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消費趨勢前瞻:多地疫情過峰后消費修復,旅游、餐飲服務回暖明顯
2022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著力擴大國內需求。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等消費。
然而,由于受到新冠疫情沖擊,不少地區2022年12月中下旬的地鐵旅客數量明顯減少,消費市場等待修復。
2023年1月10日前后,北京、河南、浙江等多地表示,已度過疫情高峰期。在這樣的背景下,多個城市地鐵客流量增加,居民消費需求穩步釋放,消費市場發展韌性有望顯現。
事實上,元旦期間,部分疫情提前過峰的城市,已經出現明顯的消費回暖跡象。目前春節臨近,隨著更多地區走出感染峰值,消費行業進入穩步的復工復產期,加上中央和地方擴內需促消費系列政策逐步見效,春節期間的節日消費,有望成為疫情防控優化后的第一波消費高峰期。
不過,目前消費市場的回暖呈現區域不同、行業冷熱不均的情況。有分析認為,隨著春運帶來的返鄉潮,走親訪友等消費場景出現,會帶來食品煙酒、生活用品及服務消費將得到進一步的提振。另外,可選品以及與出行相關的服務消費也會受益。
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的專家表示,春節期間中高收入群體的服務消費將會形成較大提振,春節期間周邊自駕游、海南等地旅游會明顯增加,滑雪、溫泉等服務消費也會上升。
城市:線下消費場景陸續修復
2023年1月上旬,北京宣布疫情已經過了感染的高峰期。同時,河南、浙江、重慶、四川等多個省市也宣布感染過峰,這對于消費的回暖來說是利好消息。
MetroDB.org網站數據顯示,在1月3日到1月6日新年的首個工作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成都和武漢等主要城市的地鐵客流量水平,相比上一個工作周有一定上升,接近2022年上半年的客流量水平。
地鐵客流的明顯波動出現在2022年的12月份,上述城市的地鐵日人均客流量變化和城市疫情的達峰和過峰的時間周期緊密相關。
但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城市的地鐵客流量數據同比2018年和2019年日均客流量還有不小的差距,也意味著這些城市的線下出行和消費恢復,相較疫情前的水平還有一定的反彈空間。以北京市為例,MetroDB.org網站數據顯示,北京2018年和2019年的城市日均客流量均超過千萬,2022年的年均客流量為618.24萬,2023年的第一個工作周每天的客流量在700多萬,周末的客流量在400萬上下。
武漢的情況類似,2019年武漢地鐵的年日均客流量在333.94萬,2022年日均客流量242萬,2023年的第一個工作周日均客流量在240萬左右。
不過,一些城市已經提出部分消費將在2023年恢復到疫情前的目標。以北京市為例,北京市代市長殷勇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表示,北京將發揮超大城市市場容量優勢,2023年力爭實現住宿餐飲、交通旅游等接觸性消費行業恢復到2019年水平,全市總消費增長5.5%。
而從短期來看,在各省市疫情感染過峰和居民出行逐步恢復正常的大背景下,2023年春節期間的消費市場,有望迎來疫情防控政策優化后的第一個小高峰。
1月11日,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執行所長趙偉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表示,北京疫情后消費的修復,對全國來講具有較大的指導意義。線下消費場景修復,會明顯帶動客流量回升、餐飲消費等服務業活動回暖,這在全國范圍內是普遍適用的。不過,由于不同城市疫情感染達峰、客流恢復時間不一,消費修復節奏也不一樣,也不排除部分地區疫情反復導致場景修復較慢,全國范圍內區域回暖會在短時間內存在冷熱不均的情況,但長期看會逐漸一致。
