噱頭過后,餐飲機器人“歇菜”,是誰的智商不夠?| 深度
↑ 點擊上方“餐飲O2O”關注我們
“在餐飲市場,炒菜機、服務機器人等人工智能設備早已投入使用,在吸引大量眼球過后,這些餐飲企業似乎就不再那么風光了。究竟是人工智能還未完善到可以代替人類?還是說餐飲市場的特殊性根本不適合這些機器人的參與?
| 深度|
從掃地機器人、無人工廠,到前段時間“阿爾法狗”和李世石的人機大戰,人工智能可謂攢足了人氣。機器人在給未來生活帶來無限想象的同時,也引發了人們對“機器換人”的擔憂。然而,這樣的擔憂來得過早了。
最近梳理國內大眾餐飲機器人使用情況發現,曾經“聘用”機器人服務員的一些餐廳,已有多家關門歇業。剩下的雖仍在營業,但機器人服務員也被老板“炒了魷魚”。
廣州餐廳機器人服務員被“炒魷魚”老板:效率低
在廣州合味來機器人連鎖餐廳,已看不到機器人的蹤影。去年,這家餐廳憑借機器人服務員吸引了眾多市民“嘗鮮”就餐。如今店員說:“機器人不能端湯水太多的食物,還不時發生故障,老板就沒再用了?!?/span>
機器人只能沿著固定線路送餐,加上餐廳人員走動大,機器人不懂得躲閃,上菜容易灑落打翻,甚至造成安全事故。
此外,機器人的服務水平也十分有限。體驗過機器人上餐服務的王小姐說:“服務的內容有點少,既不能點餐加水,點的餐還要自己端下來。”王小姐表示,機器人的服務更多是機械性的,“人性”還不夠。
鹽城首家機器人餐館,因人機隔閡缺乏“服務意識” ,經營8個月虧損200萬
作為蘇北首家機器人餐館,位于鹽城市區寶龍廣場上的“思坊機器人餐飲”曾經風光一時,但是它那僅僅依靠博人眼球的營銷模式,最終走到了盡頭。
“機器人餐廳總面積約350平方米,于今年春節前開張,營業8個多月,光支付10個員工薪水就硬虧50萬元。再算上40萬元房租、80萬元裝修費和其他設 備等損耗,加起來虧損近200萬元??梢哉f,只要開一天店,每分鐘都在虧損?!钡曛餍斓聵s算了個帳并道出隱情:“成本大也就罷了,關鍵是來的顧客大多只玩 不吃?!?/p>
徐德榮坦言當初確實高估了前景,認為“只要衛生就可以了”,但事實并非如此,來此就餐的消費者以青年人居多,他們的口味結構與中年人完全不同。況且,如今年輕人飲食講究品種多樣、口味新鮮,因此餐館倒閉是必然的。
機器人炒菜缺點味兒
炒菜的機器人下崗了,而且還波及到了全國,各地炒菜的機器人都在下崗。對于機器人的利用不是適合所有行業,不是適合所有工種。炒菜機器人下崗只不過是——在這個行業不需要機器人而已。
其實,炒菜機器人下崗其實是早晚的事。在起初的時候雖然火爆過一陣子,那其實僅僅是因為這種形式很新穎而已,博取的是眼球經濟,當眼球經濟過去的時候,也就有了餐飲機器人的下崗。說白了,這是因為炒菜機器人不能炒出人間煙火味。同樣的食材,同樣的材料,同樣的餐具,飯菜會因為廚師的不同味道而不同。這就是餐飲的特色。也正基于此,才有了飯店人流量的不同。有人喜歡這家飯店的飯菜,有人喜歡那家飯店的飯菜。
而炒菜機器人則難以做到這一點。所有的程序都是固定的,所有的火候都是固定的,就不可能滿足大家味蕾的期待。千篇一律的飯菜豈能吸引消費者?
眼下的機器人研究越來越廣泛,涉足的行業也越來越多了。有炒菜機器人,有穿衣機器人,有洗腳機器人,有清潔機器人。這樣的研究固然可以減少人們的勞動量,可是帶來的副作用就是人們都成為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主兒。這本身對于健康來說就是沒有好處的。再說了,炒菜機器人能讓我們品嘗到“媽媽的味道”嗎?
