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飲2022年:活下來就是贏家!
好似昨日才剛從2021年跨越至2022年,轉眼2022年就要過去了。
回顧整個2022年,無疑是一個讓所有餐飲人都難以忘懷的年份,疫情反復封控、行業加速洗牌,賽道紅利出盡,更有食材成本上漲等雪上添霜...
多少餐飲人開年信心滿滿,懷抱著宏偉開店藍圖,卻被一波又一波的疫情以及各類事件打擊,最后的只能在崩潰與掙扎中背上沉重的負債,甚至走上無可挽回的絕路。
但同時,2022年也是一個充滿著奮斗與變革的年份。
為了活下去,餐飲人擺地攤、做直播、搞社區團購,涉足零售渠道、加速上市、招募合伙人,嘗試各種餐飲+形式,用盡一切心力硬抗著向前。
01
疫情圍剿,寒氣逼人
總結2022年餐飲,疫情是避不開的一個主題。
首先是深圳,新年剛過,深圳餐飲人就開始面臨疫情封控、禁堂食。隨后,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廣州、北京、上海、成都、西安、鄭州.....相繼陷落。
特別是上海,兩月疫情封控,近3月禁堂食,時間漫長到讓餐飲人直接崩潰。
好不容易上半年過去了,下半年疫情伴隨著高溫、限電等災難再次席卷而來。重慶、成都、西安、深圳、???、貴陽、沈陽、贛州、廣州、鄭州...
一個又一個城市又相繼進入疫情的漩渦,仿佛一場永無止境的輪回。
一封封求援信被發出,2月的《深圳市餐飲行業社會請援呼吁書》、5月,成都餐飲業又發出《求援“成都好房東”共做“成都好老板”》求援信、8月的《西安餐飲業求援書》....
每一封餐飲求援信背后,揭開的是疫情之下餐飲業“血淋淋”的慘痛,都埋藏著餐飲人無助的掙扎、無奈、吶喊、呼吁,是他們瀕臨絕望難以撐下去,卻渴望活下去的呼聲。餐飲人,活著,太難了!
然而,3年疫情,不止餐飲難,其他行業也難。求援書發出,餐飲人受到的回應寥寥無幾。伴隨著這疫情反復封控的是,無數餐飲人命運的跌落。
有數據顯示,從2020年到2022年,中國餐飲凈減少了200萬家店。其中,僅2022年上半年倒閉的餐館就有37萬家。下半年數據雖然還未統計出來,但餐飲O2O估計只會多不會少。
它們或是或是夫妻共同經營,或是年輕人為夢想憧憬開出的奶茶咖啡小店、亦或是商場里花了好幾百萬裝修的豪華餐廳,它們或許身價不同,經營品類不同,但在疫情之下卻迎來相似的命運。
更有一些餐飲人最后走上了絕路。“導制資金鏈斷裂全面崩盤,我罪不可恕,成為千古罪人,在地獄向您們表示深深的懺悔和悔罪……只能訣別,用生命的終結來彌補大家對我多年來的信任和支持?!?/strong>8月,一位自殺的重慶餐飲老板這樣寫道。
好不容易,12月份疫情全面放開,新冠也開始實行“乙類乙管”,餐飲卻陷入了“更黑暗”時刻。“小陽人’越來越多,大家從不能聚到不敢聚,從被動靜默到主動居家,原先客流量可以達到七成甚至滿座,而現在卻幾乎為零。”
02
融資遇冷,上市潮夭折
2022年,在經歷了2021年資本“捧著錢給餐飲人”的日子后,我們以為這股融資熱度會持續。然而,資本熱度就像一波浪潮,短時間青睞過餐飲業之后,立馬又開始大撤退。
根據餐飲大數據研究與測評機構NCBD發布的《2021—2022年中國餐飲行業投融資報告》顯示,2021年,餐飲行業發生平均每3天就有2筆融資發生,總融資金額近500億元。
然而,據紅餐相關數據統計,從2022年年初至今12月份左右,全國餐飲領域的融資案例為233起,披露的融資金額為149億元,比2021年少了整整350億元。其中,2021年熱門的粉面賽道更是迎來了融資的大降溫。
當然,2022年依然有融資火爆的潛力賽道,比如咖啡。
據紅餐大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2月,22個咖飲品牌獲得融資,總金額超過40億元。在資本的加持下,咖飲品牌加速跑馬圈地,門店規模持續增長。
其中,瑞幸品牌更是以三季度總凈收入同比增長65.7%,創造了咖啡賽道上的奇跡。
同時,2022年我們以為的第三波餐飲上市潮也夭折了。
截至2022年12月12日,餐飲賽道有14家企業有相關上市動態。剔除借殼上市的TIM咖啡品牌、偏零售的紫燕百味雞以及五芳齋,供應鏈品牌特海國際,剩余10家餐企中放棄上市及暫緩上市的餐企就有5家。
今年3月,就有相關媒體透露,粵式火鍋連鎖店撈王此前遞交的招股書已有6個月未予更新,顯示失效。
今年7月,七欣天赴港上市資料同樣變更為失效狀態。9月,楊國福品牌同樣爆出今年2月向港交所提交的招股書已失效。
