?
本次峰會設置了“特別對話”環節,在紅餐網創始人陳洪波的主持下,潤米咨詢創始人劉潤,豐收蟹莊創始人、上海海派菜文化研究院院長傅駿圍繞《餐飲跨界融合的機會》進行了深度探討。
劉潤表示,就到店和外賣這兩件事情來看,到店就是流量的生意,租了門店每個月付租金,租金的本質就是進店人數的流量費。選址,則是購買商圈的流量。如果門店覺得商圈流量不夠了,就會向線上外賣平臺購買流量。而外賣其實是非常獨立的生意,對很多的餐飲企業來說,不能把外賣當成這個店的附屬,外賣應該是由專門團隊去做的事情。
此外,劉潤表示,只要符合國家的相關規范,創業者可以考慮開一家只做外賣生意的門店,開店時廚房可以大一點,前廳面積小一點,不需要服務員服務。
△豐收蟹莊創始人、上海海派菜文化研究院院長傅駿
以跨界電商平臺為例,傅駿則表示,現在有不少餐飲企業過于看重電商平臺提供的投資回報率等數據,欠缺對流量和數據本質的思考。在他看來,短期內,平臺推流制造的紅利看似火爆,但并不能持久,餐飲企業不要被短期內的流量紅利所迷惑,而忽視了最核心的自身產品和服務的建設。
餐飲企業跨界電商到底該怎么做?傅駿認為,目前規模較大的餐飲企業最終都會將產品零售化,對有意做零售的企業而言,將線下門店作為流量入口,在現有的電商基礎設施上搭建線上門店,獲得的利潤空間將會比較可觀。相對而言,如果只是寄希望于購買線上流量來為門店引流,這個過程當中流量的損耗和浪費成本就會很高。
圓桌論壇
餐飲供應鏈,未來還有哪些發展機遇?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餐飲企業與供應鏈如何更好地聯合發展、互惠互利?
圍繞《餐飲供應鏈的發展機遇》這一話題,在紅餐網聯合創始人、紅餐品牌研究院院長樊寧主持下,千味央廚董事長孫劍、泰森食品銷售總經理薛軍、良之隆董事長朱長良、聚慧餐調董事長茍中軍、河南華鼎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海濤、發表了各自的看法。
△千味央廚董事長孫劍
千味央廚董事長孫劍指出,當下,供應鏈企業需要更加深入洞察餐飲領域的需求,找到合適自己的路線,不斷提升解決方案與客戶需求的匹配度。這樣一來,伴隨餐飲這個巨量市場的蓬勃發展,供應鏈企業自然會獲得增長。
以千味央廚為例,其一直致力于為餐飲企業提供定制化、標準化的速凍食品及相關餐飲后廚解決方案。近年來在深耕B端的過程中,千味央廚也逐漸積累起了一些服務C端消費者的經驗,開始嘗試布局C端,先后推出了“早飯師”“焙倫”“千味小廚”等子品牌,直接面向消費者。
“對于千味央廚來說,我們想做出不一樣的C端,策略就是三個字——‘年輕化’。”孫劍透露,千味央廚未來在C端的發展還會進行一系列探索。
△泰森食品銷售總經理薛軍
泰森食品銷售總經理薛軍表示,餐企和供應鏈的協同發展,可以解決餐飲連鎖化發展過程中的很多問題。
第一,解決成本問題,很多餐企在經營中要采購各種原料,但不具備成本優勢,上游企業通過規模化可以把成本降低;第二,解決配送問題,現在中國餐飲行業連鎖化、規?;陌l展進程在加快,其中配送是一個大問題,上游的相關企業同樣可以助力解決這個問題。也是基于這些,泰森食品開始在中國布局供應鏈、產業鏈,致力于推動餐飲業發展。
薛軍強調,總的來看,未來餐 飲供應鏈會繼續向品牌化、效應化、規模化的方向發展,供應鏈企業也會與餐飲上下游協同發展。 “相信5-10年后,會有一批供應鏈企業脫穎而出。”
△良之隆董事長朱長良
良之隆董事長朱長良表示,如今餐飲標準化程度越來越高,對供應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他看來,供應鏈的核心是規模、效應和成本,隨著供應鏈更加精細化,數字化、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應用將是大勢所趨。
“餐飲供應鏈領域十年內會有大把的機會。某個品類只要沒有看到頭部企業,你就大膽進入。 如果沒有出現百億級的企業,那么這個品類或者這個業態就仍有機會。”
同時,朱長良也強調,雖然機會大量存在,但供應鏈企業仍需要做好長遠準備。比如,專注于做自己的賽道,把自己細分賽道做到頭部。同時,還要善于搭建自己的生態合作體系,上游下游合作的各方要秉持利他之心。
△ 聚慧餐調董事長茍中軍
聚慧餐調董事長茍中軍表示,中國餐飲業是五萬億以上的市場,是一個水大魚多的行業。如今, 餐飲市場越來越重視供應鏈,這其實是中國工業化逐漸走向餐飲端的表現。 在如此龐大的餐飲市場下,未來賽道內必定會誕生出有著不同基因和特征的供應鏈企業。