謝慶富:噱頭上下工夫走不久
機器人被炒魷魚,并不令人意外。首先,其本身的性能尚不完善,存在不少局限性。更重要的是,機器人很大程度上只是作為餐廳的一個噱頭而存在的,短時間或許還能吸引部分眼球,從長遠來看,并無法從根本上提高餐廳的整體水平。
這讓我想到曾經紅極一時的主題餐廳。曾幾何時,什么火車餐廳、恐龍餐廳、服裝餐廳、懷舊餐廳、女子餐廳甚至馬桶餐廳等,一個個如雨后春筍一般冒了出來,吸引著眼球、勾引著胃口。剛一開始,主題餐廳的生意那不是一般的火,有時去吃飯還要排隊。可惜好景不長,不少主題餐廳新鮮勁兒一過就沒幾個人去了。
從主題餐廳到機器人餐廳,為什么都沒能走得長久?竊以為還是經營理念出了問題。一些經營者僅僅將新鮮概念或新事物當成了招徠眼球的噱頭,什么驚悚玩什么、什么新鮮玩什么,只顧在表面上做文章,往往卻忽略了餐廳競爭力的核心內容——一是菜品特色,二是服務質量。這顯然是舍本逐末。
對大多數消費者來說,他們最看重的還是商家的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對現在形形色色的噱頭和炒作并不“感冒”。再新鮮的噱頭也無法持續吸引食客的注意力,只有菜品和服務才能永遠留住消費者的胃。如果只在噱頭上下工夫,而不能轉變經營方式和管理思路,某些商家早晚會“很受傷”。機器人下崗、主題餐廳式微,其實也是好事情,從一個側面說明消費者和經營者都更加務實、更加理性了。
喬志峰:理性看待機器人
餐廳機器人不招人待見,并不是石頭落地、喜形于色的理由,更不是借以否定人工智能的理由。
餐飲行業“招聘”機器人,本來就是所用非人。服務業最講究人性化服務,而這個恰恰是機器人的弱勢。沒有表情,無法與顧客交流,既不能點餐加水,點的餐還要自己端下來,而且只能按照機械線路送餐,容易造成安全事故,這些都是制約機器人服務質量的技術瓶頸。
炒菜機器人、刀削面機器人------這些曾經被大張旗鼓的餐飲業新貴,在短短的時間內,都下崗了,之所以出現機器人在工業生產領域風生水起,而在餐飲行業卻面臨“歇菜”窘境,皆因餐飲機器人本身的精度低,“智商”不夠。
過度消費高科技,餐飲機器人豈能不“歇菜”
就目前看,機器人雖掛個“人”字,卻是徒有其表,簡單的煮熟等機器人或許可以完成,這也是機器人在工業生產領域風生水起的原因,但要精致到能炒出一個與個人口味匹配的菜肴,就不是一個簡單的重復動作,需要知道如何掌控火候,需要在炒菜時能知道用力輕重等。
這正如法國喜劇電影《美食家》所說:真正的美食來自于人的心靈,這對智商余額不足、根本沒有“心”只會機械運動的普通機器人來說,如何能夠制作出對味的人間美食?
