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藝體課程“過程性考核”,約束非學科類培訓野蠻擴張
□蔣璟璟
近日,教育部官網發布了教育部等十三部門印發的《關于規范面向中小學生的非學科類校外培訓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相關負責人指出,“雙減”政策實施以來,學科類培訓機構得以壓減治理的同時,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問題凸顯,一些機構資質欠缺、質量難以保證;一些機構過度營銷、搶占市場,無端制造焦慮;一些機構過于牟利、趁機抬價,擾亂了行業發展秩序;這些情況侵害了學生和家長合法權益。(中新社)
“雙減”政策施行之后,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培訓整體呈現快速收縮狀態。而幾乎與此同時,非學科類培訓機構的問題則加速暴露。在很大程度上,以文體類課程為主要內容的非學科類培訓,迅速填滿了學科類培訓退出之后留下的空白。市場在極短時間內完成了業態切換,家長們則是換了個賽道繼續卷,后者的心理負擔、經濟負擔,并未獲得太明顯的緩解。
根據統計,市場上現有的文體、科技等培訓大小約一百多種,總有一款能讓家長們乖乖掏錢報班。體育、美育在中考中占有越來越大權重的大背景下,培訓機構順勢借題發揮、推波助瀾,狠狠又渲染了一波焦慮。從眾的家長們,唯恐落于人后、考試吃虧,跟風、恐慌式報班者不在少數。而從另一個角度說,在長年的慣性積累之后,孩子的課余生活、親子相處關系,已經被“培訓班”深度重構。報培訓班,已成為一種下意識的選擇。
在學科類培訓急速退場的語境下,很多家長一時間不知所措,于是很自然就選擇了繼續“報班”,報非學科類培訓班。非學科類培訓市場被很快催熟、吹大,在此過程中,難免泥沙俱下、亂象不斷,師資良莠不齊、課程頗多注水、收費居高不下,而卷錢跑路之事更是時有發生。凡此種種,客觀上決定了,必須要有專項的、長效化治理,來建構系統化的秩序規范。
最新的《意見》確定了與“雙減”工作進度基本一致的非學科類培訓治理目標:力爭到2023年6月底,各地非學科類培訓政策制度體系基本建立,常態化監管機制基本健全;到2024年,非學科類培訓成為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而尤其注意的是,其中更是明確提出,改進體育、藝術中考測試內容、方式和計分辦法,切實加強過程性考核,逐步實現考試成績等級呈現,注重對學生運動習慣和藝術素養的培養,堅決杜絕將校外培訓結果與大中小學招生入學掛鉤——杜絕文體類培訓應試化趨勢,此舉堪稱釜底抽薪。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系統治理和機制建設的推進,非學科類培訓野蠻擴張的態勢,將得到有效約束。然而,與之相較,一個更迫切需要直面的問題是,家長們在“報班”之外,要如何重新找到與孩子的相處之道?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