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的餐飲賽道迎變局:馬太效應加劇
餐飲業逐漸適應了疫情,但仍面臨重重挑戰。
3月伊始,全國數個一線城市的疫情均有所反復,部分城市的疫情甚至比2020年初還嚴重。不過,在與疫情共存了兩年之余后,各個餐飲企業的應對措施相對往年已變得有條不紊。
疫情常態化之后,餐飲行業又將發生怎么樣的變局?繼續擴張還是收縮門店,該如何選擇?
堂食削減
餐飲行業暫時還未恢復至2019年的水平。
1月25日,中國烹飪協會發布的《2021年中國餐飲市場分析及2022年市場前景預測報告》顯示,2021年,全國餐飲收入46895億元,與上年相比由負轉為正增長18.6%,兩年平均下降0.5%,還未恢復至疫情之前的2019年水平。
反復的疫情更是延緩了行業回暖的進程。這讓主要依賴線下營業,靠人流來保持營收的餐飲行業來說,顯得尤為艱難。
“目前疫情對上海太二門店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營業額同比下降25%左右。隨著新一輪疫情防控進展,目前上海已有18家太二門店停止了堂食。九毛九集團(9922.HK)貫徹政府指示,全力配合病毒防控工作,確保其雇員及顧客的健康與安全,阻止疫情再度擴散。”近日,九毛九集團相關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疫情帶來最明顯的影響就是門店的暫停。3月14日,旗下擁有肯德基、必勝客等品牌的百勝中國控股有限公司(9987.HK)在其官網表示,旗下暫停營業或只提供外賣和外帶服務的門店數量也在增加。2022年1月最高峰時超過500家門店,2022年3月13日超過1100家門店。
百勝集團今年1月份與2月份同店銷售額的總和較去年同期下滑約4%;今年3月份前兩周較去年同期下降約20%,并在最近幾日有持續下行趨勢。
外賣“替補”
當防疫工作已成常態,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餐飲企業的銷售渠道逐漸由堂食轉向外賣、自提。一些企業也在團餐、預制菜等方面進行布局,進行多樣化發展。
近日,海底撈上海門店自提服務訂單量激增,客人可通過微信小程序在線下單,約定時間選擇就近門店自提。據海底撈上海吳中路店工作人員介紹:“自提價格較堂食有一定折扣,本店自提訂單與平日相比增加八九倍,主要來源于附近三公里內的小區和辦公樓,部分客人會選擇到店自提,對于不方便到店的客人門店會委托第三方平臺進行配送。”
麥當勞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各地市場也一直積極與有關部門保持密切溝通,在確保員工、外送員、顧客健康安全及貨物物流通暢的同時,竭盡全力持續運營。
喜茶則在微信小程序上展示了門店員工的每日測溫登記,顧客可以進行查看,讓疫情期間點單更安心。
外賣在疫情期間很好地彌補了呷哺集團(0520.HK)堂食的客流量。今年春節期間,由于天津受疫情影響較為嚴重,堂食客流同比較為下降,但外賣增長強勁,“此前火鍋外賣銷售僅占總體10%左右,但春節期間占比提升到30%至50%,2到4人的家庭套餐售賣情況最好。”呷哺集團相關人士表示。
除此之外,麥當勞、太二、喜茶、奈雪的茶、魚酷等餐飲品牌都在執行“無接觸服務”,以及開展外賣配送服務。
在與疫情共存了兩年之余,各個餐飲企業的應對措施相對往年已變得有條不紊,精準防疫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疫情對餐飲業的影響。
“不過今年初的疫情影響肯定是沒有2020年初的時候大,這是敢肯定的。當時就全國來說,停業的門店數量還更多?!边炔讣瘓F相關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疫情初期,一些客人對掃碼嫌麻煩,現在都很配合,防疫工作也推進得越來越順利。
“相較于2020年的停工停產,本輪疫情下政府也是使用精準防疫手段降低疫情對生產生活的影響?!焙5讚葡嚓P人士表示:“比如上海地區雖然人員流動性降低,門店堂食受到一定影響,但仍能開展一些外送、自提業務。相較于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本輪疫情反復,我們的組織應對已經可以形成主動驅動,及時響應,防疫應對更加從容且高效。”
