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劑行業分析:辯證視角探健康化機遇
(報告出品方/作者:華泰證券,龔源月、張墨、倪欣雨)
核心觀點
本文見微知著,立足全球化視野,從監管標準、品類趨勢和玩家潛力把握我國食品添加劑 行業的健康化機遇。 監管標準:國內監管對比海外呈現安全、謹慎的態度,對消費者形成廣泛保護 1)已批準總數上,高于日本,但少于美國(2021 年中/日/美批準使用的添加劑 2400 余種 /1535 種/近 4000 種)。2)新增批準上,以已批準品種的擴大適用范圍/使用量為主(占 15-21 年累計新獲批數量的 61%),純新增品種僅占 39%。3)標識規范上,我國要求在預包裝產 品上標明所有添加劑的名稱,而美、日有部分添加劑可僅在包裝上標明用途或豁免標示。
品類趨勢:兼具性價比與健康屬性的添加劑品種最為受益,形成強烈健康化標簽的零添加 食飲品類亦隨風而起 1)防腐劑:苯甲酸及其鹽類與山梨酸及其鹽類是應用最為廣泛的兩類防腐劑,苯甲酸及其 鹽類性價比高但過量使用對健康有一定損害,山梨酸及其鹽類安全性顯著但價格略高,滲 透率有望小步提升,酯類防腐劑、天然防腐劑亦具有高安全性,但酯類略有異味、天然防 腐劑價格高昂影響其發展速度,此外具有極致健康化標簽的防腐劑零添加產品(如醬油、 飲料等)在國內涌現。 2)增鮮劑:第一代增鮮劑谷氨酸鈉向 I+G(提鮮效率更高)與 YE(更健康)迭代,相較 發達國家(21 年滲透率 30%~40%),我國 YE(21 年滲透率 10%)空間廣闊,我們測算國 內 YE 年需求量的理論空間在 30-40 萬噸左右,較 21 年 10 萬噸左右的年產量仍有 2-3 倍 提升空間。 3)甜味劑:作為低熱量的蔗糖替代物在減糖政策下加速發展,合成甜味劑由極致低價的品 類(如糖精、甜蜜素等)向安全性提升的品類(如安賽蜜、三氯蔗糖)發展,相較糖精、 甜蜜素等初代甜味劑,天然甜味劑的性價比略低但安全性更高,甜菊糖苷、赤蘚糖醇等品 類處于持續替代期。
玩家潛力:中國添加劑企業憑研發/制造/成本優勢穩占全球份額,再享國內健康化紅利 食品添加劑行業為大市場(2020 年我國主要食品添加劑的市場規模 1279 億元)、多賽道 (2021 年我國共 2400 余種添加劑批準使用),行業整體分散、但品類內部高度集中,我國 為全球食品添加劑的主要生產國與出口國,產品全球通用、制造屬性強,中國企業憑借性 價比優勢開拓全球市場,龍頭通過產業鏈一體化布局/技術積累/規模效應實現高占有率。 1)歐美等發達國家是國內食品添加劑企業早期發展的主要市場。歐美國家食品添加劑的使 用與健康化進程早于我國,國內企業依靠中國市場相對低廉的原料、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價 格,在全球市場的成本競爭力相對突出,且隨著研發、生產、加工、制造工藝的漸進性積 累,國內企業出口優勢逐步從性價比過渡至定價、技術等多維度領先的綜合優勢,目前我 國成為諸多食品添加劑的全球生產中心,在新興的健康化添加劑中處第一梯隊。 2)當下國內食品添加劑健康化浪潮迭起,為國內企業提供了新一輪增長動能。對標歐美成 熟市場,我國健康化的食品添加劑隨著監管要求趨嚴與健康素養提升,有望步入快速成長 期,國內企業依托現有優勢,有望享受國內健康化紅利。
區別于市場的觀點:市場多認為添加劑 B2B2C 的商業模式與化學品屬性帶有“非健康化” 的標簽,隨著品質消費與健康消費的發展,擔憂未來添加劑行業的成長性。我們認為,監 管的嚴格、完善,以及消費者辨別能力的提升,將從供需兩側共同倒逼行業發展的規范化 與健康化。一方面,添加劑的合理使用是在保證安全的條件下讓食物變得更好看、更好吃、 更有品質,而國內的添加劑監管與批準相較國外亦是相對謹慎和嚴格的,消費者安全感的 提升是食品添加劑不斷發展的基礎;另一方面,通過梳理防腐劑、增鮮劑、甜味劑的內部 迭代趨勢,我們看到,添加劑自身呈現由極致高性價比品種向健康化品種發展的趨勢,另 外零添加產品通過生產技術的改進形成極致健康化標簽,亦呈現快速發展態勢,傳統添加 劑的發展乘健康化之勢衍生出新的投資機會。
食品添加劑:安全、美味的食品科技
定義:科學、安全、美味的工業魔法。在我國,食品添加劑指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 味,以及為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物質或者天然物質。2014 年我國《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發布,將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按功能 分為 23 類、共計 2325 種,主要發揮以下功能:1)改善和提高食品色、香、味及口感等感 官性狀,如著色劑、調味劑、增稠劑等;2)有助于食品生產加工(酶制劑等)、包裝、儲 藏、運輸、延長食品的保質期(防腐劑等);3)保持或提高食品營養價值,如維生素、礦 物質和氨基酸等營養強化制劑。食品添加劑是食品工業的靈魂,其存在是為了在保證安全 的條件下讓食物變得更好看、更好吃、更有品質。
