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將建設全球物流樞紐城市:2035年大灣區主要城市4小時送達,物流總費用與GDP比率降至8%
南方財經全媒體見習記者吳治聰 深圳報道 市域配送90分鐘送達,粵港澳大灣區內主要城市4小時送達,利用地下綜合管廊基礎設施、地鐵等軌道交通設施開展城市配送……在不久的將來,以上情景都將可能在深圳實現。
近日,由深圳市交通運輸局聯合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編制的《深圳市現代物流基礎設施體系建設策略-2021-2035?及近期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發布。
《方案》提出“1+3+5”的總框架,圍繞建設全球物流樞紐城市的1個總定位,著力打造全球供應鏈管理服務中心、國際物流轉運中心和全國物流創新應用中心3個中心,明確了5大領域的各項重點任務。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了解到,2021年,深圳社會物流總費用占同期GDP比重為11.83%,同期全國為14.6%。
《方案》指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與深圳現代化經濟體系相適應的物流基礎設施體系,實現全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比率降至11%以下。到2035年,全球資源配置能力顯著增強,深圳要建成世界一流的高質量物流基礎設施體系,實現全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比率降至8%。
2035年形成“全球123快貨物流圈”目前,深圳的城市物流存在哪些“痛點”需要靠基礎設施去解決?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管理學院教授牟彤華認為,一是快遞末端配送體系場地、空間缺失、功能單一。機械化、智能化水平低、運營效率不高。如:目前快遞配送站大多在城中村、居民小區和工業園區內。道路擁擠、空間狹小,缺乏機械化、智能化的運作條件。二是城市物流轉運中心數量少、空間分布不合理,大多遠離城市中心地帶。三是目前深圳高速路網,主要集中在與廣州,東莞,惠州等城市的互聯互通,與珠海、中山等珠江口西岸城市連接的主干道不足。
根據《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到2035年,我國基本建成“全球123快貨物流圈”,即:中國國內1天送達、周邊國家2天送達、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達。
此次深圳的《方案》指出,2035年深圳的城市物流轉運中心5公里覆蓋率達到90%以上,社區物流配送站1公里覆蓋率達到100%。建設30個保障高效分撥配送的城市物流轉運中心,深圳市域配送90分鐘送達、社區配送15分鐘送達,粵港澳大灣區內主要城市4小時送達、其他城市8小時送達,形成“全球123快貨物流圈”。
在海、空運輸方面,至2035年,深圳港集裝箱國際中轉比例超過30%,鐵水聯運比例超過10%,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占粵港澳大灣區機場群貨郵吞吐量的比例超過20%。
在冷鏈物流方面,《方案》提出,2035年深圳冷庫庫容超過150萬噸,綜合冷鏈流通率超過90%。深圳市政協委員蘇杰表示,深圳應著力產業用地和資金支持,優化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布局,立足深圳實際,扶持本地冷鏈物流骨干企業做大做強并面向國際市場,推動深圳冷鏈物流行業“走出去”。
在物流設施建設方面,新型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顯著成效,2035年深圳的5G網絡、信息平臺、自動化智能化設施設備應用比例超過90%。城市物流配送車輛基本實現新能源化和清潔化,新建物流基礎設施綠色化建設比例達到100%。
隨著前海擴區,珠江口西岸已經成為深圳重要的輻射區域和后方發展區域,加快與珠江口西岸城市的互聯互通成為現實需求。《方案》提出,深圳要加強干線運輸和支線運輸的組織協同,加大“卡車航班”開行力度,面向珠江通道積極發展干支直達、江海直達等水路運輸組織方式,優化疏港通道貨運專用車道或專用道路管理措施。
要建設現代物流基礎設施體系,需要政府和企業大量的資金投入。牟彤華表示,近年來,深圳市政府持續投入建設港口、機場、深港通關口岸、公路干線和鐵路等物流樞紐設施。這些投入更多的是體現在社會效益,民生改善等方面。企業的資金投入,主要集中在城市物流配送設施和設備的建設,更為看重成本與收益。政府需要在做好末端物流配送體系規劃的同時,引導企業分步實施、滾動投入。
促進物流業降本增效《深圳市綜合交通 " 十四五 " 規劃》指出,深圳要推動空港型、商貿服務型、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推進“對外物流樞紐+城市物流轉運中心+社區物流配送站”三級物流樞紐場站體系布局建設,打造聯通全球、輻射全國、覆蓋灣區的物流通道網絡,建成高效集約的全球物流樞紐城市。
在物流樞紐打造方面,《方案》指出,深圳將建成由2海港、1空港、1鐵路、3公路樞紐組成的7大門戶型物流樞紐。其中,7大門戶物流樞紐是指西部海港物流樞紐、東部海港物流樞紐、西部公路物流樞紐、中部公路物流樞紐、東部公路物流樞紐、鐵路物流樞紐、空港物流樞紐。
在創新物流基礎設施體系建設模式方面,《方案》提出要打造“低空+路面+地下管廊”現代立體城市物流體系,探索利用地下綜合管廊基礎設施、地鐵等軌道交通設施開展城市配送。
地下物流系統具有快速、綠色、高效等優勢,將成為未來城市物流配送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牟彤華介紹道,日本、荷蘭、德國、英國等國家,對地下物流體系的研究已經有較長時期。在早期的研究中,主要集中在針對港口、機場等交通樞紐建設地下物流系統的可行性研究和概念設計。
牟彤華進一步指出,地下物流系統規劃建設涉及許多復雜的問題需要解決。包括:城市空間規劃問題、物流系統的設施設備問題、運營管理問題、現有地下管廊(如地鐵等)與物流系統的銜接問題。就深圳而言,建成區開發地下通道的難度極大,地下物流系統規劃建設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探索。
此外,為保障物流設施用地空間,一方面,深圳將強化全市20平方公里物流場站和15平方公里物流倉儲用地的規劃管控,促進功能提升。另一方面,深圳將支持現代物流業發展的配套政策研究,形成“1+N”的物流專項政策體系。
物流行業需要提質、降本、增效,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對此,牟彤華建議:一是通過完善城市交通路網、合理規劃建設物流轉運中心及物流末端配送場站,提高運輸配送效率。二是通過無人機、無人配送車,有利于降低人力成本。三是探索地下物流體系建設,將有效提升配送效率,降低能耗。四是強化供應鏈管理,減少物流上下游各環節的錯配、失配問題,有助于降低物流的管理費用。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