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制菜行業分析報告!
我國預制菜行業的發展現狀分析
1.1預制菜的定義
預制菜是指以農、畜、禽、水產品為原料,配以各種輔料,經預加工(如分切、攪拌、腌制、滾揉、成型、調味)而成的成品或半成品。與普通加工食品相比,預制菜的加工對象為人的一日三餐,本質仍為菜,具備保質期較短、食材新鮮、以飽食為目的等特點。此外,預制菜與速凍食品、調理食品之類是相近而又不同的。初級農產品經過初級加工成半成品,這個過程就是速凍食品廠商生產食品的過程;從初級加工到半產品菜再到成品菜是調理食品;預制菜是加工成的半產品菜、產品菜,而預制菜的第一股是味知香。
1.2預制菜的分類
預制菜即經提前預制而成的菜品,與現做菜相比,預制菜需要提前進行過加工處理,其中,根據加工復雜程度、生熟程度、保存方式、食用方式又可進一步分類。其中,最重要的是從食用方式來分類,預制菜可分為即食食品、即熱食品、即烹食品、即配食品四類。即食食品開封可直接食用,即配食品需要自行配菜、調味、烹飪,即熱食品是需要加熱方可食用的產品,即烹食品則需要經過一定的加工食用。從加工程度上來看,預制菜可分為毛菜、凈菜、半成品菜和成品菜;從生熟程度來看,預制菜可分為生制預制菜和熟制預制菜;從保存方式來看,預制菜可分為常溫的、冷藏的和速凍的。
1.3預制菜的發展歷程
預制菜在我國于2000年正式起步,2014年后進入快速發展期。預制菜最早起源于美國,20世紀60年代各種類型的預制菜開始實現商業化經營,70年末隨著日本經濟進入高速發展,預制菜在日本迎來了20%以上的快速增長,90年代后隨著麥當勞、肯德基等快餐店進入,我國開始出現凈菜配送加工廠,2000年后,深加工的半成品菜企業開始涌現,但由于條件不成熟,行業整體發展仍較為緩慢。2014年之后,隨著經濟發展、外賣爆發式增長,B端步入放量期,至2020年,又因疫情阻斷 B端消費,餐廳主動將菜品以半成品形式售賣,加上宅家消費爆發,直接催化了C端消費加速。
我國預制菜行業的市場空間和產業鏈分析
2.1預制菜的空間廣闊,未來將進一步擴容
預制菜市場規模高速增長。2010以來餐飲、供應鏈收入增加,也帶動了預制菜開始高速增長,到2019年,預制菜市場規模就超過了2000億,根據數據顯示,從2010年的70億左右,2020年市場規模就達到2310億元,2010-2020年的十年復合增速在20%左右,其中 2014-2019年CAGR在30%。
預計未來我國預制菜仍將高速增長,市場空間進一步擴大。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預制菜市場規模約2401億元,B端市場為1956億元,C端市場445億。2021年我國預制菜行業規模預估為3459億元,同比增長49.74%,預計未來我國預制菜市場保持20%左右的增長率高速增長,到2023年預制菜市場規模將達5165億。
2.2預制菜的產業鏈分析
上游:以基礎農產品為主,農業企業具備先天優勢。上游為基礎的生鮮、農副作物,整體分布分散,有實力的中游廠商會介入上游環節,采取與農戶合作、自建農場、參控股農業子公司等形式,保證原材料品質和供應。此外,農業企業依托原材料優勢和渠道積累,也常布局預制菜業務,如圣農、正大、新希望等。中游:生產環節玩家多樣,盈利能力有所分化。生產環節有專業預制菜廠商、速凍食品商、餐飲企業自建生產、上游農業企業、部分零售型企業等,具體商家包括味知香、安井、同慶樓、圣農等。一般情況下自建工廠、代工廠、料理包廠等毛利率為15-25%,凈利率在5%左右。酒店菜的毛利率可達35%左右,門店品牌的毛利率也常在30%以上,酒店菜和門店品牌具備一定門檻和品牌溢價,所以,凈利率常常在15%以上。下游:渠道復雜,餐飲端占比80%。預制菜下游較為復雜,B端包括中小餐飲店、鄉廚、團餐、酒店、外賣等場景,C端包括農貿市場、商超、生鮮電商等渠道,其中,餐飲是最廣泛應用的場景。在下游渠道的利潤層面,批發商的利潤率10%-20%,其中,一批商的利潤率在10%-15%,二批商的利潤率在15%-20%,商超渠道的利潤率在25%左右,餐飲終端利潤率在50%-80%,利潤率最高。