發展:大市場、多賽道,依托全球市場與中國市場實現穩健、規范增長。據 Grand View Research,2020 年全球食品添加劑市場規模為 982.2 億美元(約人民幣 6837 億元),在 食品飲料包裝化與健康需求興起(如減糖等)等趨勢的推動下,預計 2021-2028 年將以年 CAGR 5.5%的速度保持穩健增長。從國內市場看,2020 年我國食品添加劑主要品種總產量 1337 萬噸,同比+5.4%,16-20 年 CAGR 為 6.1%;2020 年食品添加劑主要品種行業市場 規模為 1279 億元,同比+4.9%,16-20 年 CAGR 為 5.5%,其中 2020 年添加劑出口規模 35 億美元(約人民幣 242 億元),占銷售額的 19%,眾多子賽道與國內外市場共同形成我 國食品添加劑千億大市場。 從發展趨勢上,我國食品添加劑行業逐步規范成形并穩步發展,供給端看,工業技術發展、 行業標準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健全以及參與企業數量不斷增長,需求端看,消費者對“快 捷”、“健康”、“安全”的追求以及不斷涌現的對預制菜、無糖飲料、零添加調味品等新興 品類的需求,共同推動了食品添加劑行業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張及種類的不斷迭代豐富。
趨勢研判:安全是底線,健康是訴求
經營模式:購買者與使用者的不一致使得食品添加劑的消費鏈條存在模糊地帶,進而可能 滋生食品安全問題。大部分食品添加劑的銷售本質上是 B2B2C 的生意,直接購買者(食品 制造企業、餐飲企業等)與最終使用者(C 端個人及家庭消費者)的身份與利益不一致, 使得處在中間環節的部分廠商缺乏食品添加劑健康化與安全化的動力,而是更加傾向于追 求以較低成本提高產品價值、擴大產品銷路,進而滋生各種非法使用添加劑的行為。匯總 分析全國 31 個省級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數據,可看到食品添加劑導致的食品不合格項目占比 較高(18-20 年為食品項目不合格的第一/第三/第三大原因),導致了消費者對食品添加劑聞 之色變,桎梏行業發展。 如何解決上述核心矛盾成為影響行業未來發展的關鍵,1)監管側:通過法律法規提升中間 環節進、存、用的信息透明度,并支持安全、健康的添加劑品種發展,通過統計數據,我 們看到在監管趨嚴的背景下,2018-2020 年食品添加劑導致的食品不合格項目占比逐年下 降(2018-2020 年分別為 27.9%/23.5%/20.3%),規范管理取得初步成效;2)需求側:消 費升級與宣傳教育之下,消費者的辨別能力與健康素養持續提升,將有效倒逼 B 端企業規 范使用添加劑并選擇更加健康的添加劑。
監管側:安全是第一要義
監管體系:多年發展完善之下,我國形成一法、多規、多標準的食品添加劑監管體系。我 國現行的食品添加劑相關法律規范體系以 2021 年修訂的《食品安全法》為依托、以 2014 年頒布的《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國標為核心進行規范管理,并向以下 兩個方向不斷完善:1)安全問題上管理規范化、嚴格化:在食安法及添加劑國標的基礎上, 各部門陸續出臺細化的監管規范以保障添加劑的安全使用,在生產端(添加劑使用、檢測 等)與銷售端(添加劑標識、公示等)強調嚴格落實,近日(2022.11.11 日)國家市場監 管總局新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餐飲服務提供者食品添加劑管理的公告(征求意見稿)》, 要求強化餐飲企業對食品添加劑的采購、存放、使用行為,嚴格依法、依規、符合標準, 鼓勵餐飲服務提供者向消費者承諾規范使用食品添加劑、公示食品添加劑使用情況。2)品 類支持上趨向天然化、健康化: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明確提出鼓勵“安全食品 添加劑”、“天然食品添加劑、天然香料新技術開發與生產”。
