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堅持系統觀念,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堅持系統觀念 推動綜合交通統籌融合發展)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推進綜合交通統籌融合發展的要求。統籌融合,就是要堅持系統觀念,整體性推進、一體化發展,從跨方式、跨領域、跨區域、跨產業四個維度,推進鐵路、公路、水運、民航、郵政等融合發展,推進交通基礎設施網與運輸服務網、信息網、能源網融合發展,推進區域交通運輸協調發展,推進交通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這是構建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的本質要求,也體現了綜合交通規劃的思想精髓。
一、統籌融合是構建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的本質要求
我國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不斷完善,但各種運輸方式間以及區域間、城鄉間交通發展不協調問題仍然突出。隨著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個性化的出行需求和小批量、高價值、分散化、快速化的貨運需求特征日益明顯,以及交通網絡建設面臨的資源環境要素供給日趨緊張,這些問題將進一步凸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必須按照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要求,堅持統籌融合,加快構建現代化高質量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
· 統籌融合是適應新發展階段的客觀要求
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由交通大國向交通強國邁進,綜合交通也進入聯網貫通和互聯互通的關鍵階段,必須抓住各種運輸方式成網貫通、綜合交通加速融合、重大交通設施布局落地的戰略機遇期,更好統籌交通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統籌各種運輸方式之間的關系,科學規劃鐵路、公路、水運、民航、郵政等基礎設施規模、結構、功能與布局,促進各方式高效銜接,從提高交通發展質量和效益的要求出發構建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
· 統籌融合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必然選擇
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的全過程和各領域,實現科技自立自強、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求強化各種運輸方式之間互聯互通,促進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一體化發展,形成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交通基礎設施。
· 統籌融合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舉措
充分發揮交通運輸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支撐保障和先行作用,促進國民經濟循環總量擴大、效率提高、成本降低、動力增強、安全穩定。落實到規劃實踐,就是要堅持統籌融合,補短板、強弱項、堵漏洞,構建與新發展格局相適應的交通網絡布局,以高質量交通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
二、推進各種運輸方式統籌融合發展
推進各種運輸方式統籌融合發展,是構建現代化高質量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關鍵內容。重點是統籌綜合交通通道規劃建設、推進綜合交通樞紐一體化規劃建設和推動城市內外交通有效銜接。
· 統籌綜合交通通道規劃建設
· 發展要求
綜合交通通道是包含多種運輸方式的通道,是大運量、長距離運輸的主要線路,目前還存在發展質量不高、資源配置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還不能完全適應交通強國建設要求。一是綜合交通通道內各方式規劃建設缺乏有效統籌。部分通道內交通供需關系失調,運能緊缺與供給資源閑置現象并存。二是綜合交通通道與國土空間管控協同水平不高。對照新一輪國土空間管控政策要求,大部分通道沒能實現多方式共用線位資源,造成國土空間分割,土地利用效率不高。三是綜合交通通道與通信、能源、水利等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統籌不足,通道資源利用率不高。未來我國綜合交通通道建設應堅持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協調實施原則,以通道集約、線位優化、線路共享融合為主要手段,充分發揮通道綜合立體效能。
· 重點任務
做好通道內各方式統籌和線位協調共享?;趪窠洕鐣l展需要和各種運輸方式的技術經濟特點,以通道綜合效益最大化為導向,統籌通道內運輸方式配置方案和布局方案,充分發揮鐵路、水運等大運量、集約化、環境友好型運輸方式作用。
做好與國土空間規劃的協調統一。針對國土空間規劃和“三區三線”劃定工作的相關要求,充分利用地上、地下和水上、空中空間,滿足生態文明建設和耕地保護制度要求,促進過江、跨海、穿越環境敏感區的通道與防洪安全、生態環境等協調發展。
