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傷無數!疫情下,商場餐飲已淪為重災區
來源:紅餐網
作者:楊不然
撤場、轉讓、關店、解約……一場疫情徹底暴露了近幾年商場餐飲的生存真相,大批餐飲人再一次面臨是否要逃離商場的生死抉擇。
從曾經的餐企福地,到后來只有兩成門店能盈利,如今又遭疫情重創,接下來商場餐飲還有活路嗎?
疫情之下,各個渠道的餐飲店都受到巨大沖擊,街邊店、商場店、社區店,無一幸免。一定要說誰最慘的話,恐怕非商場餐飲莫屬。
日益催命的租金等各項費用、下降八九成的客流,讓近幾年原本就不好過的商場餐飲更加雪上加霜。一大批商場餐飲店血本無歸,死的死傷的傷,觸目驚心。
商場,真的變成了“傷場”。
01
撤場、轉讓、關店、解約……
疫情下商場餐飲淪為“重災區”
4月14日,武漢金銀潭剛復業不到半個月的商場“永旺夢樂城”發文稱,商場內34家店鋪因合約到期撤店,并列出了詳細的撤店品牌名單,請顧客及時聯系相關店鋪辦理會員退費等手續。
在這份撤場名單中,餐飲類店鋪最多,共22家,占了總數的近七成。撤場餐廳涉及自助餐、日料、西餐、火鍋、西北菜、粵菜、湘菜、云南菜、私房菜、烤魚、燒烤、快餐等多種業態,餐飲人熟悉的味千拉面、漢拿山、香滿園、DQ、阿香米線等品牌均在其中。
此外,一家名為“粥王府”的餐廳,更是同時撤走了該物業旗下的4家分店,另一家“麥格芬牛排”也不相上下,一口氣撤了3家分店。
▲永旺夢樂城公布的撤場名單,前22家都是餐飲店
據紅餐網(ID: hongcan18)了解,疫情之下,極度依賴入場人流、成本高企的商場餐飲已經淪為了一級“重災區”。大批商場餐飲無法承受客流大幅下降、租金等成本卻高居不下的后果,無奈之下紛紛選擇撤場、轉讓、關店停業或主動解約……
在北京通州萬達廣場萬達金街1層A區,一條街共50多家餐飲店就有17家貼出了轉讓告示,另有10家店還在關門歇業中,不知是死是活。另一邊的B區,也有4家餐飲店在等待轉讓,關門歇業的則有14家。
除了轉讓,宣布關店倒閉/永久停業的商場餐飲店一樣數量眾多,其中甚至包括一批高端品牌以及知名連鎖餐企。
前幾日,以購物中心門店為主的臺灣茶飲品牌“一茶一坐”就被爆大規模關店,其中僅上海門店就已關閉近50%,僅余下位于中山公園龍之夢、虹口龍之夢、星游城、江橋萬達廣場等商場的8家門店。
同樣在前不久,位于外灘18號的米其林中餐廳Hakkasan也宣布永久歇業;另一國際知名連鎖品牌莫爾頓,則是在2月中旬時就關閉了其位于上海環貿iapm商場的“莫爾頓海鮮牛排坊”,至此永久停業。
▲上海環貿iapm商場的“莫爾頓海鮮牛排坊”宣布停業
更早之前,日本居酒屋品牌“和民”也關閉了旗下7家直營店,徹底退出了中國市場。這7家門店也全都是開在商場、購物中心里,比如上海SOHO復興廣場、深圳華潤萬象城、九方廣場、廣州高德置地廣場等。
不過,撤場、轉讓、關店都還不是最慘的,最慘的是一些租期未到的品牌,尤其是小品牌,轉讓沒人要,想撤又撤不了,每在商場多呆一天就要多掉一層皮,要及時止損,只能選擇主動去和商場解約,這時往往就會面臨天價的違約金賠付。
深圳餐飲人飛哥的真實經歷就是一個典型。因為疫情,他在某商場經營的烤魚店已經無法經營下去了,但由于當初簽訂的5年租期還沒到,要解約就要賠付一筆違約金。他迫于無奈,只能將當初繳納的近25萬押金當做違約金賠給商場,徹底的血本無歸。
02
??????? 活下來的門店損失慘重
復業后的日子比停業還難
那些沒有撤場和倒閉,活下來堅持到復業的商場餐飲,損失同樣慘重。
廣州胡桃里門店董事李斌直言:“現在不是賺不賺錢,而是賠多少的問題?!?/p>
全部門店都開在商場的某知名連鎖餐企創始人也向媒體感慨,很多商場都在變相強迫餐廳開業,不開業不行,但開業后日子比停業還難,“現在特別羨慕街邊店的同行”。