海外對比:我國食品添加劑的許可較為謹慎,安全性為第一考量。同大多數發達國家相似, 我國食品添加劑的使用采取許可制度,從已批準總數來看,2014 年頒布的食品添加劑國標 (GB 2760-2014)中的許可數目為 2300 余種,2021 年增加至 2400 余種,高于日本(1535 種),但遠低于美國(近 4000 種)。從新增批準數量看,2015-2021 年間我國累計新增獲批 的食品添加劑約 216 種,其中獲批擴大適用范圍/使用量的食品添加劑占比 61%,新品類僅 占比 39%。從標示規范看,我國要求需在預包裝產品中標明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名稱,鼓 勵餐飲服務提供者向消費者承諾規范使用食品添加劑、公示食品添加劑使用情況,美、日 有部分食品添加劑可僅在包裝上標明用途或豁免標示。據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寶國的著作《躲 不開的食品添加劑》,中國對食品添加劑的審批與準入嚴格、謹慎,“除了按照中國法定程 序進行安全性評價和品種審批之外,還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就是一般國際上有兩個以上 發達國家批準使用的食品添加劑中國才會批準”,從規范與監管的角度保障食品添加劑的安 全。
需求側:健康是核心訴求
消費升級大勢所趨,健康產品市場保持快速增長。2019 年我國人均 GDP 突破 1 萬美元, 進入消費升級加速期,支撐居民消費由“數量需求”向“質量需求”轉變,健康產品的消 費市場規模持續增長,2021 年我國健康食品零售市場規模達 8742 億元,同比增長 7%,其 中,營養/功能強化型產品、天然產品及無有害成分的產品市場相對成熟,2016-2021 年市 場規模復合增速分別為 4%/6%/4%,有機產品與含健康成分的產品仍處快速增長期, 2016-2021 年市場規模復合增速分別為 13%/18%;分品類看,低糖/無糖飲料、功能飲料、 含益生菌產品等均有廣闊發展空間。健康化產品的發展既映射了飲食健康化的趨勢,同時 亦將從需求端推動食品添加劑向品質化、健康化升級。
消費意識轉變及健康素養提升促進食品添加劑向健康化不斷發展。消費意識:消費升級之 下,疫情加速了消費者意識的健康化轉變,據 Mintel,疫情之后 67%/65%的受訪者增加了 學習健康知識與健康飲食的行為,蓋普索 2022 年定量調研亦顯示健康成為消費者對食物最 主要的訴求。健康素養:據第十八屆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文化程度的提升將顯著提升 消費者對于食品添加劑的關注度以及風險感知,我國居民受教育水平的持續提升帶動了健 康素養水平的提升,消費者對于食品添加劑的利弊形成更完善的認識,并將進一步推動食 品食品添加劑的健康化之路向前推進。
食品安全事件是強化消費者健康教育與意識強化的重要契機,需在正確認識的基礎上理性 看待。近幾年食品安全事件引發公眾對食品添加劑的關注,如三鹿三聚氰胺事件、雙匯瘦 肉精事件、白酒塑化劑事件等,以及 2022.10 月因短視頻平臺博主辛吉飛發布食品添加劑 勾兌制作食品的視頻,而引發的關于海內外調味品添加劑標準的熱議。我們認為,關于食 品安全的討論及其所引起的法律及輿論層面的關注,成為消費者強化食品添加劑安全性與 健康性甄別能力的重要契機,倒逼上游生產者及購買者規范食品添加劑的生產與使用,使 得食品添加劑真正做到安全、健康,促進添加劑向健康化的方向進行迭代。另一方面,監 管機構及媒體等亦須引導討論在理性的基礎上進行,消費者需正確認識添加劑的利與弊。
食品添加劑健康化趨勢下的投資機遇
添加劑行業在監管規范與健康需求的共同推動下向著“安全、健康”方向發展。分品類看, 防腐劑/膨松劑/甜味劑是導致抽檢食品不合格的主要添加劑品類,在家庭端,調味品(如味 精、雞精、醬油等)中的增鮮劑亦是公眾長期關注的焦點。本文對監管層與消費者核心關 注的防腐劑、增鮮劑、甜味劑三大品類的健康迭代方向進行分析,我們看到在監管的逐步 趨嚴與消費者健康素養的逐步提升之下,食品添加劑行業沿著規范、安全、健康的趨勢向 前發展,添加劑龍頭及下游食品飲料龍頭亦有望通過把握添加劑的健康化迭代機遇,實現 新發展。
從添加劑內部的品類迭代趨勢上,我們認為“健康化”是大勢所趨,“性價比”是迭代催化 劑。本文通過分析對比三類食品添加劑(防腐劑、增鮮劑、甜味劑)內部的品類迭代趨勢, 我們認為:1)兼具性價比的健康添加劑最具增長潛力:代表品類主要為甜味劑中的性價比 突出的健康化品種,如合成甜味劑中的安賽蜜、三氯蔗糖以及部分天然甜味劑(赤蘚糖醇、 甜菊糖),同時滿足消費端的健康化需求與采購端的性價比需求,迎來快速發展期;2)形 成極致健康化標簽的零添加產品風起:某些食品添加劑中的健康化品類價格較高,對其發 展造成影響,如防腐劑中的天然防腐劑(健康但缺乏性價比),在此背景下,防腐劑零添加 (通過生產工藝實現)因其健康化標簽更為顯著,市場蓬勃增長。