關于預制菜,茍中軍則分享稱,從農產品到預制產品,經過簡單烹飪后再交付給消費者,從過程來看,預制沒有任何問題。
“在以前,我們研究食品工業是為了更方便保存食物,但現在冷鏈物流已經成為我們的基礎設施,地域的界限也在不斷被打破。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和基礎設施水平的不斷完善,相信未來預制菜會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成為食品加工行業和餐飲行業中的重要角色,助推中國餐飲業的工業化和連鎖化。”
△河南華鼎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海濤
陳海濤認為,當前服務餐飲業的冷鏈物流企業仍存在三個不容忽視的痛點:
第一是低成本網格化發展。目前,大量餐飲企業面向全國化發展,門店擴張大多采取多點散發式,給冷鏈物流企業帶來的痛點就是履約不及時,以及履約成本比較高,需要通過全國網絡化的冷鏈物流系統才能解決問題。同時,隨著餐飲連鎖門店標準化程度不斷加深,無廚師、無庫存的趨勢愈發明顯,這樣的趨勢也對冷鏈物流的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是覆蓋下沉市場的能力。近年來,餐飲連鎖化的發展重心正從一二線城市向三四五線城市轉移,如何幫助餐飲連鎖解決食材從城到縣到鄉再到鎮的需求,對于冷鏈物流企業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會。
第三是數字化能力。很多餐飲品牌需要的不僅僅是冷鏈物流,更是整體供應鏈效率的提升。對此,華鼎成立了超200人的研發團隊,專門研究收銀、報貨、訂單、庫存、產銷等一系列鏈條的數字化,從而助力品牌實現訂單的可視化、履約的穩定化。
“企業要想實現快速規模化,冷鏈物流是必繞不開的話題,未來冷鏈物流的發展必將成為餐飲業發展的‘助力劑’。”陳海濤表示。
圓桌論壇
美食江湖的挑戰和機會
2023年,萬物復蘇,餐飲行業迎來了新機遇,但同時仍充滿挑戰。
在餐飲媒體人、好餐盟創始人張好的主持下,外婆家創始人吳國平、徐記海鮮創始人徐國華、朱光玉火鍋館品牌首席創始人、美團龍珠創始合伙人、銀河餐飲培訓聯合創始人圍繞《美食江湖的挑戰和機會》進行了深度探討。
△外婆家創始人吳國平
外婆家創始人吳國平表示,當前餐飲企業創新很難,但 即便壓力很大,也不能看別人做什么火就去跟風。 在他看來,創新要結合自身長處,讓自身與創新的能力相協調、適應,這樣餐廳經營才能長久。
對于科技發展是否會搶走餐飲人飯碗等熱點問題,吳國平認為,科技進步對于餐飲沒有特別大的威脅,因為 餐飲的本質是一種“體感消費”,任何時候都沒法被機器完全取代,因此,餐飲人無需恐懼科技、恐懼競爭。
“競爭是時刻存在的,關鍵是自己要決定好走哪條路,只要把自己的路走好了,即便在外界形勢不好的情況下,也有機會取得成功。”
此外,作為一個剛剛從崗位上退休的企業家,吳國平坦言,到達一定階段后,企業的接續傳承也是十分重要的問題,“企業要傳承下去,靠一個人是傳不來的。企業跟人一樣,有著自己的周期,什么階段做什么事情,餐飲人要學會順應。”
△徐記 海鮮創始人徐國華
徐記海鮮創始人徐國華分享了徐記海鮮逆勢增長的心得。三年疫情,整個餐飲行業都受到了不小的沖擊,而徐記海鮮不管是盈利情況還是門店擴張,都展露出不錯的勢頭。在徐國華看來,這與徐記海鮮定位清晰、聚焦海鮮品類有著十分重要的關系。
“徐記海鮮對自身的定位很清晰,多年來聚焦海鮮細分品類,沒有把資源分散開來。無論是開拓新城市、開辟新品牌還是拓展新業務,都把精力和目光放在海鮮上。”徐國華說道。
據徐國華透露,徐記海鮮一直在思考這些事情:去哪里尋找更好的海鮮食材;如何找到更佳的烹飪方式,更好烹飪出海鮮的味道;怎么讓海鮮以更新鮮的狀態到達門店,完善食材供應鏈。
“品牌能把自己的優勢、特色發揮出來,明確自己的品牌定位并做深做透,對品牌發展來說是更容易做的事情,同時也可以推動行業形成良性競爭。”
△朱光玉火鍋館品牌首席創始人梁熙桐
當前火鍋品牌的同質化現象十分嚴重,如何打造差異化特色?朱光玉火鍋館品牌首席創始人粱熙桐認為,解決方案主要有兩點,一是要擁抱新媒體,抓住媒體紅利,借勢增長;二是持續“內卷”,不斷推出創新性產品。
