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冷庫行業逐步邁進高速發展階段 市場容量逐年增加
一、行業相關定義及其分類
冷庫又叫冷藏庫,是制冷設備的一種,主要是指用人工手段,創造與室外溫度或濕度不同的環境,對食品、液體、化工、醫藥、疫苗、科學試驗等物品的恒溫恒濕貯藏,通常位于運輸港口或原產地附近。
根據觀研報告網發布的《中國冷庫行業現狀深度分析與未來前景預測報告(2023-2030年)》顯示,冷庫按結構形式分,可分為土建冷庫 、裝配式冷庫;按使用性質分,可分為生產性冷庫 、分配性冷庫;按規模大小分,可分為大型冷庫 、中型冷庫 、小型冷庫;按冷庫制冷設備選用工質分,可分為氨冷庫 、氟利昂冷庫 ;按使用庫溫要求分,可分為高溫冷庫、低溫冷庫 、冷藏冷庫。
資料來源:中國冷庫行業現狀深度分析與未來前景預測報告(2023-2030年)
二、行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隨著我國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斷提高,消費水平的不斷提升,消費者對于食品的種類、質量、營養以及口味的多樣化消費需求顯著增加。而食物鎖鮮往往需要通過冷藏或者冷凍的方式進行運輸、加工、儲藏和配送。因此在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驅動下,我國冷庫產業逐步邁進高速發展階段。與此同時,自在2015年國家層面提出實施城鄉冷鏈物流基礎設施補短板的要求以來,我國冷鏈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冷庫容量呈現逐年增長的態勢。
根據數據顯示,2017-2022年我國冷庫容量從3609萬噸增長至5686萬噸,六年間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7.87%。保持了相對穩定的增長速度。
數據來源:中國冷庫行業現狀深度分析與未來前景預測報告(2023-2030年)
2022年我國冷庫主要分布在山東、廣東、上海、福建、江蘇、湖南、四川等地區。其中山東、廣東和上海是我國冷庫容量排名前三的地區,分別為644.8萬噸、470.4萬噸和440萬噸。
而雖然我國冷庫容量不斷增長。但與發達經濟體相比,我國的冷庫容量仍顯不足。根據國際冷藏倉庫協會數據統計,荷蘭以0.96立方米/人的人均冷庫容量位列第一名,緊隨其后的是新西蘭0.5立方米/人以及美國0.49立方米/人,分別位列第二、三名。而我國人均冷庫容量為0.13立方米/人,在全球各國人均冷庫容量中的排名較為靠后,人均冷庫容量只占美國的1/4,國內人均冷庫容量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未來國內冷庫建設規模仍有較大的成長空間。
數據來源:中國冷庫行業現狀深度分析與未來前景預測報告(2023-2030年)
三、行業市場需求情況
目前我國冷庫的市場需求主要來自于生鮮電商和冷鏈物流市場。
1、生鮮電商
生鮮電商是電子商務的一個分支,是以水果、蔬菜、肉類等生鮮產品為核心商品,消費者利用互聯網進行線上選購及下單,然后由生鮮電商平臺通過物流運送到消費者手中。生鮮產品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商品,在新零售的浪潮下,生鮮電商也成為供應日常必需品的重要途徑之一。
近年來隨著生鮮電商的發展及模式的成熟、用戶網購生鮮習慣的養成、生鮮電商用戶覆蓋數量愈發廣泛以及技術愈發成熟,我國生鮮電商行業交易規模連年增長。尤其是2020年以來,我國新冠疫情反復擾動,全國多地實行防疫管控,居民出行受限,線下購物艱難,進一步拉動了線上電商行業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使得生鮮電商行業得到快速發展。而隨著生鮮電商行業的發展,也帶動了冷庫的市場需求。
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生鮮電商行業交易規模為4658億元,同比增長27.93%。2022年,我國生鮮電商行業交易規模為5601億元,同比增長20.24%。
數據來源:中國冷庫行業現狀深度分析與未來前景預測報告(2023-2030年)
2、冷鏈物流
冷鏈物流是利用溫控、保險等技術工藝和冷庫、冷藏車、冷藏箱等設施設備,確保冷鏈產品在初加工、儲存、運輸、流通加工、銷售、配送等全過程始終處于規定溫度環境下的專業物流。冷鏈物流行業的發展為保障食品質量安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降低物流損耗、提高食物存儲期限、實現食物跨地域輸送和減少社會資源浪費都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
近年來受益于電商行業以及新冠疫苗運輸等需求的拉動,我國的冷鏈物流市場規模持續上升。數據顯示,2014-2021年國內冷鏈物流行業的市場規模由1500億元增長至4117億元,CAGR為15.52%。
數據來源:中國冷庫行業現狀深度分析與未來前景預測報告(2023-2030年)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