供給端,食品添加劑全球通用、制造屬性強,中國企業憑借性價比優勢在全球市場占據優 勢,龍頭通過產業鏈一體化布局/技術積累/規模效應實現高占有率。食品添加劑的使用主要 源自于食品的外部化(包裝化、餐飲化等),歐美等發達國家是國內食品添加劑企業早期發 展的主要市場,國內企業依靠中國市場相對低廉的原料、勞動力等,成本競爭力相對突出, 國內企業在健康添加劑品類的全球市場中亦占據領先份額,如 2021 年寧波王龍、醋化股份 等國內企業的山梨酸鉀產量占全球產量的 80%,YE 龍頭安琪酵母全球產能市占率第一(超 25%),甜味劑中,金禾實業、山東康寶、科宏生物占據三氯蔗糖全球市場份額的第一、二、 四名,醋化股份、金禾實業在安賽蜜全球市場中形成雙寡頭格局,2019 年三元生物、保齡 寶在全球赤蘚糖醇市場排名第一、第三。隨著研發、生產、加工、制造工藝的漸進性積累, 國內企業出口優勢逐步從性價比過渡至定價、技術等多維度領先的綜合優勢,目前我國成 為諸多食品添加劑的全球生產中心。當下國內食品添加劑健康化浪潮迭起,為國內企業提 供了新一輪增長動能。
防腐劑:防腐劑健康化、零添加風起
防腐劑在食品安全保障中扮演重要角色,全球市場呈現平穩增長態勢。微生物是導致食品 安全問題的主要因素之一,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微生物超標是導致食品抽檢不合格的前 三大原因之一(2018-2022 年占所有不合格批次的 28%/24%/21%)。食品防腐劑是指能通 過抑制微生物的感染和繁殖從而防止食品腐敗變質、延長食品儲存期的一類食品添加劑, 防腐劑是防止食物腐壞、保障食品安全的方式之一,合理使用防腐劑利大于弊。食物防腐 方式多種多樣,包括腌漬、高溫、低溫、脫水等,但不同方法的適用對象與條件均有其局 限性,防腐劑一般不改變食品本身的口味及外形,且其殺菌抑菌的能力更強,是適用范圍 最廣的一種防腐方式,在全球防腐劑應用中,抗微生物相關的功能需求占比約 3/4,防腐劑 在全球食品安全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食品添加劑過量使用等食品安全事件導致消費者對食品添加劑的安全性仍產生負面 看法,我們認為不應拋開劑量談毒性,據《科技日報》,食品添加劑的安全性評價中,系通 過動物實驗得到不產生任何不良影響的劑量,再除以保護系數(一般是 100 倍),作為對人 體安全的劑量。另一方面,部分防腐劑的安全性易被公眾忽視,據《山梨酸及其鹽的防腐 作用》(裴堃,2008),山梨酸鉀的毒副作用僅為食鹽的 1/2,是國際公認安全的防腐劑。
防腐劑主要分為兩大類型:化學防腐劑:防腐功能顯著、抑菌范圍廣泛、種類豐富且價格 較低,但是過量攝入對人體健康可能造成損害,具體看:1)無機鹽防腐劑(亞硝酸鹽、硝 酸鹽、亞硫酸等)通過破壞微生物的細胞結構進行保鮮、保色,但是對人體健康易造成影 響,需精準把控用量;2)酸性防腐劑(苯甲酸及其鹽類、山梨酸及其鹽類)在酸性環境中 可較好發揮防腐功能,且毒性較弱,尤其是山梨酸鉀,較苯甲酸鈉 PH 適用范圍更廣、毒性 更低,是最安全的防腐劑之一;3)酯類防腐劑(如對羥基苯甲酸酯類)的 PH 適用范圍較 酸類更廣且安全性較高(毒性高于山梨酸鈉但低于苯甲酸鈉),但缺點在于水溶性差且自身 具有一定氣味。天然防腐劑:主要利用植物、動物或微生物的代謝產物等為原料,通過酶 法轉化、發酵等生產技術而制成,抗菌性強、安全性高、熱穩定性好,但抑菌范圍相對局 限且價格較高。綜上,從安全性上,天然防腐劑、山梨酸鈉、酯類防腐劑較優,但亦具有 一定缺點(天然防腐劑抑菌范圍窄、價格偏高,酯類防腐劑略有氣味),一般而言,國標允 許范圍內的添加劑按照用量標準進行使用即可充分保障安全性。
海外對比:世界各國的防腐劑應用種類各有不同,與美國相比,我國在常用化學合成及天 然食品防腐劑的使用種類、規定用量和應用領域上差別不大,但國際上對苯甲酸及其鹽類 的使用存在一定爭議。健康與安全層面:苯甲酸及其鹽類的攝入量在 ADI 值范圍內時對人 體無害,超量攝入則具有毒性。據《食品添加劑手冊》,人體每日每千克體重允許攝入的苯 甲酸及其鹽類的 ADI 量為 0-5mg/kg,60kg 的成年人每日容許攝入量約為 0-0.3g,當攝入 量在此值范圍內時,75-80%的苯甲酸可很快被降解并在 10-14h 內全排出體外,長期攝入 過量的苯甲酸及其鹽類可能會引起人慢性苯中毒,癥狀主要表現為神經衰弱、記憶力衰退、 再生障礙性貧血等。我國及美國均規定苯甲酸及其鹽類在食品中的添加量不得高于 1g/kg, 日本規定苯甲酸及其鹽類只可用于人造黃油、魚子醬、糖漿、醬油、軟飲料、果醬和濃縮 果汁中。
