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火电竞入口-体育电竞综合赛事平台

中國冷鏈物流網

餐飲業大洗牌!未來這5種品類最有發展前景

時間:2023-02-08 15:11:14來源:food欄目:餐飲美食新聞 閱讀:

 

后疫情時代,餐飲業哪些品類的發展將呈現出勃勃生機?它們能夠逆勢發展背后的底層邏輯又是什么?#行家計劃#

本文由紅餐網(ID:hongcan18)原創首發,作者:翟彬。

“品類定生死”,這句話放在當下顯然更具現實意義。

隨著疫情反復以及“動態清零”防疫政策的常態化,餐飲背后的經營邏輯巨變,不同餐飲品類的經營條件和經營風險變得大相徑庭。

一些品類尤其是“2高1低”(高客單、高成本、低復購)的品類,生存處境愈加艱難。但同時,也有一些品類展示出了強大的生存力和極強的韌性,具備了穿越周期的能力。

今天我們就逐個拆解一下,后疫情時代餐飲業最有發展前景的5大“趨勢性”品類,以及其逆勢發展背后的底層邏輯。

“消費升級”大撤退,

“極致性價比”品類稱王

一個做日式連鎖烤肉的朋友告訴我說,他們這個月已經開始全線調價(下調30%),原先人均250+的客單明顯不適應現在的市場。

幾年前甚囂塵上的“消費升級”,如今沒人再提了,“客人沒錢了”已經成了行業共識,而兩組數據也再次證明了這一點。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5月份16-24歲就業主體人群失業率為18.4%,創歷史新高;而2022年1~5月全國餐飲收入為16274億元,同比下降了8.5%,降幅之大也從側面反映出了消費信心的嚴重不足。

對于那些仰仗于“消費升級”的餐飲品類來說,“消費者沒錢”的現實過于殘酷。

以筆者所處的北京某商圈為例,6月疫情恢復后,首批閉店的商家就包括像燒江南、行運一條龍等品牌,基本都屬于高客單價的“消費升級型品牌”。

△圖片來源:翟彬供圖

而位于“食物鏈頂端”的米其林和黑珍珠餐廳們的日子更不好過,一方面是客流的大幅下滑,另一方面則是堂食解禁后著急回血,因此不得不放下身段,降價攬客。打七折是常規操作,五折也是稀松平常,米其林、黑珍珠餐廳們紛紛“貼地飛行”,似乎也預示著“消費升級的時代”已經過去。

反觀另外一邊,一些主打“極致性價比”的品類大都受影響較小,更有甚者直接逆勢成長。

比如,在消費高峰時段,人均“70+”的比格比薩和“50+”的薩莉亞門口依然大排長龍。

定位于“中華日料”的武漢日料品牌仙隱小鹿,和京津冀日料連鎖門店數量第一的村上一屋,都把“高性價比日料”作為突破口,憑“90元以下”的客單價改變了日料高高在上的傳統形象。去年,這兩個品牌都達到了開店數量的最高峰。

“40元以下”的小火鍋們更是迎來了“第二春”,軒于鮮、蘇小北、農小鍋等小火鍋品牌在疫情最困難的這三年里,門店數量也都得到了較大的增長,成為火鍋市場里極其難得的增量。

△圖片來源:翟彬供圖

總的來看,平價日料、自助小火鍋、社區餐飲、平價連鎖咖啡、現包水餃等品類在疫情中不但穩住了基本盤,還逆勢取得了增長。原因就在于,這些品類要么是押中了“消費降級”的大趨勢,要么是基于“總成本領先”的理念對業務模型進行了重新設計,為消費者提供了極致的性價比。

毫無疑問,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極致性價比”將是大部分品類追逐的目標。而主打極致性價比的品類,也將迎來發展機遇。

成癮性=高復購!

具備“成癮性”的品類是YYDS

縱觀上半年,再也沒有比咖啡更讓人“熱血”的賽道了:

5月9日,書亦燒仙草戰略投資連鎖咖啡品牌“DOC咖啡”;

5月18日,檸檬茶品牌“檸季”全資控股投資咖啡品牌“RUU”;

6月21日,喜茶繼戰略投資“Seesaw Coffee”后,又入股了“少數派咖啡”;

7月11日,甜啦啦旗下咖啡品牌卡小逗正式亮相;

不僅是茶飲大佬們加速搶奪咖啡市場,連中國郵政、李寧、華為等知名品牌也紛紛“跨界打劫”,咖啡作為打工人的“續命水”,同樣讓各界大佬們直呼“上癮”。

作為“成癮性強”的產品,咖啡獨有的品類特質讓其他賽道的玩家望塵莫及。根據德勤《2021年中國現磨咖啡行業白皮書》數據顯示,有49%的國內用戶有消費美式或是冷萃的習慣,這個數據較三年前增加了25%,生理上的“提神醒腦”+心理上的“重度依賴”,讓越來越多的都市青年把“早 C 晚 A”作為自己的生活方式。