有一個細節值得注意:一些餐飲企業高價購買高大上的機器人,只是用來做一些最簡單的端菜工作。
當一項高科技產品的價值不能得到很好彰顯,只是用來裝門面,乃至降格為普通工具,這其實與現實中少數企業過度消費高學歷人才一樣,也是對高科技的過度消費。
雖或為只是商業噱頭,也是對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雖然是市場行為買賣自由,盈虧自負,但如何遏制由其帶來的負能量,倒是有必要好好推敲一番。
生活中任何領域都需要高科技,這是不可否認的發展規律。只是,在使用前如何算好賬,做到用其能用,機盡所用,還是大有文章可做。
機器人雖好,但不可陷入“硬件依賴”的泥淖,不計成本地拼顏值,更要不得。機器人“歇菜”,更要做好服務員這道“招牌菜”
餐飲機器人一亮相,就為餐廳賺足了眼球,聚集了人氣。不過,通常要不了多久,曾經風光無限的機器人就會被打入“冷宮”。機器人“歇菜”,生意還要繼續做下去,餐廳負責人該怎么辦?聰明的餐廳負責人應該明白,最為緊要的是做好服務員這道“招牌菜”。
因為消費者來餐廳消費,不僅要看飯菜做得好不好、合不合口味,也會看服務員提供的服務夠不夠好、水平高不高。說白了,桌子上的飯菜是“硬菜”,提供各種服務的服務員是“軟菜”——“硬菜”不能軟,“軟菜”不能硬,這樣才能招徠顧客。
怎么樣才能讓“軟菜”不硬,把服務員打造成“招牌菜”?其實很簡單,不需放大招,只要三小招。
第一招是建立健全員工培訓制度和持續學習制度,加強對員工各方面能力的培訓,并鼓勵員工自我學習,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
第二招是提供合理可觀的薪酬,讓服務員的付出與回報均衡匹配,增強員工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第三招是為員工提供均等的晉升機會,讓員工具有努力工作的動力,并對未來抱有美好期望,增強員工的榮譽感和使命感。
當然,這三招其實歸屬同一個系統,那就是以服務員為中心的科學完善的激勵機制。
只要餐廳負責人能夠運用好這個機制,就能招到人留住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不僅能夠做到餐廳生存無憂,還能為整個餐飲業健康持續發展奠定重要基礎。機器人難道真就曇花一現?
絕大多數機器人餐館幾乎都是曇花一現,其亮點只是機器人,沒有系統地往菜肴的方向研究,走的都是一條老路。機器人餐館所要服務的不僅有大人,還有小孩,這就要求口味多樣化,絕不能全部都是兒童套餐或成人套餐。所以,定位比較難。
如果機器人餐館都不掙錢,會不會影響服務性機器人的市場前景?徐德榮認為,隨著國內勞動力成本持續增長,勞動力出現結構性短缺的當下,機器人替代人工成為必然趨勢。在這種大背景下,機器人餐廳吸引無數體驗者和客商,是一個明顯的信號。
“另一方面,總有人想以此為噱頭,前赴后繼,甘當實驗品,我們就是最好的例子。但相信通過前面的失敗,總結經驗,后來者一定會成功。
制造業也放棄機器人為哪般?
機器人“被炒魷魚”,不是機器人工作效率低下的證據,只能說明機器人不適宜從事服務業。機器人的特長是“機械作業”,在存在大量重復性工作的制造行業,它才能發揮自己的“才華”,達到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目的。這正如阿爾法狗大戰李世石,它不能與李世石交流情感,但它不知疲倦的“戰斗狀態”是人所無法比擬的。
即便機器人使用于制造行業,也應理性看待“機器換人”的擔憂。梅塞德斯奔馳,這家有著130年歷史的汽車巨匠企業,近日宣布“解雇”其生產線上的部分機器人,聘用更有能動性、創造性,能自主判斷和處理問題的人類員工來擔當諸如奔馳生產車間的一些個性化裝配服務。
就當前的機器人技術和實際應用而言,它們還不能勝任個性化、要求復雜的工作。生產線,尤其是裝配環節,人類員工反而更加高效,能更好完成精細化的任務,使新的汽車產品能快速上市。
因此,對“機器換人”無須大驚失色,對機器人“被炒魷魚”也不必喜形于色。科學技術的進步是為人類服務的,而不是對人類勞動價值的排斥和否定。
總結
盡管機器人服務員接連被“炒魷魚”!但專家表示,“聘用”機器人服務員,并不意味著機器可以取代人;機器人被“炒魷魚”,也不能說明機器人效率低下。除了目前機器人技術尚未成熟,機器人發展及應用的更大問題在于對人與機器人關系的誤解。
機器人的發展應用需要分行業而論,機器人被“炒魷魚”是因為它并不適合從事服務業。廣東工業大學副校長章云稱:“在制造業,未來機器人將增多,人工將會有所減少。而在智力服務領域,人工投入將相應增加。”
- END -
資料來源:北京晨報/廣州日報 | 整編:餐飲O2O-小貝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9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