據 Fcat.MR 數據,2021 年全球食品防腐劑市場規模約 28 億美元(約 195 億人民幣),下 游肉類及烘焙需求貢獻了全球食品防腐劑行業超 50%的收入,預計 2022-2031 年全球食品 防腐劑市場 CAGR 約 3.9%,將于 2031 年達到 41 億美元(約 285 億人民幣)。其中苯甲酸 及其鹽類與山梨酸及其鹽類是重要的化學防腐劑,2021 年全球苯甲酸鈉/山梨酸鉀銷售收入 為 19/26 億元人民幣,預計 2022-2030 年 CAGR 為 3.3%/4.8%,山梨酸及其鹽類安全性顯 著但價格略高,滲透率有望小步提升,此外天然防腐劑的市場規模亦在持續增長,但由于 價格高昂,天然防腐劑的市場規模增速(2014-2020 年 CAGR 為 3.5%)呈現出相對平穩 的態勢。
從競爭格局來看,苯甲酸(及其鹽類)與山梨酸(及其鹽類)均呈現高集中、中國企業占 優的局面,1)苯甲酸及其鹽類:按銷售收入,2021 年全球五大苯甲酸/苯甲酸鈉制造商集 中度已提升至 93.3%/79.1%(同比+4.4/6.9pct),中國企業占半壁江山(分別占 51%/40%), 2021 年 FoodTalks 全球食品防腐劑企業榜顯示,德企 LANXESS 為全球第一梯隊,國內龍 頭中武漢有機、王龍集團、醋化股份等市占率亦處前列;2)山梨酸及其鹽類:據 FoodTalks, 目前我國是山梨酸(鉀)的第一大生產國,2021 年實際產量約 8 萬噸,約占全球總產量的 80%,新思界則指出 2020 年我國產能占全球的 95%左右,其中寧波王龍和醋化股份龍頭 地位穩固,金能科技、潤普食品處于第二梯隊。
迭代趨勢:健康化防腐劑發展為大勢所趨,但增速受制于其高昂的價格,在此背景下,醬油、 無糖飲料等應用領域通過“工藝防腐”逐步向防腐劑零添加發展。目前海天、千禾、李錦記、 龜甲萬等品牌均推出“零添加”醬油,國內眾多無糖飲料品牌也逐步實現了防腐劑零添加, 其中元氣森林是國內首家在碳酸飲料中不添加防腐劑的食品企業。隨著消費者對食品安全、 健康意識的增強,國內“防腐劑零添加”的醬油、飲料等產品受到消費者青睞。
1)防腐劑零添加醬油:據千禾官方微信平臺,醬油實現防腐劑零添加的原理在于:1)醬 油釀造過程中如高溫蒸煮等程序可以殺菌,后續發酵、成品裝罐過程中嚴格控制無菌環境 可避免醬油被雜菌污染;2)醬油在釀造過程中水解產生乙醇和各種氨基酸及苯丙酮酸、苯 乙酸及苯甲酸等物質,本身具備一定防腐抑菌能力;3)醬油中的可溶性無鹽固形物,包括 可溶性蛋白質、多肽、寡肽、維生素、礦物質等,可以抑制水活度,從而抑制微生物生長, 達到保鮮目的;4)醬油釀造過程中會加入較多鹽,鹽具有極強殺菌能力,保證了釀造醬油 不添加防腐劑也可以較長時間保鮮。
2)防腐劑零添加無糖飲料:不同于醬油在釀造過程中通過發酵產生殺菌物質及通過加鹽抑制 微生物達到防腐效果,無糖飲料實現防腐劑零添加的主要途徑是借助生產流程的無菌化處理 以及無菌灌裝技術。酸性飲料無菌熱灌裝技術:元氣森林采用無菌碳酸灌裝技術,引進“吹 瓶機”以保證瓶子即吹即用避免污染,同時配備無菌水設備以保證水源經過 RO 反滲透凈水 機、無菌水設備的過濾滅菌后達到純凈效果,此外還引入了“無菌一體機”,以實現空瓶、瓶 蓋的殺菌清洗等功能,實現領先的 Log6(微生物污染概率
對待“零防腐劑”產品應當理性、辯證。一方面,“零添加劑≠安全健康”,食品的腐敗與 防腐對消費者的健康具有直接影響,盲目追求“零防腐劑”并非是理性的健康觀念,大部 分食品的生產、包裝難以實現完全的無菌,防腐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關鍵一環。另一方面,“零 防腐劑≠零防腐”,一些食品中雖未加入傳統意義上的化學合成防腐劑,但是為防止微生物 超標仍會通過添加大量的鹽、糖、酒精等實現防腐功能,對人體健康仍會造成危害。
增鮮劑:酵母提取物具增長潛力
增鮮劑(又稱鮮味劑)是指具有鮮美的味道、可用于補充或增強食品風味的一類物質。目 前我國常用的增鮮劑約有 40 余種,根據其來源可分為動物性、植物性、微生物和化學合成 增味劑等,根據其發展順序可分為第一代鮮味劑(谷氨酸鈉)、第二代鮮味劑(I+G)和第 三代非添加劑的天然添加物(動植物蛋白質水解物、酵母提取物 YE)等。 迭代趨勢:增鮮劑沿著高效、健康兩條路徑迭代發展。第一代鮮味劑味精系人工提取谷氨 酸鈉所得,穩定性好、價格較低,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味精食用安全, 無須限量的規定,但實際消費中,味精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問題一直存在較多爭議,據《食 品工業科技》:1)味精長時間處于高溫下(120℃以上)易變為焦谷氨酸鈉,產生致癌物質; 2)過量攝取可能具有毒性作用,包括肥胖、高胰島素血癥、中樞神經系統和生殖系統異常 及腎損傷等。第二代鮮味劑 I+G(呈味核苷酸類)口感豐富、鮮度高,鮮味閾值顯著低于 味精(提鮮效率更高),與味精混合使用后提鮮效果可提升 20-30 倍,俗稱“強力味精”, 提鮮性價比具有顯著優勢,隨著餐飲市場的擴張實現較快發展;第三代 YE(酵母提取物) 為天然提取的增鮮物質,不屬于食品添加劑范疇,其以高蛋白的食用酵母為原料,利用現 代生物技術通過酵母細胞自溶破壁/酵母自身的酶系/酶制劑等對細胞質進行水解,為更加天 然、健康的提鮮物。