預制菜發展的驅動力
預制菜是餐飲和食品融合的產物。食品工業的本質是賣產品,餐飲更多的是賣服務,隨著保鮮、冷鏈運輸技術的進步,疊加消費升級的助推下,更多食品追求品質提升,而預制菜作為食品和餐飲融合發展的產物,應運而生,在保證口味的條件下,最大程度的優化產品,實現效率最優。
3.1連鎖門店——采用預制菜菜肴的門店能有效降低成本
2021年我國連鎖餐飲門店達到41641家,2015-2021年復合增長率達到9.83%。連鎖門店往往采用標準化生產加快速復制的方式,使連鎖規模迅速達到規模化,這就對增效降本提了極高的要求,以降低成本,增加利潤。預制菜食品能有效緩解廚房人員成本和房租及物業成本壓力。預制菜能把傳統后廚的人力成本從11.4%降低到10%,房租及物業成本從24.6%降低到18.5%,連鎖門店數量的上升預示著對預制菜品的需求量不斷提升。
3.2冷鏈物流——冷鏈技術拓展了預制菜的銷售半徑
冷鏈物流整體市場規模增長較快,且高速增長。2015年我國的冷鏈物流市場規模僅為1800億元,到2021年我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達5699億元,同比增長17.5%,預計到2023年我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達到7231億元,增速依然保持到13.5%,2015年到2021年的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1.18%,冷鏈市場在快速擴容,且高速增長。冷鏈物流技術驅動預制菜市場發展。冷鏈物流在保障預制菜品新鮮度的同時,也擴大了預制菜的銷售半徑,進一步擴展預制菜行業的市場空間;我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有助于預制菜行業業務拓展和擴充,冷鏈物流技術使得預制菜在口味的條件下,擴大銷售,增加利潤。
3.3需求增加——居民對預制菜需求增加
居民對預制菜的需求增加,驅動預制菜的發展。預制菜用戶中,從性別來看,女性用戶占比達58.4%,男性用戶占比為41.6%;從區域來看,華東地區客戶量最大,集中了31.7%的用戶,其次是華南、華北等地;從城市來看,一二線城市用戶居多,45.7%的用戶分部在一線城市,19.8%的用戶分部在二線城市。預制菜具有家庭小型化、食品消費便捷化、品質化等特點,疊加疫情的居家不便外出和未來家庭的小型化,城市化的推進,工作時間的增加等等因素,對預制菜有巨大需求空間,預制菜未來將進一步擴大。
預制菜的發展趨勢
B、C端需求推動預制菜市場持續發展
B端市場需求高,未來將保持20%的市場增長率持續擴容。我國餐飲市場規模龐大,整個餐飲行業的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降本增效的需求高。而預制菜能夠起到降低損耗、減少廚師和切菜小工、節約廚房操作空間等作用,提升了餐飲品牌出餐效率。根據中國餐飲協會調研數據顯示,調研的餐飲企業中,約52%的餐飲企業擁有中央廚房,這些企業的成本整體較高,急需采用預制菜菜肴來降低成本,可見,餐飲企業對預制菜的需求之大。從C端看預制菜行業,消費者在家只需通過簡單烹飪,即可享受美味的餐飲,滿足了顧客省時、健康、高性價比的需求,推動預制菜持續發展。預制菜在疫情的沖擊站上了餐飲業風口,直接開啟了預制菜的增長階段。疊加 “懶人經濟”興起,家庭結構縮小,社會分工改變的時代背景,塑造了預制菜產業的第二增長曲線,是保障長期高景氣度的一個重要推手,因此,長期來看,預制菜可以說是餐飲業放量不可或缺的要素,未來將持續放量。
風險提示
終端需求回落、成長超預期上漲、市場競爭加劇、食品安全問題等。
來源:小黎飛刀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