據紅餐網(ID: hongcan18)了解,由于消費信心未恢復、聚餐活動仍受限制以及防疫運營的常態化,商場的人流量至今難言恢復。有些人氣原本就不太旺的商場更是工作人員比顧客還多。在這樣的環境下,餐廳即便開業了客流也嚴重不足,越開反而越虧。
“客流下降七到九成,生意恢復僅20%左右,是目前商場餐飲復工后的普遍現狀?!币晃粯I內分析人士透露。
▲中午12點半時的廣州蘿崗萬達廣場,人流稀少
紅餐網攝于4月13日
前幾日,記者實地走訪了廣州蘿崗萬達廣場3層餐飲區,證實上述業內人士確實所言非虛。
在11點半到1點半的午餐高峰時段,蘿崗萬達餐飲區的人流仍然稀稀拉拉,雖然90%的餐廳已經開門營業,但客流目測都不是很理想,有幾個品牌堂食一桌客人都沒有。整個樓層上座率最高的也就一半左右,都集中在一些比較知名且有特色的品牌身上,比如太二酸菜魚、椰妹椰子雞火鍋、大龍燚等。
上海商場餐飲的情況也和廣州類似。4月8日,紅餐網專欄作者賴林萍曾在朋友圈分享了上海陸家嘴中心L+mall的餐飲復業情況。
18點-19點本是晚餐高峰期,即便是一些原來排隊排得人山人海的知名品牌餐廳,現在每家的上座率也只有一半左右,有的大廳甚至僅有兩桌客人。
▲晚餐高峰期時的上海陸家嘴中心L+mall
圖片來源、攝影:賴林萍
03
疫情并非元兇
商場餐飲早已隱患重重
為什么同樣經歷一場疫情,商場餐飲的戰況相比社區餐飲、街邊餐飲要慘烈得多?
“其實商場餐飲低谷也不全是這次疫情影響的。紅利期早就過了,最近三年大家已經都在艱難前行,這次疫情只是加快了洗牌的腳步而已?!币晃毁Y深業內人士告訴紅餐網。
他告訴記者,在很多一二線城市,能盈利的商場餐飲只有不到20%,剩余的要么在等待租約到期撤場,要么就是在苦苦支撐。“有些商場總共50多家餐飲店,一年就能換掉20家以上,留下來的門店周一到周四的客人普遍都少得可憐。”
▲周一到周四
大部分商場餐廳店內服務員比顧客還多
紅餐網記者非常認同這位資深人士的看法。近幾年,很多商場餐飲確實只是表面風光,實際危機重重、一觸即發。
在疫情爆發之前,就已經有不少餐飲人向記者吐槽商場餐飲越來越難做了。從這個角度看,疫情不過是把中間潛在的問題提前引爆了而已,即便沒有疫情,隨著矛盾日益激化,短期內商場餐飲也會爆發一次大洗牌。
據贏商云智庫統計,疫情爆發前的2019年,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重慶、長沙、武漢)8個頭部城市的502家購物中心里,4種主要的商場餐飲業態就已經呈現“開店潮”與“關店潮”并行的特征,一邊大規模關店,一邊大規模開店,洗牌速度空前的快。其中,又以中式餐飲和休閑餐飲最為慘烈,關店率和開店率一直居高不下。
▲2019年8個主要城市商場餐飲的開關店數量占比
數據來源:贏商云智庫
據紅餐網(ID: hongcan18)了解,造成商場餐飲生存條件惡劣、死亡率飆升的原因主要有3個:
第一,商場餐飲高度依賴人流,但近年來人流卻被越來越飽和的商場嚴重稀釋。
贏商網相關數據顯示,2016-2019這4年間,新開購物中心的數量、體量整體都呈上漲趨勢。2019年全國新開業的購物中心就有529個,數量雖然與2018年基本上持平,但體量則高于2018年。
▲2016-2019年全國開業購物中心數量/體量
數據來源:贏商網
從城市來看,2019年新開業量最多的為上海,其次是深圳,重慶、西安并列第三,成都第四,合肥、杭州并列第五。
商場數量持續增加,商圈之間又相互連接,導致單個商場的聚客效應越來越弱。原本很多餐廳進駐商場,就是希望商場給門店帶來人流,如今,商場的人流卻越來越少,不僅餐廳難以為繼,很多商場自身都難保了。
▲2019年全國開業購物中心數量TOP23城市
數據來源:贏商網
第二,租金、管理費各項費用等連年上漲,已經達到餐飲人承受的臨界點。
在商場做餐飲,房租往往是一座逃不過的大山,壓得餐飲老板喘都喘不過氣。