海外對比:YE 具有強健康屬性,不屬于食品添加劑范疇,乘勢零添加、發展空間廣闊。和 味精、I+G 相比,YE 是食品而非食品添加劑,可在零添加產品的生產中發揮增鮮、美味的 功能。據產業信息網,21 年國內 YE 在鮮味劑中的滲透率在 10%左右,而歐美日等發達國 家市場中 YE 在鮮味劑中的占比在 30-40%左右,據阿爾法工廠研究院,全球平均滲透率在 22%左右。酵母抽提物是更加天然的增鮮提味物質,最大優勢在于可在提鮮同時滿足減鹽、 降糖、減脂的需求,在消費健康化風潮下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1)天然屬性、更加健康: YE 是從酵母中提取的天然物質,包含 18 種以上氨基酸、多種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等有效成 分,而味精為以谷氨酸鈉為主要成分的化工添加劑;2)提鮮同時實現減鹽、減糖、減脂: YE 可以增強人體味覺中的鮮味受體接收功能,增強鮮味感知時間,進而幫助消費者日常飲 食中在減少鹽分攝入的同時感受到相同程度的咸味。與之類似,YE 亦可提升食物味道的持 久度,提升食品乳脂感,進而在減糖、減脂同時保持食物口感。據 Springer 官網,YE 可在 保持食物風味一致同時減少 30%的鹽、糖及脂肪攝入。
YE 對味精等傳統增鮮劑的替代為大勢所趨,根據我們的測算國內 YE 年需求量的理論空間 在 30-40 萬噸左右,較 21 年 10 萬噸左右的年產量仍有 2-3 倍提升空間,未來增長空間廣 闊。我們認為,伴隨著消費者健康意識增強,YE 有望逐步完成市場導入,下游滲透率在低 基數下具備較大提升空間。我們從下游應用的角度測算國內 YE 市場空間。YE 作為一種具 有提鮮、平衡異味作用的純天然鮮味劑,廣泛運用于調味品及食品加工各領域,我們匯總 醬油、食醋、調味醬、方便面、餅干、肉制品等 YE 重點下游行業,并假設 YE 在各下游行 業的滲透率可達到 30%-40%左右(為目前歐美主要國家 YE 滲透率水平),則國內 YE 年需 求量的理論空間在 30-40 萬噸左右,較 21 年 10 萬噸左右的年產量仍有 2-3 倍增量空間。
競爭格局:YE 是將酵母細胞內的蛋白質降解為氨基酸和多肽,將核酸分解為核苷酸的產物, 為酵母的深加工產品,酵母菌種及生產工藝的積淀、酵母自溶生產環節的 Know-how 是核 心壁壘,在酵母生產環節菌種、生產工藝的漸進性積累是進入 YE 市場的先決條件。安琪 酵母為全球最大的 YE 生產商,據公司年報,安琪 2021 年 YE 年產能約 8.3 萬噸,占全球 產能比例超過 25%,國內市場份額超過 60%,已奠定市場領先地位,有望最大程度享受行 業擴容紅利。
甜味劑:無糖化消費趨勢下多品類乘勢而上
甜味劑乘勢“減糖”的全球化趨勢快速發展。據《食品甜味劑科學共識(2022)》,甜味劑是 能夠賦予食品甜味、只提供較少能量或不提供能量的食品添加劑。世界衛生組織(WHO)于 2015 年發布《成年人和兒童食糖攝入指南》,指出游離糖的攝入會導致人體總能量攝入過多, 降低高營養素形式能量的攝入,從而導致 II 型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齲齒患病風 險。世界多國出臺針對高糖領域食品的征稅政策,通過抬升飲料零售價格、鼓勵廠商引入代 糖、強化消費者減糖教育等推進減糖,中國雖無糖稅,但也出臺相關政策推行減糖,2019 年 國務院發布的《健康中國行動(2019-2023)》亦提出,“提倡食品生產經營者使用食品安全 標準允許使用的天然甜味物質和甜味劑取代蔗糖”、“提倡城市高糖攝入人群減少食用含蔗糖 飲料和甜食,選擇天然甜味物質和甜味劑替代蔗糖生產的飲料和食品”。 目前我國批準使用的甜味劑有二十余種,包括天然營養型甜味劑(赤蘚糖醇、木糖醇、麥芽 糖醇等)、天然非營養型甜味劑(甜菊糖苷、羅漢果甜苷、甘草酸銨等)和合成甜味劑(甜蜜 素、糖精、阿斯巴甜、安賽蜜、三氯蔗糖等)。據智研咨詢,2021 年我國甜味劑產量 25.3 萬 噸,同比+9.5%,17-21 年 CAGR 為 9.7%,成本優勢與減糖健康趨勢下,仍處較快增長期。