同樣9月,日料餐廳上井選擇撤回上市申請材料,放棄港股上市計劃。
而綠茶雖然通過了港交所聆訊,但兩次通過聆訊后招股書均失效,自10月5日失效以來尚未重新遞交新的招股書。
在疫情之下行業最需要資金的時刻,資本與餐飲卻直接結束了熱戀,餐飲融資、上市都再次回歸理性。
03
餐飲變革加速
疫情不僅讓整個餐飲業陷入困境,同時也給整個社會帶來了陣痛。
整體經濟下滑,公司倒閉、就業率急速下降,消費者錢包里的錢減少了,消費欲望也出現了急速下降,出門消費不再是日常。
消費的變化改變了餐飲業。餐飲O2O總結發現,整個2022年餐飲業發生了以下幾個變革。
1、輕餐化明顯,社區小店成為主流
大面積、高成本、多人工的大店正成為過去,代表更小的投資模型,更聚焦的產品,更少的人工,更精準的客群定位,更小的投資風險,更低的沉沒成本的社區小店,成為了2022年最具有活力的單店模型。
熊大爺、南城香、紫光園、巴比饅頭等品牌,在社區之下迎來疫情之后的逆勢擴張。萃華樓開出“萃華樓小廚坊”,東來順試水“東來順街坊鋪”。
海底撈成立全新業務模塊“海底撈社區營運事業部?!北硎疽呷肷鐓^。就連曾經專供商場的品牌金戈戈豉油雞也開出了社區小店。
走進社區,以社區小店做全場景、全渠道、全時段經營,成為了2022年餐飲企業逆襲增長的核心密碼。
2、行業結構重塑,全域運營成趨勢
在疫情之前,門店一切經營都為圍繞線下客流量,疫情的出現直接一下切斷了門店“命根子”。餐飲門店最核心的引流效應失效了。
線上+線下為主的雙主場時代來臨,線上外賣、新零售、直播、團購等成為了餐飲們“自我拯救”的有效手段。
用零售思維做餐飲成為趨勢。最典型案例就是紫光園,以檔口+模式一個月內開24家直營店。
如今,紫光園已從檔口模式慢慢衍生出純檔口店、檔口+面館、檔口+快餐、檔口+早餐+正餐、電商等多種模式。
以抖音、快手、B站以及小紅書等為主的短視頻也成為了餐飲品牌的主場。
據紅餐網等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4月,選擇在本地生活平臺上進行品牌曝光的餐企達到了67.7%。
而通過短視頻平臺和社交平臺進行品牌曝光的餐企也高達59.1%,在以上平臺基本無宣傳的企業只占到約兩成。
3、寒潮之下,性價比品類迎來春天
疫情以及經濟下滑等多種因素疊加,人們手中的錢少了,消費逐步變得理性,開始偏向極致性價比的產品。
這種極致性價比并不等于“低價低質” 而是價格下探、品質上行的結合,而行業競爭加劇、連鎖化品牌化發展幫助這一理念實現了落地。
正因為如此,喜茶、奈雪的茶開始不斷降價,意餐“性價比之王”薩莉亞口碑越來越好,華萊士的門店數量超過洋快餐,呷哺呷哺調低價格;
樂凱撒推出39元低價產品,阿香米線也做價格下探.....平價咖啡、平價火鍋、平價奶茶的生意都越來越好。
4、連鎖思路已變,加盟成為品牌首選
曾經,餐飲連鎖模式中直營是主流,反倒是加盟一直被認為是割韭菜,因此發展出了鄙視鏈,干直營總是瞧不起干加盟的。
但在2022年,隨著餐企們成本壓力的不斷劇增,這一思路正發生改變,最近更是發生了一波“直營轉加盟熱”。
喜茶直營轉加盟,虎頭局開放加盟,老鄉雞早已開放特許經營....而原本的早已開放加盟的瑞幸咖啡,在在加盟店營收貢獻逐步增大后,也開始進一步加快吸納加盟者。
風險高、擴張慢、后端沉重的直營連鎖模式開始被餐企們拋棄。
反而是曾被餐企們鄙視的加盟模式,風險低、擴張快,正越來越受當下餐企的歡迎。而隨著餐飲連鎖化加劇,這種趨勢或可能更加明顯。
5、餐飲“預制化”趨勢越來越明顯
在疫情封控以及“懶人經濟”的催化下,標準化、連鎖化的發展,品質穩定、出餐效率高的預制菜在2022年再次迎來了消費大爆發。
據相關數據報告,僅2022年4月前半個月,上海地區預制菜就因封控銷售額同比上漲250%。
西貝、全聚德、農耕記、呷哺呷哺等多家餐企加入“預制菜”行列,多個省份爭奪“預制菜大省”,從B到C,從線上到線下,從食品企業到供應鏈企業再到物流企業,預制菜賽道入局者不斷,出局者也屢見不鮮。
小結:
世界經濟的動蕩、疫情的持續反復、市場的劇烈動蕩,消費需求的改變....多股洪流正驅動著餐飲不斷的變革、前行,鑄就強者,淘汰弱者。
有人不斷踴躍入局,就注定有人只能黯然離場。
如今,2022年已過去,2023年局勢卻仍艱難,春天到底什么時候到來,或1個月后?或100天后?或許時間更加漫長。
世事多艱,但不管怎樣,只要我們心懷希望,勇毅前行,活下來就是贏家。
作者 | 蘇蘇
出品 | 餐飲O2O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