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餐飲業遇見資本,是“雙向奔赴”還是“洪水猛獸”?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潮汐商業評論
“從年前兩周開始,我們店每天都是排長隊。”
老韓,是一家火鍋店的老板,據他所說,自從放開之后,他家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了起來。
隨著進入疫情后時代,各大行業都在以一種溫柔而堅定的方式回血。餐飲業便是“煙火氣”復蘇的第一站。
根據美團數據顯示,春節假期前6天,日均消費規模同比2019年增長66%,全國多人堂食套餐訂單量同比去年增長53%。
但在此之前,誰也沒想到復蘇竟來的這么快。三年疫情,讓依托于線下經濟的實體餐飲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寒冬,眾多餐飲企業開始謀求新的出路。近幾年,上市似乎成了最佳選項。2022年10月25日,證監會官網顯示,楊國福麻辣燙擬在港交所發行H股上市的申請已獲得核準批復。這意味著重新遞表后,楊國福麻辣燙或很快在港交所進行上市聆訊。
除此之外,老鄉雞、老娘舅、綠茶餐廳、和府撈面等眾多餐飲品牌也紛紛加入上市隊伍。
但事實上,資本市場是否真的能夠成為餐飲企業的“避難所”或是“助力港”,答案或許耐人尋味。
01 資本“裹挾”下的餐飲上市潮2018年,西貝創始人、CEO賈國龍曾面對一撥撥投資機構的上市鼓動,給出了決絕的回答:“西貝永遠不上市,把利分給奮斗者!”
把這話放在6年前說確實沒錯。彼時,中式餐飲品牌現金流狀況基本健康,與資本“聯姻“并非”剛需選項。
無獨有偶,楊國福麻辣燙也曾公開拒絕過資本融資上市的意向。
只不過,鑒于近三年餐飲大環境遇冷,諸多餐飲品牌也不得已開始向資本“奔赴”,這其中就包括西貝和楊國福。在經歷過疫情“重創”之后,西貝堅持了也不過一年,2020年底,認識到資本的實力和力量的賈國龍表示,“如果有合適的時機,我們會選擇資本投資西貝”。
由于疫情導致餐飲經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上市則是解決資金鏈問題的最快途徑。與此同時,借助資本的力量也可讓品牌迅速實現規模效應,打破瓶頸創造新的業務增量,從而維持行業地位。
于是,餐飲行業與資本市場呈現出了一片“其樂融融”的景象。有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餐飲業投資數量140起,同比上年增長77.22%。
餐飲行業正在被推向投融資的歷史高峰。2021年開始,撈王、綠茶、老娘舅、老鄉雞、蜜雪冰城、紫燕百味雞相繼披露上市計劃。伴隨著“新式茶飲第一股”奈雪、“小酒館第一股”海倫司、“預制菜第一股”味知香的上市,餐飲行業的上市潮正式拉開帷幕。
如開頭我們提到的楊國福麻辣燙,雖曾經讓資本碰了灰,但如今一只腳已邁入港交所的大門。
可以說,餐飲企業的上市熱潮一定程度上離不開資本的推動,但現實的背后卻是資本的“焦慮”。
事實上,進入2022年以來,餐飲賽道確實迎來了上市熱潮,但相關的投融資卻越來越少了。