借助新媒體流量方面,粱熙桐指出,過去人們常說“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在當今信息化時代,新媒體才是幫助深巷里的美酒飄出那一縷香氣的風。“朱光玉的數據部門專門盤點自己門店數據和競品門店數據,數據每兩小時更新一次,不斷對比哪些板塊數據較差,快速反饋信息、形成方案,從而指導運營中心調整動作。”
產品創新方面,粱熙桐認為,近兩年朱光玉火鍋能夠快速從火鍋賽道突圍,關鍵在于產品創新。舉例來說,朱光玉的產品創新研發思路由市場部根據流量邏輯來擬定,再交付到研發中心進行落地,通過產品委員會審核后,最終依托后端支撐力量推行到各門店。
△美團龍珠創始合伙人朱擁華
過去三年,從投資的角度看,餐飲市場呈現出冰火兩重天的狀態。以美團龍珠的數據為例,2021年美團龍珠在餐飲領域一共投了34個億,而去年只投了不到3個億。
對此,美團龍珠創始合伙人朱擁華分析認為,去年出現的市場下行變化主要是受疫情的影響,而在今年第一個季度,餐飲復蘇的跡象非常明顯,“如果未來2-3年內的經濟走勢仍像今年一季度這樣呈現持續增長態勢,那么餐飲業有希望恢復到2016-2017年時的狀態。”
朱擁華判斷,未來餐飲業存在兩個機會節點。第一,新的代際年輕人——00后,已經逐漸成長起來,隨著他們消費欲望的提升,新一波消費周期可能會再度來臨。
第二,科技迭代將帶動消費市場迎來新變化。近期各行各業都在關注ChatGPT和AI,朱擁華判斷,未來2-3年內,所有的消費行業都會受這個技術的影響,從而產生深刻的變化。
“目前來看,這個變化可能對吃喝消費的影響會小一些,但是對于供應鏈、門店選址、人效等角度來說,未來AI的影響會是巨大的,在AI技術的輔助下,餐飲業可能會出現更多萬店機會。”
△銀河餐飲培訓聯合創始人比爾蓋南
銀河餐飲培訓聯合創始人比爾蓋南直言,疫情三年,老百姓的口袋開始吃緊,但是餐飲行業的創業熱潮依然存在。整體來看,如今餐飲創業還是要相對謹慎一點。尤其對于創業者而言,心態一定要平穩,不能盲目、沖動。
針對近年來火爆的短視頻、直播,比爾蓋南表示,短視頻最大的特點就是,普通人也成為了內容的制造者、內容的傳播者、流量的制造者。也是基于這樣的特點,短視頻開始吸引越來越多普通人參與到創作中。
在他看來,眼下短視頻再給大家的生活帶來了非常大的變化。因此,餐飲業要緊跟這個趨勢,擁抱流量,擁抱短視頻。
“短視頻和直播帶給品牌的傳播影響力是顯而易見的。這些新興工具也能給品牌發展賦能,比如靠短視頻吸引流量,基于短視頻做其他延展的內容等等。”
更多精彩,明日繼續
特別對話、主題演講、圓桌論壇、第三屆中國餐飲品牌節發布會……干貨滿滿的一天,圓滿畫上了句號。
不過,精彩還未結束!明天(3月30日),2023中國餐飲產業峰會還將繼續!
屆時,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張婧、飛書消費&零售行業負責人鄭怡、蜀海供應鏈總經理龔力、藍海集團黨委書記安英、絕味食品董事王震國、木屋燒烤創始人隋政軍、蛙來噠品牌聯合創始人羅清、巴比食品董事長劉會平、肥肥蝦莊創始人柴標,蔡林記董事長張緒明等超級嘉賓將悉數登場,延續今日精彩!
另外,“第三屆中國餐飲產業紅牛獎盛典”也將壓軸登場,重磅揭曉“2023年度現制飲品供應鏈企業TOP10”“2023年度餐飲冷鏈物流企業TOP10”“2023年度預制菜領軍企業TOP50”“2023年度餐飲產業影響力企業”等獎項。
明天(3月30日),精彩繼續,我們不見不散!
紅餐網每周將在評論區選取3條“優質評論”,送上價值288元的為期3個月的【紅餐大數據會員】,歡迎大家踴躍評論!
紅餐網已同步入駐:人民日報客戶端、澎湃新聞、36氪、虎嗅網、21財經、鈦媒體、前瞻網、贏商網、億歐網、億邦動力、雪球網、投融界、知乎、今日頭條、百度百家、新浪微博、騰訊新聞、新浪財經、搜狐新聞、網易新聞、界面新聞、鳳凰網、一點資訊、天天快報、抖音號、視頻號、B站、UC大魚號、封面新聞、360圖書館、聯商網、商業新知、東方財富網等近40家媒體平臺,并同全國數百家媒體機構建立合作關系。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
上一篇:六大茶山招募城市合伙人,邀您開啟一段全新的普洱考察之旅
下一篇:野火燒雞翅:挑戰你挑剔的味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