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是最好的懷念
朱小波
清明時節雨紛紛,這樣的天氣很適合懷念先人。我就把前一陣子聽來的兩個家族趣事記下來吧,一個與我祖父有關,一個與我祖母有關。
我老家其實就在河西的老319國道邊,距長沙城區不到20公里。小姑曾自豪地告訴我和堂姐,勞動致富用在她爹我祖父身上是再恰當不過的。祖父磨豆子、打豆腐、做粉絲、養豬、販豬(長途販運遠銷廣州)賺了錢,祖父心善也行善,我媽說但凡有“叫花子”上門,祖父從不趕他們,會讓人親自盛飯送到門口,一碗兩碗……讓他們吃飽了再走。我還聽親戚中一位長輩說我祖母也是一個心地善良的人,閑聊居然觸動了老人家久遠的記憶,把小時候找我祖母借米的事都翻了出來,她說我祖母給她量米時“那個竹升子里的米總是堆得高高的”。我沒見過祖母,但看相片是笑瞇瞇的一位老人家,童叟無欺在她應該是本分吧。呵呵,這“舉手之勞”本不足道,可說話的這位長輩其實是我哥的岳母,雖然不能說我祖母當年多抓出去的一把米給“撮”了一個孫媳婦回來,但我哥當年單槍匹馬上門求婚時,這“一把米”肯定是給加了分的。
如果說“莫以善小而不為”說的是我祖父母的生活瑣事,那我就用“記得是最好的懷念”再說一個祖父的小故事吧。大概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吧,我叔叔已退休住回河西的老家東方紅農場。某天,農場干部帶著兩位講普通話的中年男女上門拜訪,說這兩位“要找三十年代生活在上車廟的朱家人”。我叔笑說:“我就是三十年代在這里出生的朱家人呀,兩位客人有什么要我幫忙的嗎?”那位男士聽了好激動,握著我叔的手不放:“您就是朱家的人?我們真的找到朱家了?太好了,太好了。”我叔叔趕緊招呼客人坐下細說,又回頭喚嬸嬸泡上茶來。客人自述是從深圳來的,老家是長沙的。此行是完成他父親的一個心愿——重返上車廟,看看朱家人,道一句感謝。
原來這里面藏著一個發生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的“躲兵”故事。那時戰火剛燒進長沙城,城里的大戶人家陸續撤離了,有條件的小戶人家也紛紛出城投奔親戚。某天祖父家里來了一對抱著孩子的年輕夫婦,說是跟著大家從城里出來躲兵的。兩個外地人,在這河西也沒親戚,實在是走不動了,請求祖父借間房子讓他們一家子留個宿。祖父不但收留了他們一家子,據說還住了將近半年。那對年輕夫婦就是中年男子的父母,那個抱在懷里的孩子正是來的這位。他說父母年紀越大對往事就念叨得越多,做子女的因為事務繁忙也沒時間陪父母去完成心愿?,F在他是剛剛退休,第一件事就是回到長沙把父母的心愿完成。堂姐講完這個故事后說,“千里尋親”的故事只在電視上看過聽過,原來在我們朱家還有一個真人版本呀。
積善之家有余慶,我的福氣,還真是上輩人修來的呀。記得是最好的懷念,清明前夕,遙寄感恩!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
上一篇:截至2022年底,全國登記在冊市場主體1.69億戶,較2021年底增長10.03%—— 為企業發展營造更優市場環境(銳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