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鎖餐廳不可能毀掉地方菜1
前段時間,有篇批評連鎖餐廳的文章刷屏了大家的朋友圈。
文中說,中國復雜的地方菜,被連鎖餐廳的一套公式代替了,川菜是火鍋、魯菜是黃燜雞,人們的味蕾也退化了。
這樣的評價可能也擊中了很多不滿連鎖餐廳的食客們。他們在尋覓食肆時,更愿意拐進曲折的小巷,尋得一間本地菜館,搬過塑料椅坐下,滿懷期待地等著老板端上親手燒制的拿手好菜。
在他們看來,連鎖餐廳吃的是服務、是上菜速度,而本地菜館吃的才是味道與鄉愁。
中華美食文化,正被“霸占”著飲食行業的連鎖餐廳驅散靈魂。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連鎖餐廳,離占領行業還遠呢
中國的連鎖餐廳,確實越開越多了。
以大家已經非常熟悉的海底撈為例:2017年末時,海底撈的總門店數量還“只有”273家;到2019末,規模已經達到768家[2]。
數量之外,海底撈的輻射范圍也在擴大。近年來,海底撈將“擴軍”主要戰線定在國內的二線城市的同時,其在國內三線及線下城市及海外城市的門店數量也在穩步增長[3]。
不止是海底撈,老北京銅鍋涮肉也是不少人的心頭好“連鎖餐廳越來越有存在感”并不是一個錯覺,它們確實在進入越來越多人的日常生活,成為人們飲食記憶中的一部分。
但這并不意味著在中國連鎖餐廳已經成為了餐飲行業的主體。有數據表明,按照門店數量計算,2019年中國餐飲行業的“連鎖化”率為10.3%,按營業額計算,則為19%左右[4]。
2018年10月8日,江蘇南京,不少人也都在打卡超人氣網紅連鎖串串店但無論是哪一個數字,都與美國及日本有著不小的距離——在這兩個國家,餐飲的連鎖化率都達到了50%左右[5]。
除了在連鎖餐廳所占市場份額上要遜色于美日兩大餐飲強國外,中國連鎖餐飲的領頭企業表現也還不夠強勁。
按年度營收100億人民幣劃一條線,目前,中國本土連鎖餐廳只有海底撈一家“上線”[6],而日本本土則有Zensho、云雀、Colowide、吉野家、Akindo Sushiro、薩莉亞、東利多七家[7],更不用說美國還擁有麥當勞、星巴克、賽百味這樣每年營收以千億計的“巨無霸”了。
2019年11月26日,位于北京坊的星巴克全球第二大門店從這個角度上講,中國的連鎖餐廳一點也不多,完全沒有到大家想象中占據味蕾的地步。
當然,你可能要說,中國最大的連鎖餐廳不是上市的海底撈,而是無數山寨的沙縣小吃、黃燜雞米飯、蘭州拉面、新疆大盤雞……
這些食物讓我們對沙縣的印象就是拌面蒸餃,對蘭州的印象就是拉面,從而“消滅了一個菜系”。
沙縣小吃扁肉,多少人的深夜記憶但這種說法其實很站不住腳,拋開他們本來就不是大型連鎖餐廳不談,誰會因為吃了不好吃的黃燜雞就不再嘗試魯菜,誰會因為吃了大盤雞就覺得自己了解了新疆菜?
擅長做九轉大腸的魯菜名師,更不會全都改行去賣黃燜雞。
你在連鎖餐廳可能吃不到“花費3小時的川菜牛佛”、“魯菜極品黃燜魚翅”,但這與其說是連鎖餐廳不懂美味,不如說是美味太過昂貴。不管有沒有連鎖餐廳,它們都只能留給極少數人去品嘗。
那些不是連鎖卻開在中國每一個城市的小吃店們,對人們來說早已不是某個菜系,而是果腹的快餐、深夜的食堂、不用考慮價錢就敢隨便走進去飽餐一頓的平凡快樂。
說它們“毀掉了地方菜”,也未免太冤枉。
好的體驗,有助于美食推廣
有人覺得,流程化制作標準美食的連鎖餐廳,“沒有靈魂”。在連鎖餐廳吃飯的人,想必不是認真追求美味的食客。
但跟人們的想象不同,近年來連鎖餐廳的流行,并不能歸因于人們失去了探索美食的耐心。
一份報告顯示,90后白領要比80后白領愿意在一次外食中花費更長時間[8]。為了一次更好的進食體驗,年輕人是等得起的。
每次都要排隊很久的“局氣”,可能改善了很多人對北京菜的印象 / @局氣北京范作為餐飲消費的主力軍[9],他們為什么愿意去“缺少風土人情”的連鎖餐廳吃飯?