海外對比:部分合成甜味劑的健康問題具有爭議性,我國合成甜味劑的品類較多但均規定了 使用劑量以保障安全。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針對安賽蜜、阿斯巴甜、紐甜、食 用糖精和三氯蔗糖等 5 種非營養性甜味劑制定了日容許攝入量。針對有致癌風險的甜蜜素, 美日等國已明確禁用,而在我國、歐盟等地仍允許使用,但對其日最大攝入量進行嚴格規定。 此外,針對其他人工合成甜味劑,我國對日最大攝入量均進行規定,以保障使用安全。
迭代趨勢:成本優勢推動合成甜味劑增長,健康優勢打造天然甜味劑廣闊空間。2019 年, 全球糖類消費中,蔗糖仍占較大份額(78%),隨著全球“減糖”運動的持續發展,我們認 為甜味劑的滲透率將逐步提升,從品類趨勢上: 1)合成甜味劑:相較蔗糖,合成甜味劑價甜比更高(成本更低)、不升糖(更健康)且應 用場景更廣泛,合成甜味劑經歷了從糖精→甜蜜素→阿斯巴甜→安賽蜜→三氯蔗糖的迭代 發展,在口味(更像蔗糖)與安全(對健康影響更?。┓矫娉掷m優化,從具體品類看,糖 精、甜蜜素、阿斯巴甜作為前三代合成甜味劑,價甜比低、性價比高,仍是使用較多的合 成甜味劑(2019 年在全球合成甜味劑產量中占比 12%/46%/16%),但是因安全性不足,產 銷量增長動能較弱(16-19 年我國阿斯巴甜產量年復合增速為-14%),安賽蜜與三氯蔗糖作 為第四、五代合成甜味劑,相對安全且價甜比高,產量增速較快(16-19 年產量 CAGR 分 別為 10%/19%)。
2)天然甜味劑:健康進階產品,高安全性打開未來成長空間,甜菊糖苷/赤蘚糖醇優勢更 加突出。相較于合成甜味劑,天然甜味劑憑借更好的口感及更優的健康屬性加速增長,據 英敏特,2010-2020 年全球天然甜味劑的使用量占比由 8.2%上升至 29.4%。在我國,隨著 下游無糖飲料等健康消費市場的崛起,高甜度與高價甜比的甜菊糖苷市場加速擴容,據觀 研天下,預計 2020-2027 年我國甜菊糖苷市場規模 CAGR 為 12.5%,顯著高于全球水平 (8.4%);赤蘚糖醇甜度與價甜比較低,多作為健康化的填充甜味劑同其他高倍甜味劑進行 復配,2015-2019 年我國赤蘚糖醇產量 CAGR 為 29.7%,增速亦高于全球水平(14.5%)。
據 IHS,2016 年我國高倍甜味劑產量占全球的 77%,消費量僅占 32%,我國廠商依托產業 鏈一體化/研發/成本優勢,成為全球甜味劑的主要生產國與出口國,同時依托于國內健康化 飲食的浪潮,有望實現快速成長。1)三氯蔗糖、安賽蜜:金禾實業為龍頭,其憑借生產技 術突破(提升品質、獲得率、穩定性),并向上游布局三氯蔗糖(主要原材料為氯化亞砜與 DMF)與安賽蜜(主要原材料為雙乙烯酮)的配套產能,形成品質與成本優勢;2)赤蘚糖 醇:目前全球赤蘚糖醇產業生產中心設在中國,國內生產商主要有三元生物、保齡寶和諸 城東曉,2019 年三元生物的產能在全球占據 33%份額,其依托中國山東領先的玉米(赤蘚 糖醇原材料)深加工產業優勢及勞動力優勢,疊加生產工藝的不斷精進,成長為全球赤蘚 糖醇生產制造中心,在性價比、技術等多維度形成競爭優勢領跑行業;3)甜菊糖:諸城浩 天、山東圣香遠、山東華仙、萊茵生物、晨光生物是國內主要玩家,萊茵生物實現解決甜 菊糖后苦味的技術突破,晨光生物則依托在植提行業的一體化產業鏈布局甜菊糖,公司在 贊比亞布局原材料基地、并在甜葉菊溶劑中提取出 di-CQA 新成分,通過上游原材料基地的 全球性布局、多種類提取降低產品綜合成本,形成競爭優勢。
重點公司分析
安琪酵母
在國內酵母市場以 61%的市占率穩居第一,同期全球市占率 19%,位居第二。安琪酵母憑 借在酵母生產環節菌種、生產工藝的漸進性積累,向下游延展進入酵母抽提物市場,目前 已經成長為全球最大的酵母抽提物(YE)供應商。據公司年報,安琪 2021 年 YE 產能約 8.3 萬噸,占全球產能比例超過 25%,國內市場份額超過 60%。YE 作為更加天然的增鮮提 味物質,可以替代味精,在提鮮同時滿足減鹽、降糖、減脂的需求,在健康化消費趨勢下 有望充分受益,實現滲透率的快速提升。 短期看,添加劑輿論事件引發消費者對配料表的關注,酵母抽提物有望間接受益。YE 為酵 母深加工產品,本質上仍為食品而非添加劑,相較味精、I+G 等化學添加劑更加天然健康, 有望充分受益消費者對添加劑關注度的提升,實現對味精等化學增鮮劑的加速替代。中長 期看,健康化消費趨勢 YE 對味精等傳統增鮮劑的替代為大勢所趨,我們預計國內 YE 需求 量的理論空間在 30-40 萬噸左右,較 21 年 10 萬噸左右的產量仍有 2-3 倍提升空間,未來 增長空間廣闊。
晨光生物