做好與其他領域的協同聯動。鼓勵通道內運輸方式科技創新和協同模式創新,加強綜合交通通道與通信、能源、水利等基礎設施統籌。積極做好高速磁懸浮等新型交通方式的探索與應用。
· 推進綜合交通樞紐一體化規劃建設
· 發展要求
綜合交通樞紐是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的核心組成部分,是實現各種運輸方式高效銜接和一體化運輸組織的關鍵節點。近年來,各地依托民航機場、火車站、港口等建設形成了一批綜合交通樞紐,各種運輸方式之間的銜接轉換和一體化運營水平顯著提升,有力推動了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發展,但對照交通強國建設要求,仍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樞紐的系統功能還不完善。較少從樞紐城市整體角度統籌考慮樞紐港站的功能布局、設施建設和線網銜接,場站之間服務功能缺乏統籌和配合,協同效應不明顯。二是樞紐設施銜接仍需優化。部分綜合客運樞紐換乘距離過長,鐵路貨場、港口與后方物流設施缺乏統籌布局,全國沿海主要港口重要港區鐵路進港率有待進一步提高,港口、貨運樞紐“最后一公里”銜接仍是瓶頸。三是跨部門、跨方式協調管理機制有待健全。部分項目土地難以落實,各種運輸方式間信息互聯互通和開放共享不足,各種運輸方式間、物流各環節間業務難以精準對接。未來我國綜合交通樞紐將按照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協同管理的原則,統籌推進一體化規劃建設,實現綜合交通樞紐高效銜接和一體化運營管理。
· 重點任務
推動樞紐設施集中布局。推動新建綜合客運樞紐內各種運輸方式集中布局、空間共享、立體或同臺換乘,推動既有樞紐場站整合交通設施、共享服務功能空間。
加快聯運換裝設施與集疏運體系建設。加快綜合貨運樞紐多式聯運換裝設施與集疏運體系建設,統籌轉運、口岸、保稅、郵政快遞等功能,提升多式聯運效率與現代物流綜合服務水平。
推動站城一體、產城融合。處理好樞紐與城市空間、產業發展關系,做好樞紐發展空間預留、用地功能管控、開發時序協調。
制定綜合交通樞紐一體化規劃建設的技術要求??瓦\樞紐方面,提出綜合客運樞紐內各種運輸方式間換乘便捷;國際航空樞紐基本實現2條以上軌道交通銜接,全國性鐵路綜合客運樞紐基本實現2條以上市域(郊)鐵路或城市軌道銜接,國際性和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內軌道交通規劃建設優先銜接貫通所在城市的綜合客運樞紐。貨運樞紐方面,提出千萬標箱港口規劃建設綜合貨運通道與內陸港系統,全國沿海、內河主要港口的集裝箱、大宗干散貨規模化港區積極推動鐵路直通港區等。
· 推動城市內外交通有效銜接
· 發展要求
城市內外交通有效銜接是實現綜合交通網絡高效率運行的關鍵環節。很多城市內外交通規劃不銜接、建設不同步、能力不匹配、管理不協同,綜合客運樞紐與城市交通之間銜接不暢,部分新建高鐵站特別是縣級高鐵站距離城區較遠,首末車時間等方面銜接配套不足,旅客出行不便。未來促進城市內外交通有效銜接,是提高綜合交通網絡效率、方便百姓出行、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舉措。
· 重點任務
推動軌道網融合。推動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融合建設,并做好與城市軌道交通銜接協調,構建運營管理和服務“一張網”,實現設施互聯、票制互通、安檢互認、信息共享、支付兼容。
加強干線公路與城市道路銜接。加強城市周邊區域公路與城市道路高效對接,系統優化進出城道路網絡,推動規劃建設統籌和管理協同,減少對城市的分割和干擾。
完善城市物流配送系統。加強城際干線運輸與城市末端配送有機銜接。
統籌樞紐場站布局與周邊區域開發建設。加強鐵路、公路客運樞紐及機場與城市公交網絡系統有機整合,引導城市沿大容量公共交通廊道合理、有序發展。
三、推進交通基礎設施網與運輸服務網、信息網、能源網融合發展
· 發展要求
提升服務品質和整體效能,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求堅持科技創新驅動,為載運工具、基礎設施和運營管理賦能,改變綜合立體交通網的運營速度,提供應需而變的運輸服務,優化交通設施時空資源利用。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深入發展的機遇,以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為依托,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牽引,堅持規劃建設與運營服務并重,統籌傳統與新型、存量與增量、供給與需求,加快形成交通基礎設施網與運輸服務網、信息網、能源網融合發展新格局,讓傳統交通基礎設施具備新功能、呈現新形態、適應新發展,是優化交通基礎設施供給結構、提高交通基礎設施效能、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重要舉措。
· 重點任務
推進交通基礎設施網與運輸服務網融合發展。重點是推進基礎設施、裝備、標準、信息與管理的有機銜接,打造以全鏈條快速化為導向的便捷運輸服務網,構建空中、水上、地面與地下融合協同的多式聯運網絡,完善供應鏈服務體系。
推進交通基礎設施網與信息網融合發展。重點是加強交通基礎設施與信息基礎設施統籌布局、協同建設,強化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統籌。加強載運工具、通信、智能交通、交通管理相關標準跨行業協同。
推進交通基礎設施網與能源網融合發展。重點是推進交通基礎設施與能源設施統籌布局規劃建設,充分考慮煤炭、油氣、電力等各種能源輸送特點,強化交通與能源基礎設施共建共享,促進交通基礎設施網與智能電網融合,適應新能源發展要求。
四、推進區域交通運輸協調發展