或許正是因為,付出同樣多時間和金錢成本的情況下,在連鎖餐廳,顧客們更有可能獲得一次相對不錯的進食體驗。
連鎖餐廳能保證菜品的味道。出于對“可復制”的追求,連鎖餐廳會對原料的獲取、儲存和烹飪流程制定較為統一而嚴格的標準,并推廣到各個門店。無論顧客在哪吃,什么時候吃,都能品嘗到差不多的味道。
比如主打烤魚的“探魚”,不僅制作了統一的菜品調料包,還為各分店配置了固定體積和刻度的廚具,來確保調味的“標準化”,從而讓每家分店的烤魚都有了一樣的味道。
別小看這份“老味道”的作用。一項成果刊登在《個性與社會心理學期刊》上的研究發現,在遷移到一個新的居住地時,人們會更傾向于在各個方面尋找熟悉感,這其中就包括了飲食。因此,相對于本地的餐館,離開了故地的人們會更鐘情于連鎖餐廳[10]。
不僅是味道熟悉,連鎖餐廳在裝修上也會給人故鄉的感覺 / 微博@外婆家這正是一些美食愛好者所鄙夷的“公式化”和“標準化”帶來的優點。相對于連鎖餐廳,地方菜館受限于廚師的個人水平以及發揮,更難持續而穩定地供應品質過關的菜品。
此外,在管理上更為高效嚴密、“按規則辦事”的連鎖餐廳,往往在對食品安全的保障上也更加嚴謹。一些較有知名度的連鎖餐廳,還會格外受到監管和媒體的關照。這些都能讓消費者吃得更加放心。
西貝莜面,讓很多人第一次知道了“莜面”是什么,以及這個字怎么念 / 微博@西貝莜面村比如,2019年3月,西貝莜面曾被曝出存在衛生問題,隨后,西貝莜面迅速發布了道歉聲明,并開放全國門店的廚房和洗碗間,接受公眾的監督。
而人們認為是“靈魂味道”的蒼蠅館子,也可能讓你吃到有靈魂味道的蒼蠅。
即使是在這個交通相對便利的時代,為了品嘗美食而專程前往外地,對于大多數人來說依然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
如果連鎖餐廳能夠以更好的體驗吸引食客對“外來菜”進行品嘗,培養起其對“外來菜”的興趣,待到食客們成為“游客”,他們會在探索當地菜館時更有門道、有的放矢。
比如今天我們一看到云海肴,就知道是云南菜。但其實云南菜/滇菜都是很晚才出現的概念,而且是伴隨著云南旅游的火熱才出現的。
直到21世紀初,報紙期刊上才開始零星介紹滇菜,普通人更是很難吃到。正是云海肴這樣的連鎖餐廳,讓普通人也能吃到招牌“汽鍋雞”,并在各種新品中感受云南菜的魅力。
很多人是在云海肴的餐廳里,第一次嘗到了這么多種平時吃不到的云南菌 / 微博@云海肴從全局的角度來看,這對于各個地區的地方菜未嘗不是一種推廣和保護。
更何況,一些扎根菜品發源地的連鎖餐廳也在服務本地人,并且獲得了不錯的口碑。比如主推粵菜的點都德、陶陶居和廣州酒家,他們都是“生于此,長于此”的典型代表。
在陶陶居吃頓飯,可能是很多人了解廣東美食的第一道窗口中華美食,就該隨著時代發展
有人認為,連鎖餐廳為了“迎合本地人的口味”,拋棄了對“正宗”和“地道”的追求,是對有深厚歷史積淀的“八大菜系”的一種褻瀆。
但其實,“八大菜系”本身就是一個很新的概念。有人考證,有關“八大菜系”的最早文獻記錄,也只可追溯到1980年6月20日,《人民日報》所刊登的《我國的八大菜系》(作者汪紹銓)[11]。
“傳承”固然是中華美食文化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但對于教條一味死守,從來都不是中華美食的精髓所在。
實際上,我們如今已經再熟悉不過的西紅柿、辣椒和和土豆等家常食材,都是在明朝時期才傳入中國。如果我們的祖先一味排斥外來元素,我們的菜譜會被今天所看到的單調許多[12]。
2019年12月12日,陜西省西安市,必勝客曲江博物館餐廳,在開放式水吧上進行陳列,消費者可以享受到邊看國寶邊用餐的沉浸式體驗根據本地顧客的喜好對菜品進行“改良”和創新,看似是一種妥協,但更可能是一條讓廚師和食客皆大歡喜的相處之道。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接受“外來菜”的入場,讓“地方菜”和外來菜同場競技,相互學習,也有助于“地方菜”吸收“外來菜”的優點,創造出新的珍品。