晨光生物:植物提取行業龍頭,海外市場開拓卓有成效。公司深耕天然植物提取物細分領 域,目前形成了成熟的多品種發展模式,其中:1)主力產品:辣椒紅(著色劑)、辣椒精 (香精)、葉黃素(著色劑、營養劑)已位居世界第一;2)梯隊品種:公司持續打造出花 椒提取物、甜菊糖、番茄紅素、姜黃素、葡萄籽提取物、迷迭香提取物等規模較大的第二 梯隊品種目前仍處上升階段。公司在打造大單品的過程中不斷強化核心能力,形成可復制 的擴品種發展路徑,未來將有更多品種位居世界第一或前列,逐步實現“十個左右世界第 一或前列產品”的階段目標。中長期看,公司有望向下游保健品、中藥或相關配方業務延 伸,發展平臺廣闊。
隨著研發、生產、加工、制造工藝的漸進性積累,晨光生物已然構筑研發實力及良好的成 本控制能力等綜合制造優勢: 1)研發實力強勁,提取物綜合利用率行業領先,依靠技術領先在提取過程中節約成本。在 辣椒紅/辣椒精的生產中,公司以獨創成套加工設備和高效逆流連續萃取工藝實現了規?;?連續化、自動化生產,其自主研發的混合溶劑提取工藝實現了色素和辣素的兼顧,辣素提 取率提至 98%以上;在番茄紅素的生產中,不同于競爭對手采用番茄醬作為提取原材料, 公司具備從番茄皮籽中提取的技術專利,番茄皮籽系生產番茄醬的副產品,原材料獲取成 本較低;在甜菊葉的生產中,公司率先研發出溶劑提取的方法,能提取出 di-CQA 新成分, 通過同一過程中的多種類提取降低了產品的綜合成本。 2)原材料產地全球布局,主要原材料成本低于同行 5%-10%。公司充分利用國內特有的地 理環境和氣候條件,在新疆喀什、云南騰沖種植萬壽菊,在河北曲周布局甜葉菊生產基地, 同時公司積極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目前已在印度的優質辣椒產區設立了子公司、在緬 甸發展萬壽菊(葉黃素原料)種植、在贊比亞試種辣椒/萬壽菊/甜葉菊等農作物,并在美國 布局番茄紅素生產項目,為尋找新基地做嘗試。未來有望通過布局優質原材料基地、優化 育種技術進一步降低原材料成本、提升利潤空間。
千禾味業
短期看,添加劑輿論事件加速“零添加”消費者教育。消費者對于添加劑的關注度提升有 效帶動零添加產品動銷,公司緊抓輿論窗口、強化線上線下宣傳及千禾品牌同零添加的綁 定,據魔鏡數據,10 月千禾味業天貓淘寶/京東銷售額同增 153%/216%,顯著受益。
中長期看,“零添加”滲透率持續提升為大勢所趨,公司憑借先發優勢充分受益。 對標日本,自 80 年代國民低鹽運動起,醬油市場沿低鹽醬油→丸大豆醬油→有機醬油→鮮 榨醬油的品質化、健康化路徑發展,據日本醬油協會,醬油原材料中用于提鮮的氨基酸類 占比由 6%(1984 年)下降至 3%(2019 年),而 2018 年日本使用“本釀造”方法釀造的 “零添加”產品占比達到 88%。 國內展望,一方面,具有較強消費能力與健康意識的中產階級是零添加產品的主要消費群 體,據麥肯錫,2018 年我國中產階級及以上人群約 4 億人,假定年增 8%,則 2020/2025 年增長至 4.7/6.9 億人,分別對應 500ml/瓶的醬油需求 29/43 億瓶(假設人均消費量 3.6kg/ 年,醬油密度 1.15g/ml),千禾 20 年零添加醬油消費量約 1.7 億瓶(約 10 萬噸),2020 年 滲透率 6.0%,中產階級消費群體的擴大及零添加醬油滲透率的提升奠定零添加市場擴展基 礎;另一方面,2021 年以來,海天發力推廣大單品金標 0 添加、千禾新推出標準版零添加 醬油,終端售價在 10 元左右,滿足廣闊的下沉市場對于健康化產品的消費需求,市場有望 加速擴容。據馬上贏對線下商超及便利店的數據監測,相較 2020 年,2021 年 10 元以上醬 油銷售額占比提升 4.8pct 至 58%,其中 10-20 元的產品占比提升最快(+4.6pct),中檔產 品的健康化升級空間可觀。
“零添加”加速擴容,公司先發優勢凸顯。2022.12.1 日公司公告擬向不超過 73 名激勵對 象授予不超過 693 萬股限制性股票(占總股本 0.72%),考核 23-25 年收入不低于 30.8/36.4/42.0 億,或凈利潤(扣非扣費,下同)不低于 5.6/6.6/7.6 億,對應 22-25 年收 入 CAGR 22%或凈利潤 CAGR 36%,此外實控人伍超群先生擬定增募資 5~8 億元,用于 60 萬噸調味品產能建設。我們認為,激勵草案修訂后收入及利潤的高增長目標將有效激發 內部動能,大股東定增彰顯定力與信心,產能建設夯實長期發展。展望 2023 年,“零添加” 市場紅利有望不斷兌現,公司積極把握促進收入端規模擴張,利潤端有望得益于新豆價格 的下行與費用精細化管控。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