△圖片來源:攝圖網

而除了咖啡之外,其他包括:含糖(烘焙、奶茶、甜品、冰激凌等)、含酒精、辛辣(火鍋、串串、麻辣燙等)等產品也都具備極高的“成癮性”。

甚至連“臭類”(臭豆腐、螺螄粉、榴蓮、大腸類)食品也能充分刺激人體多巴胺的分泌,這也是最近兩年“螺螄粉火鍋、肥腸火鍋”等品類被“嗜臭者們”追捧,并持續爆火的原因。

“成癮性”的背后是“高復購”,只要品牌能夠沉淀下大量“成癮性復購”人群,就能大大降低獲客成本,同時“成癮性復購”也遠比“活動復購、促銷復購”等方式更具粘性。未來 ,“連鎖+成癮性+高毛利”,將是餐飲品牌們夢寐以求的終極模型。

到社區去開店!

“社區類餐飲”將成為新的流量中心

疫情的到來打亂了原有的流量架構,“居家辦公、禁止堂食”等防疫措施更讓購物中心、寫字樓等原有的線下流量中心“階段性停擺”,而“以社區為中心”的街邊店、檔口店、菜市場店則成了新的“流量入口”,這一變化也讓所有餐飲人開始重新審視“社區餐飲”的價值和意義。

社區店開在住宅區周邊,受封控影響相對較小,憑借著低房租、地利優勢和日常累積的用戶口碑,“抗風險力”也更強。同時,相對寬松的自由度,也讓社區街邊店更容易在疫情下靈活調整自身的運營模式,比如開設檔口、做外擺、增加時段等等。

這兩年,社區餐飲品牌也逐漸站上舞臺的中心,成為行業的關注點。這其中,包括深耕社區二十多年的“坪效之王”南城香,和疫情期間積極轉型為“檔口+社區店”的紫光園,以及像稻香村、紅荔村、超意興、袁記云餃、熊大爺、九多肉多等一大批布局社區的餐飲品牌,在過去兩年多時間里都得到了快速成長。

此外,像好利來、鮑師傅、周黑鴨、金戈戈、遇見小面等品牌,也在加大在社區周邊開店的比例。連選址挑剔的咖啡品牌們也開始下沉社區,據美團數據顯示,2021年咖啡館在住宅小區的新開門店年復合增長率達71%,遠高于購物中心和寫字樓。

△ 圖片來源:紅餐網攝

截至2021年,全國“商戶數量在50+”的中大型購物中心只有5300多個,但是全中國城市的社區卻至少有10萬個,相較于購物中心而言,社區餐飲的房租成本更低、簽約時間更久,復購和穩定性也更強,也因此,“到社區開店”正成為行業的普遍共識。

從雙主場到全域交付,

“不依賴堂食”的品類抗風險力更強

據夸父炸串創始人袁澤陸介紹,今年上半年的疫情對于夸父炸串的影響并不大,即使在疫情最嚴重的5月,其北京門店在暫停堂食的情況下,營收依然能夠達到正常月份的85%~90%,核心原因就在于其外賣和外帶業務的比重很大,受暫停堂食的影響較小。

對于大部分餐飲品類來說,堂食是根本,外賣只是錦上添花。但在疫情來臨之后,外賣雖然不能賺錢,但卻能救命。

△圖片來源:攝圖網

北京老牌粵式海鮮酒樓順峰平日堂食的客單價都在兩三百,在疫情期間積極自救,在外賣平臺推出了39元的臘味煲仔飯(原價88元),主打白領人群,銷量很快沖到北京地區同類產品的第一;另一個主打韓國烤肉的品牌坦坦大爐也主動求變,在疫情期間上線了韓式蘑菇烤肉拌飯、石鍋拌飯等單人或多人套餐,避免了烤肉難以外賣的窘境。

眼下,外賣作為常規配置,已經成為餐飲經營不可或缺的重要渠道,但非接觸經濟并非只有“外賣”一條路。外帶、零售、抖音直播、私域、團購與團餐,餐飲渠道已經從“雙主場”切換到“全域交付”,簡單點說,只要場景有需求,餐飲可以進化成任何樣子:

今年2季度開始,餐飲品牌集體在抖音直播發力,北京永定門電烤串的一款“118元100只小龍蝦”的套餐,在其抖音直播間里就爆賣2萬單?!岸兑糁辈?達達/順豐同城”讓不少餐飲品牌在兩大外賣平臺之外找到新藍海;

麻六記在5月堂食被禁的時候,開始發力零售類產品,在其直播間里,89.9元的麻六記老壇酸菜魚累計銷售達9.5萬單、39.9元麻六記酸辣粉更是狂賣82.6萬單;

4月疫情期間,比薩瑪尚諾、周師兄、老盛昌湯包等品牌積極開展社區團購;

校園廠礦機關大企業等封閉場景生意穩定,團餐已經成為疫情下難得的避風港……

△圖片來源:翟彬供圖

盡管“全域交付”的趨勢大家都認同,但從實際情況來看,零售和團餐對于供應鏈和B端資源要求很高;而直播、私域都是“技術活”,品牌們對運營人才的儲備又不足,因此對于廣大中小型餐飲企業來說,實際上真正能做的大概只有兩點:

第一,調整選址,盡量不去競爭激烈且房租成本高的購物中心,而是選擇在社區、菜市場、超市口等居民區周邊開店。

第二,借鑒“紫光園模式”,依照自身實際情況,將門店改造成兼具“堂食+外賣+外帶+檔口”的全時段社區店,具備“看得見、進得來、買得起、經常買、離不開”的特點,做真正意義上的“社區食堂”。

行業大洗牌,

只有“足夠差異化的品類”才能活下來

后疫情時代,消費者的消費行為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

首先是“價格敏感度”大大提高了。如今對消費者來說,“可吃可不吃的東西,就不吃了;可去可不去的店,就不去了”;

其次是從“隨機消費”轉換到“目的地消費”。具體點說就是行為習慣從“先隨便逛逛,再決定吃什么”,到“今天想吃什么,就找什么樣的館子”。

這些變化對于餐飲品牌,尤其是購物中心品牌來說影響巨大。那些定位不清晰、客群不精準、產品沒特色的品牌,遲早會被“干掉”。

△圖片來源:攝圖網

雖然說“洗牌”跟某一品類沒有必然的聯系,但不可否認的是,那些競爭激烈,供給冗余、同質化嚴重的品類,比如快餐、火鍋、燒烤、奶茶等,也必將成為“大洗牌”下的重災區。而數據也支撐這一論證,2021年,全國共有近40萬家快餐店被注銷,奶茶店有近35萬家,火鍋也有近10萬家被注銷。

當下,對所有品牌或者餐飲創業者來說,必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想盡辦法讓消費者記住自己”。

不論是靠“烤肉蘸麻醬”霸榜北上廣深的西塔老太太,還是號稱“1800萬一家店”刷爆小紅書的中式茶飲新晉品牌“頑徒”,亦或者頻頻靠“自黑”承包熱搜的蜜雪冰城……這些品牌都在告訴消費者“我們很不一樣”,所以說,沒有過氣的品類,只有不努力的品牌。

而實現品類差異化的方法大概有三種:

第一、瞄準“小眾品類”。從去年開始流行的海南糟粕醋火鍋、被瑞幸帶火的椰乳奶茶、“露營風+咖啡/烤肉”等等,它們的走紅都是敏感地捕捉到了微小的流行趨勢,然后快速行動,享受了品類的時間紅利。

第二、老品類升級。去年開始流行的泰式大排檔、韓國大排檔等,就是在原有泰餐和韓國料理的基礎上,通過場景創新、產品升級的方式,激發了消費者對異國料理的熱情,帶動了一波流量。

第三、品類微創新。6月北京重啟堂食的當天,筆者常去的“破店”北京首店不出意外的開始排隊,憑借著“秀場+海鮮+東北燒烤”的微創新,破店坐穩了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的排隊王,在內卷激烈的燒烤市場開創了一個全新的品類。

寫在最后

今年的這波疫情給我最大的一個感受就是:“餐飲不是剛需,菜市場才是”。當疫情發生的時候,餐廳可以關門,但菜市場必須開著。

△圖片來源:攝圖網

所以餐飲人們必須清楚兩點,第一,餐飲并非不可替代,因為還有菜市場和預制菜;第二,未來沒有長紅的品類,只有不斷學習和提高認知的餐飲人。

餐飲人必須打破“認知圍城”,舉個例子,當抖音上還有不少餐飲人在評論預制菜“如何毀掉餐飲行業”時,已經有不少品牌完成了工業化的改造,開始享受著標準化帶來的紅利;當有人說餐飲應該追求“煙火氣和氛圍感”的時候,殊不知有不少餐飲品牌已經把自己的店朝著“小店、小桌、小份”的模型調整。

過去半年,餐飲行業的殘酷性表現地淋漓盡致,而未來幾年,餐飲大概率仍會很難,大洗牌在所難免。無論是即將入場的餐飲小白,還是仍然在堅守的老餐飲人,一定要看清行業走向,對于變化快速調整,持續保持進化的能力,才能做到“適者生存”,最后方可“剩者為王”。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鄭重聲明: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僅作為參考,如果網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處理!

標簽:

食品安全網

上一篇:概念掘金 | 珠海將大力發展預制菜產業,已有多地利好政策頻出,機構:2026年市場規模或超萬億元

下一篇:預制菜大PK:安井搶占先機,廣州酒家悶聲發財

相關推薦
  • 逮蝦記果蔬鮮蝦餅空氣炸鍋食材蝦仁兒童早餐
  • 爆賣上萬盒!家宴火鍋開創者川娃子大犇牛油火
  • 打造“傳統飲食文化+現代科技”的中國樣本
  • 預制菜5項大獎出爐,華鼎供應鏈榮獲“最具競
  • 新春將至,鍋圈食匯預制菜持續升溫
  • 餐飲怎么做?難做?沒搞懂這5點,千萬別做餐飲
返回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