上海的“海派西餐”、澳門的“澳門葡國菜”都已經成為知名的當地特色融合菜,粵菜師傅們也為粵菜博取眾長、向中國北方菜系和西洋菜系取經為傲。
2014年02月11日,上海,海派西餐中式與西式的結合更容易吸引顧客的到來同時,外來連鎖餐廳更加高效的運作模式,和地方菜館的發展并不是互斥的。地方菜館完全可以借鑒連鎖餐廳在保證品控上所付出的努力,盡可能地為顧客們提供更高品質的菜肴。
說白了,對于顧客們來說,好吃才是硬道理,對于擺在面前的美食,他們并不會在意其名頭是外來菜、地方菜還是融合菜。無論是廣泛分布的連鎖餐廳還是立足當地的地方菜館,都要接受食客們“用腳投票”。
2015年3月25日,云南西雙版納,勐海,在這里你會品嘗到與茶相結合的當地特色連鎖餐廳和地方菜館提供的是完全不同的飲食服務,它們并非對立的,更不是有你無我,而是共同作為不可或缺的部分,構建了龐大的餐飲市場。
而作為食客的我們,幸運地擁有選擇的自由。想去哪吃就去哪吃,哪里好吃去哪里吃,就是這么簡單。
本文發于微信公眾號浪潮工作室(ID:WelleStudio163),原文標題:《連鎖餐廳不可能毀掉地方菜》 作者 鄧鵬
參考文獻:
[1] 北京晨報. (2018年5月28日). 海底撈“不差錢”,為何現在要上市?. 新華網
[2] Forbes China. (2020年03月26日). 海底撈公布2019業績 稱新冠疫情對今年影響巨大. 福布斯
[3] 顧梓仝. (2020年03月26日). 海底撈的增長邏輯:去年開308家店致營收增56%,一二線城市單店月收入下降10%. 搜狐財經
[4] 莊帥. (2020年03月15日). 對標美國餐飲市場,疫情下的中國餐飲行業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 艾瑞網
[5] Parsa, H. G., & Kwansa, F. A. (2014). Quick service restaurants, franchising, and multi-unit chain management. Routledge.
[6] 王永鋒、胡翔宇、 劉景瑜. (2020). 餐飲供應鏈深度報告系列一: 餐飲連鎖化推動餐飲供應鏈變革,未來有望產生多家百億收入企業. 廣發證券
[7] かぶれん. (n.d.). 外食業界(上場企業)売上高ランキング
[8] 艾瑞咨詢. (2018). 中國新餐飲消費行為趨勢研究報告. 艾瑞咨詢
[9] 北京青年報. (2018年1月16日). 中國人去年餐飲消費3.9萬億. 新華網
[10] Oishi, S., Miao, F. F., Koo, M., Kisling, J., & Ratliff, K. A. (2012). Residential mobility breeds familiarity-seeking.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02(1), 149.
[11] 吳余. (2018年2月26日). 八大菜系”的歷史,比春晚早不了幾年. 騰訊文化
[12] 易中天.(2017).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大話方言. 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
上一篇:連鎖餐廳,成功毀掉了中國地方菜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