奈雪的茶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今年的這輪疫情,受影響的門店數量更多,波及范圍更廣,但相較于2020年,門店伙伴的反應也更加迅速,心態也更平和?!?/p>
亟需馳援
今年2月,14個部門出臺了《關于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的若干政策》,提出了43條紓困扶持措施,其中,針對餐飲業提出了7條扶持措施。包括“對企業防疫、消殺支出給予補貼支持”、“引導外賣等互聯網平臺企業進一步下調餐飲業商戶服務費標準”等措施。
呷哺集團公關部副總裁張艷梅認為,結合內容看,也感到非常貼合企業的需要。比如第11條,對于員工核酸檢測、企業防疫、消殺的支出補貼和減免,以及引導互聯網平臺企業下調服務費標準等。
海底撈相關人士也認為:“尤其是防疫補貼、緩繳保險費用等方面政策,對整個餐飲行業有著積極作用?!?/p>
企業的現金流狀況對運營起決定性作用。漢堡王(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企業事務部負責人張建中此前曾公開表示:“由于現金流相對緊張,企業的融資壓力在短期內不會改變。國家如果能夠適當放寬企業發行公司信用類債券的標準,出臺相關細則,讓遇到暫時困難但信譽良好的連鎖餐飲企業也可以發行信用類債券,將會極大地幫助發債企業改善現金流狀況,進而促進企業的發展?!?/p>
3月17日,一份由深圳烹飪協會發布的《深圳市餐飲行業社會請援呼吁書》引發了眾多業內人士的共鳴。呼吁書提及,呼吁商業綜合體、私人樓宇等各類業主能盡己所能,給予餐飲企業最大力度和誠意的理解支持,適當減免租金、免息分期、緩交租金、管理費。此外,還呼吁美團、餓了么等外賣平臺,大幅度降低、免除餐飲外賣傭金費率。
擴張還是收縮?
在過去的2021年,整個餐飲行業依然在疫情的反復中經歷洗牌,不少知名餐飲企業也難逃關停門店甚至破產清算的結局,譬如海底撈曾關停300家門店以“斷臂自救”。
雖然疫情餐飲行業帶來了危機,但也有企業在此間尋求機會,仍正常推薦擴張計劃。
疫情以來,呷哺集團以休養生息為經營戰略主線,但隨著疫情的恢復,2022年將啟動“東擴南進”的擴張戰略,旗下呷哺呷哺、湊湊計劃未來三年開出約700~800家新店;今年還計劃推出新品牌呷哺“X”。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疫情常態化以后,餐飲行業的擴張其實從基本面上來說是對的,但是關鍵的一個問題是,不能把擴張門店的數字作為評判是否開店的重要KPI,而要注重質量,要適合,也就是選址的科學性和精準性比開店本身更重要。”
對于疫情之下仍堅持擴張的企業,餐飲連鎖專家、和弘咨詢總經理文志宏認為,一些頭部企業若要在疫情期間保持快速的擴張,前提就是現金流是非常不錯的,同時可能還有資本的加持。除此之外,供應鏈也屬于擴張的一個基礎條件,企業的組織和人力的準備和儲備也尤為重要。
“實力雄厚的企業甚至可以用比之前更低的成本去擴張。房租、人力這些資源的供給可能更多了,這樣就會形成‘馬太效應’,強者愈強,弱者愈弱。”文志宏表示。
而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如何避免在疫情中被“洗牌”呢?它們是否還有成長性?
朱丹蓬認為,疫情之下,中小型的餐飲企業要更加靈活,更加精準,去提升創新升級能力、迭代質量以及節奏,這樣才能滿足餐飲重度消費人群對于這個行業喜新厭舊的特性。所以,中小企業它的成長性還是有的,因為他們船小好掉頭,所以他們只要把供應鏈、場景品質、食品安全服務體系和客戶粘性做好,還是有很大的發展的空間。
“小微餐飲企業,如果要在疫情背景之下生存下來,核心還是要維持好的現金流。另外,要守住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把核心的產品打磨好。第三,不要去盲目擴張,這個時候要守住自己的輻射的范圍?!蔽闹竞暾f。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