服務支撐國土空間布局優化,落實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和新型城鎮化戰略,是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的重要使命。重點是充分考慮區域協調發展,尤其解決區域交通運輸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提出各區域綜合立體交通網發展重點;推進城市群、都市圈交通運輸一體化,增強人口密集地區交通承載能力;推進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滿足人民高品質生活需要。
· 推進重點區域以及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交通運輸協調發展
· 發展要求
我國已形成以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區域重大戰略為引領,東、中、西、東北四大板塊交錯互融的區域發展格局。新形勢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將按照客觀經濟規律調整完善區域政策體系,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促進各類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從未來運輸發展趨勢看,東部地區仍將是我國客運需求最為集中的區域,貨運需求仍保持較大規模,但增速慢于中西部地區,中西部地區貨運需求總體呈現較快上升趨勢。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要求切實發揮交通先行支撐作用,增強區域發展的協同性和整體性,推動形成東西南北縱橫聯動發展新格局。
· 重點任務
落實區域重大戰略,提出不同區域各具特色的交通發展重點。主要包括:建設“軌道上的京津冀”,加快推進京津冀地區交通一體化,建設世界一流交通體系;建設“軌道上的長三角”,提高國際樞紐輻射能級,打造交通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粵港澳大灣區實現高水平互聯互通,打造西江黃金水道,鞏固提升港口群、機場群的國際競爭力和輻射帶動力,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交通樞紐集群;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以提升對外連通水平為導向,強化門戶樞紐功能,構建一體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東西暢通、南北輻射、有效覆蓋、立體互聯的長江經濟帶現代化綜合立體交通走廊;支持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國際航運樞紐和航空樞紐建設,加快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統籌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優化交通基礎設施空間布局。
落實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提出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交通運輸協調發展內容。主要包括:加速東部地區優化升級,提高人口、經濟密集地區交通承載力,強化對外開放國際運輸服務功能;推進中部地區大通道大樞紐建設,更好發揮承東啟西、連南接北功能;強化西部地區交通基礎設施布局,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打造東西雙向互濟對外開放通道網絡;優化樞紐布局,完善樞紐體系,發展通用航空,改善偏遠地區居民出行條件;推動東北地區交通運輸發展提質增效,強化與京津冀等地區通道能力建設,打造面向東北亞對外開放的交通樞紐。
· 推進城市群、都市圈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
· 發展要求
城市群是新型城鎮化的主體形態,是支撐全國經濟增長、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參與國際競爭合作的重要平臺。2019年8月十九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提出,我國經濟發展的空間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要增強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新時期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發揮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帶動作用,建設現代化都市圈,要求一體化交通網提供支撐,為群眾出行需求和生產生活物資運輸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服務保障。目前我國主要城市群已初步形成以高速公路、高速鐵路為骨干,以普通國省道、城際鐵路(軌道)、干線鐵路為補充的城際綜合交通通道,多層次、多模式的軌道交通網絡正在構建,城際運輸需求規模大、增長迅猛,但城市群內部交通網絡還不能適應未來發展要求,港口、機場等綜合交通樞紐定位和分工有待優化,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公路交通壓力過大、部分干線公路擁堵嚴重,相鄰城市交界區域臨近線路不銜接,還存在待貫通路段和瓶頸路段。到2035年,我國城鎮化率將從2019年底的60.6%上升到80%以上,產業、人口將進一步向城市群、都市圈集聚,要求推進城市群交通運輸一體化,進一步強化軌道交通的主導作用,促進形成城際快速運輸走廊和高效銜接樞紐體系,都市圈形成以軌道交通為主導的大容量快速公共交通。