以北京地區為例。據了解,一般情況下,北京普通商圈的租金普遍在20—30元/天/平,一家150平的商場餐廳光是門店的租金一個月就高達9—13.5萬元不等。如果是在新中關、合生匯等一些熱門商圈,租金可能就要翻上一番,最高甚至可以達到50元/天/平,同樣一家150平的餐廳月租金可能就高達22.5萬。
▲北京朝陽合生匯
一位餐飲老板告訴紅餐網(ID: hongcan18),30%是餐飲房租成本的一條紅線,超過30%基本就不是一般餐飲品牌可以承受的了。但現在,很多商場的租金已經無限逼近甚至超過了這條紅線,就算店里每天排長隊也根本賺不到什么錢。
第三,同品類、跨品類競爭激烈,價格廝殺,利潤越來越薄。
以前在商場,購物、娛樂、餐飲的比例是5:3:2,近幾年隨著商場對餐飲招商的擴大化,入駐商場的餐飲品牌越來越多,僅餐飲的占比就超過了50%。除此之外,甚至經常會出現一家商場有4家牛蛙品牌、3家烤魚、2家價位相同的湘菜等現象,跨品類、同品類的競爭都異常激烈。
在商場面前沒有話語權的餐飲商家,面對這樣的現象往往是“敢怒不敢言”,只能想盡辦法吸引人氣維持生存,比如搞促銷活動,通過各種優惠、比拼價格等吸引顧客,但這樣下來,利潤往往更微薄了。
04
商場仍是未來餐飲主戰場
要理智地選擇“進”還是“逃”
早在2018、2019年時,業內便開始有了是否要“逃離”購物中心的爭論。疫情爆發后,商場餐飲損失慘重,這一爭論又再次發酵。
與之前不同的是,這一次,越來越多餐飲人偏向于認為商場餐飲不行了,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方面,疫情一定程度上讓大家看清了商場競爭的殘酷真相。另一方面,疫情也某種程度上改變了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使得無接觸的線上點餐、距離消費者最近的社區店等業態迎來了快速發展。
對此,紅餐網(ID: hongcan18)認為,從大環境來看,未來商場餐飲的勢能確實會較之前有所減弱,風險也會增加不少,但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仍然會是餐飲業的主戰場之一,你進或不進,它就在那里,不會消失。原因就如喜家德蝦仁水餃創始人高德福所說——消費者已經把購物中心當成生活的一部分了。
至于要“逃離”還是“進軍”,屬于餐企的經營戰略,還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綜合考量品牌的實際情況和需求再謹慎定奪。
比如,一些吸客能力強、認知度比較高的知名連鎖品牌,進駐商場時往往能有很好的議價能力,比如降租、免租等,這些品牌就很適合走商場路線。
▲即將入駐廣州蘿崗萬達的西貝、樂凱撒等品牌
紅餐網攝于4月13日
除此之外,一些勢頭比較猛、處于上升期的大熱初創品牌,如果有打造品牌的需求或是規?;藴驶l展的野心,選址商場也比街邊或社區,更能快速有效地提升品牌的影響力。
反之,有一些品牌則是真的“天生”就不適合進商場的,比如承租能力弱、又沒有什么特色和競爭力的品牌,進商場幾乎就等于找死。
對于確定要走商場路線的品牌來說,怎么選擇商場也大有門道。商圈的定位是否符合餐廳的品類定位?商場吸引的消費人群定位是否匹配餐廳的客流?商場的招商團隊的以及運營團隊的綜合能力如何?商場未來的發展規劃是怎樣的?這些都是餐廳進駐商場前需要了解清楚的問題。
正如黃記煌創始人黃耕所說,如果你的產品好,在哪都能活;產品不好,逃到哪里都沒有生存空間。 對商場,餐飲人還是要客觀看待,避免過度神化,但也不要妖魔化,合適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
下一篇:疫情下餐飲企業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