“相較其他城市,北京消費修復會更快、更樂觀一些。北京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偏高,2021年其人均可支配收入為75002元,僅次于上海。由于北京高收入人群占比多,線下消費場景也較多,場景修復下其高收入人群消費需求會較快釋放,服務業修復速度可能高于大多數城市。”趙偉表示。
趙偉進一步指出,相對北京、上海來看,國內大多數城市雖然收入水平低一些,但低收入人群的人均收入修復彈性大,有望帶動其對必選品和部分可選品的消費,對當地整體消費形成支撐。
出行、餐飲等線下服務消費回暖明顯
從行業來看,目前回暖最明顯的是部分線下服務業,比如餐飲、出現、酒店、休閑娛樂等。
趙偉表示,春節期間,中高收入群體的服務消費將會對整體消費形成較大提振。
“場景修復下春節期間周邊自駕游、海南等地旅游會明顯增加,滑雪、溫泉等服務消費也會上升。以元旦假期為例,旅游客單價相對上升,部分遠途旅游增多,近期飛往三亞的航班也在加快恢復,或指向高收入人群消費的已開始修復。”趙偉表示。
從出行領域看,1月6日,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徐成光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稱,預計2023年春運期間客流總量約為20.95億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99.5%,恢復到2019年同期(29.8億人次)的70.3%。
民航局披露,2023年春運期間全國民航日均客運航班1.1萬班次,恢復至2019年73%左右,其中涉及北上廣的航線加班3459班,占國內航線加班總量的33.5%。
相關OTA平臺數據也顯示,自去年12月19日以來,春運期間票價逐日上漲,目前已處于高位,作為近三年以來第一次大規模春節返鄉流動,春運出行有望給民航行業帶來一定程度的修復。
趙偉表示,春節效應會對消費形成一定的提振,形成消費短期內的一個小高峰。春節臨近,人員返鄉、走親訪友等消費場景出現,一方面以商品消費為主,食品煙酒、生活用品及服務消費將得到進一步的提振;另一方面,可選品以及與出行相關的服務消費也會受益,比如交通、衣著、戶外運動、美妝等。
餐飲消費方面,部分過峰城市的餐飲服務消費已經接近上年同期水平。美團數據顯示,2022年12月19日-25日北京餐飲業堂食的預訂量環比上周增長218%;有餐飲企業表示,北京部分餐飲門店客流恢復至七成左右。
1月10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聯系多個北京地區餐廳發現,臨近春節,公司聚餐、年會增加,北京不少餐廳包間一席難求,部分餐廳直接在大眾點評頁面上更新了被包場日期的消息。
和府撈面相關負責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2023年元旦以來,和府撈面門店的單日營收相較上年有的已恢復90%以上,單日門店客流有時超過上年同期。預計春節客流大訂單多,門店會更忙。從城市來看,北京恢復最為迅猛。從區域來看,華北、華中地區回暖更快,華北疫情過峰早,恢復快,華中有很多景區門店,假日經濟拉動明顯。
另外,預制菜也成為春節餐飲消費的熱門品類。京東超市數據顯示,2022年年貨節期間京東預制菜銷售同比增長150%,占全年銷售額的15%。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京東超市獲悉,數據顯示,在京東超市年貨節上,海文銘福州正宗佛跳墻禮盒、廣州酒家利口福佛跳墻盆菜等定制禮盒銷售勢頭強勁。
體育休閑娛樂消費方面,溫泉度假、線下演出等休閑娛樂消費回暖明顯;體育健身和賽事服務行業,受疫情影響仍復蘇緩慢,不少消費人群處在感染康復后的身體休整階段,對于有運動強度的健身或者大眾體育賽事依舊保持審慎參與的態度。
浙江省體育局網站1月11日消息,目前浙江省相關體育賽事仍遵循“不禁止”、“不提倡”、“不舉辦”的原則,全省不硬性禁止舉辦各類體育賽事,3月前不提倡舉行各類競技性較強體育賽事,省本級各類體育比賽3月前原則上不舉辦。
樂刻運動相關負責人表示,疫情政策優化以后,樂刻門店單店的活躍人流降到了高峰期的八分之一,截至2023年1月初,活躍人流開始緩緩爬升,已是剛放開時的客流兩倍左右,健身需求正在慢慢恢復和釋放。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