· 重點任務
構建便捷高效的城際交通網。加強城市群內部重要港口、站場、機場的路網連通性,促進城市群內港口群、機場群統籌資源利用、信息共享、分工協作、互利共贏,統籌城際網絡、運力與運輸組織,構建城市群內部快速空中交通網絡,建立健全城市群內交通運輸協同發展體制機制。
推進都市圈交通運輸一體化。建設中心城區連接衛星城、新城的大容量、快速化軌道交通網絡,推進公交化運營,加強道路交通銜接,打造1小時“門到門”通勤圈。推動城市道路網結構優化,有序發展共享交通,加強城市步行和自行車等慢行交通系統建設,合理配置停車設施,開展人行道凈化行動,因地制宜建設自行車專用道,鼓勵公眾綠色出行。深入實施公交優先發展戰略,構建以城市軌道交通為骨干、常規公交為主體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統,推進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城市土地開發模式等。
· 推進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
· 發展要求
當前我國與發達國家最大的差距不在城市,而是在鄉村,沒有鄉村振興和現代化,就不會有國家的現代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將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更加協調,城鎮化發展和農村發展形成良性互動。實現百姓在城市和鄉村之間自由流動,農村和城市一樣美好,要求盡快改變農村地區交通基礎設施相對落后的狀況,為農業農村發展和群眾出行需求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服務保障。
· 重點任務
推動鄉村交通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全面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實現城鄉交通基礎設施一體化規劃、建設、管護,暢通城鄉交通運輸連接,推進縣鄉村(戶)道路連通、城鄉客運一體化,解決好群眾出行“最后一公里”問題,提高城鄉交通運輸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
推動形成農村物流配送體系。加快構建農村物流基礎設施骨干網絡和末端網絡,推進鄉村郵政快遞網點、綜合服務站、汽車站等設施資源整合共享。
五、推進交通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
交通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有利于促消費擴內需,促進交通運輸提效能擴功能增動能。交通運輸是實體經濟發展的基礎支撐,提供客貨位移服務,串聯一二三產業生產消費流通等環節,同時交通運輸需要其他產業提供能源動力、建筑材料、交通裝備、信息技術,對國民經濟增長拉動作用強勁。郵政快遞、現代物流、旅游、裝備制造等產業與交通運輸聯系緊密、相互作用影響程度深,發展過程中催生一系列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在延長綜合交通產業鏈,使得綜合交通服務功能更加豐富、增長動能更加強勁、發展效能更加顯著的同時,也有利于促進消費、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
推進交通與郵政快遞、現代物流、旅游、裝備制造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一是推進交通與郵政快遞融合發展。推動在交通場站建設郵政快遞專用處理場所、運輸通道、裝卸設施,發展航空、鐵路、水運快遞專用運載設施設備,在重要交通樞紐實現郵件快件集中安檢、集中上機(車),發展航空快遞、高鐵快遞,推動不同運輸方式之間郵件快件裝卸標準、跟蹤數據等有效銜接,推動郵件快件多式聯運等。二是推進交通與現代物流融合發展。加強現代物流體系建設,優化國家物流大通道和樞紐布局,暢通物流大通道與城市配送網絡交通線網連接。加快構建農村物流基礎設施骨干網絡和末端網絡。發展高鐵快運,推動雙層集裝箱鐵路運輸發展。加快航空物流發展。培育壯大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物流企業。打造開放、安全、穩定的全球物流供應鏈體系。三是推進交通與旅游融合發展。充分發揮交通促進全域旅游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加快國家旅游風景道、旅游交通體系等規劃建設。強化交通網“快進慢游”功能,加強交通干線與重要旅游景區銜接。完善公路沿線、服務區、客運樞紐、郵輪游輪游艇碼頭等旅游服務設施功能,推進通用航空與旅游融合發展。健全重點旅游景區交通集散體系,鼓勵發展定制化旅游運輸服務,豐富郵輪旅游服務。四是推進交通與裝備制造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加強交通運輸與現代農業、生產制造、商貿金融等跨行業合作,發展交通運輸平臺經濟、樞紐經濟、通道經濟、低空經濟。支持交通裝備制造業延伸服務鏈條。推動交通運輸與生產制造、流通環節資源整合,鼓勵物流組織模式與業態創新,推進智能交通產業化。
作者 | 總體組 主要執筆人:陳勝營、金敬東、宋彩萍、劉東、陳璟、李鵬林、孫鵬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138199759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