疫情所帶來的不確定性,讓投資人也倍感迷茫。如今,越來越多的投資機構當面臨著基金到期的變現壓力,VC/PE尋求退出的迫切性也將愈演愈烈,而企業IPO,是其實現退出的重要渠道。
因此,相比企業創始人,投資機構對企業IPO有更迫切的需求。
以老娘舅為例,老娘舅實控人楊國民、楊峻琿父子與外部股東們便簽訂了對賭協議:如公司未能在2022年底前提交IPO申報材料或未能于2025年底完成IPO上市,投資方有權要求回購。
事實上,看似“其樂融融”的上市熱潮,硬幣的反面卻是餐企們正在被資本“裹挾”。
02 快餐能否成為資本市場的“香餑餑”?上市之后,投資機構們或許能有機會得到解脫,但那些被裹挾上市的餐企們能否善始善終,我們不得而知。
可是,在商業社會里,我們總是有跡可循,回顧二級市場,那些已經上市的餐飲企業,或許可以參考一二。
我們從第一波沖擊資本市場的餐飲企業來看,在2012年之前,國內完成上市的僅有全聚德、小肥羊、小南國、鄉村基等9家餐飲企業,但事實上,即使進入了二級市場,它們也并沒有濺起太大水花,相反大部分企業出現了業績萎縮、市值縮水的情況,更嚴重者還有企業直接退市,泯然眾人矣。
而第二波登陸二級市場的餐飲企業,表現同樣不容樂觀。自2021年2月以來,餐飲企業股價普遍下跌,港股上市的海底撈、呷哺呷哺市值蒸發75%,九毛九餐飲市值腰斬,百勝中國市值也蒸發了130多億元。
很明顯,這兩波上市的餐飲企業,雖給行業資本化開了個頭,但并沒有開個好頭。
與前兩波上市餐飲企業不同的是,當下沖刺IPO的餐飲企業,大部分聚焦剛需的快餐賽道,以小店模型為主,有地域市場基礎,也經歷了互聯網+餐飲的轉型。二級市場上如今還并未有快餐品牌,這也讓快餐品牌們開始“厲兵秣馬”。
去年年初,七年前從紐交所私有化退市的“鄉村基”再次向二級市場發起沖擊,與之前A股上市不同,此次鄉村基選擇的目的地為港交所。
但上市之旅并不順暢,由于6個月內未通過聆訊,去年7月份港交所官網顯示,其招股書已失效,但鄉村基也相當迅速地重新遞交了上市申請。而最開始我們提到的楊國福麻辣燙,其目標同樣是港交所。
事實上,中式快餐在資本市場上一直占據著整個中式餐飲的半壁江山。據IT桔子數據顯示,2011年-2019年,也就是在疫情之前,中式快餐融資事件占比為67%,而疫情的3年里,中式快餐融資事件占比更是上升了2個百分點,達到69%。
據Frost&Sullivan數據顯示,中式快餐市場規模自2016年的5646億增長至2019年的7556億,預計到2025年突破萬億大關。
在眾多融資事件當中,我們總能看到今日資本、經緯創投、真格基金、高瓴創投、IDG資本等知名VC/PE的身影。除此之外在中式快餐領域的投資方中還有九毛九、餓了么、味美鮮、小紅書、元氣森林、喜家德水餃等CVC的身影。
與此同時,大型連鎖餐飲也看到了快餐的機會,海底撈從2020年開始推出“十八汆”、“撈派有面兒”、“喬喬的粉”、“苗師兄鮮炒雞”等快餐子品牌。而2015年就開始布局快餐賽道的西貝,通過推出各種快餐產品,充分展現了其對標準化快餐的執念。
如今,「連鎖化」和「輕量化可復制」是目前餐飲企業做大后普遍的發展趨勢,且連鎖快餐投入相對較少,拓店較為迅速,能夠快速搶占市場,同時提高品牌聲量,更有機會在餐飲行業一片紅海的競爭中存活。
只是,連鎖快餐真能繞開傳統餐飲行業的“頑疾”嗎?
03 餐飲業的“老大難”問題“餐飲行業是傳統行業,有邊界,不像互聯網企業業務范圍越大,成本越低。所有餐飲企業面臨的困難,我們同樣面臨。所有餐飲企業不能解決的問題,我們依然沒有解決?!?面對眾多投資者,海底撈CEO張勇曾無奈表達出餐飲行業不得不面對的瓶頸。
由于線下業態是餐企的根基,故其發展本身就存在著瓶頸,基于線下的擴張成本高,故有邊界。大多數即將上市的餐企都是純直營模式,這種模式雖然能確保餐企對各個門店的控制,但這也意味著它們需要更重的成本投入、更謹慎的經營決策,并面臨更大的風險。
在已經上市的一些餐企中,頂層決策失誤、食品安全丑聞、行業內同質化競爭、供給過剩等問題依舊難以解決。這些不利信息導致二級市場表現不佳、企業估值倒掛,也令一級市場的流動性以肉眼可見的速率收縮。
如今,第三波上市熱潮由中式連鎖快餐所主導,但有著和餐飲業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連鎖快餐們”也要面臨著餐飲業的“老大難”問題。
首先,是“標準化”的問題。中餐由于涉及不同菜系、菜品的原材料,甚至還有上百種調味料,供應鏈要復雜的多,同時烹飪方法上也更加多樣。中式快餐也亦是如此,與西式快餐簡單快速的處理加工不同,中式快餐很難如炸雞、漢堡一般,通過“大單品”來快速復制、擴張。
【潮汐商業評論】認為,現階段針對中餐的標準化問題,預制菜的思路是相對可行的,但由于中餐消費者較為看重煙火氣,預制菜這一解決方案能否長期推行尚未可知。
其次,是區域性限制。中國幅員遼闊,飲食文化豐富,餐飲行業要想遍布全國,在口味的制定上,注定是“地域屬性極強的大眾化”,而不是全國性的大眾化?,F階段中式快餐連鎖品牌,大多偏居一隅,缺少全國性品牌。比如大米先生專攻重慶、成都、武漢、長沙等南方城市,老鄉雞絕大多數門店都駐扎在安徽省內,另一家餐飲企業老娘舅則主攻長三角地區。如何讓標準化中式快餐“調”眾口,將是“老鄉雞們”繞不開的挑戰。
最后,便是食品安全。食安問題一直都是全民關注的熱點,在食品安全上,連鎖加盟店的管理相對薄弱,加盟者的能力、水平天然參差不齊,品牌方難以對其實現細致、徹底的約束。一旦某個加盟店的食品安全出現問題,那整個品牌都會受到牽連。
近兩年,網紅餐飲胖哥倆、蜜雪冰城、海底撈、華萊士、楊國福麻辣燙紛紛被曝出因食品安全問題被罰。
對于任何餐企而言,這都是影響其企業持續發展的實際問題,很難完全杜絕,站在資本的視角,這意味著品牌資產的安全性難以保證。
除此之外,對于中式快餐來說,相對較低的利潤率,也成為限制其發展的另一難題。
根據中國飯店協會數據,2020年我國快餐行業平均客單價為24.43元,整體偏低,許多快餐品牌走的都是“薄利多銷”的經營途徑。
與此同時,鄉村基、老鄉雞等頭部品牌的翻臺率也表現的并不好,這也使得中式快餐的利潤率在整個餐飲行業中處在較低的位置。這樣的定位和打法,使得企業的經營如履薄冰,更不利于中式快餐做品牌升級。
為了提升客單價,餐企們也想到了一套新思路,通過將主食與各類小食、菜品、茶飲等自由組合搭配。來推動客單價的上漲,以獲得更多的利潤空間。
餐飲企業再一次上市潮背后,也意味著中國餐飲行業已來到了新的拐點。擁抱資本,能夠助推餐企更上一層,但這個行業沒有捷徑可走,只有加碼供應鏈、提高標準化程度,餐企才能實現規?;?。
“本來計劃過年歇業幾天,回老家過年呢。但看了年前這架勢,春節我們就沒回去,好日子總算是來了?!崩享n滿懷信心地說。
就像美食家蔡瀾曾經說的:“我大半生一直在研究人生的意義,答案還是吃吃喝喝!”
無論餐飲行業經歷了幾多“高低起伏”,吃喝總是消費者的“人生大事”,而資本總是最聰明的。
在曲折中向上,商業不就是這樣?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