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火电竞入口-体育电竞综合赛事平台

中國冷鏈物流網

深度分析:進口冷鏈防控躺平了嗎?進口產品到底能不能吃?

時間:2023-01-11 22:51:35來源:food欄目:冷鏈新聞 閱讀:

 

12月26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印發《關于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的總體方案》,宣布自2023年1月8日起,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具體措施還包括:不再對入境貨物采取檢疫傳染病管理措施

有的朋友有些疑問:

2020年為什么要對進口冷鏈采取疫情防控措施?

現在為什么又要優化調整防控措施?

調整以后會不會出問題?

進口冷鏈食品安全性怎么樣?

那我們就來捋一捋。

一、新冠疫情暴發,冷鏈是怎么變成焦點的?

2020年6月,北京新發地暴發疫情,由于從一塊切三文魚的案板上查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所以進口三文魚被認定為此次疫情的源頭。

疫情防控專家進一步指出:進口冷鏈產品可能傳播疫情源。自此,從進口水產品,到進口肉類,再到水果等,進口冷鏈食品站到了風口浪尖。

為了防范進口冷鏈傳播病毒的風險,國家對進口冷鏈食品開展監測。2020年7月,從進口白蝦中檢出病毒核酸陽性,為此暫停了相關境外工廠產品輸華。

2020年10月,青島從進口冷凍鱈魚外包裝分離到活病毒。

2020年冬天,專家說,北方冬天寒冷,常溫下的物品也相當于冷鏈物品,也有傳播新冠病毒的風險。

2020年底到2021年,由于先后從奶棗等常溫食品甚至是進口汽車配件、筆記本電腦等非食品上檢出新冠核酸陽性。隨后對進口非冷鏈物品也開始消毒、檢測核酸。

二、進口冷鏈最怕什么?

進口冷鏈行業最緊張的時候,是2020年下半年。

其實,官方一直在努力做到客觀、謹慎發布有關信息。即便是在青島首次發現活病毒的時候,中國疾控中心表示:

——“病毒污染的物品上特定條件下尚存活的病毒可能導致無有效防護的易感接觸者感染,主要為相關行業從業人員?!?/span>

——普通公眾接觸或食用冷鏈食品的感染的風險極低。新冠肺炎不是食源性疾病,未發現通過攝入食物導致感染的情況。迄今為止,也尚未發現消費者因接觸污染的冷鏈海產品而感染的病例。同時,我國相關部門已經加大了進口冷鏈食品新冠病毒鑒測、消毒等措施,普通公眾注意保持清潔、生熟分開,可以正常購買和食用進口生鮮?!?/p>

權威、專業的媒體基本上也還是謹慎、客觀、完整地傳播官方信息。但有些地方媒體、自媒體就不一樣了。再加上某些專家過于強調“進口冷鏈產品存在傳播新冠病毒的風險”、卻不講“風險比較低”,在各類媒體的傳播下,給進口冷鏈產品帶來了一個非常大的“副作用”:

談冷色變!

——各類媒體文章、視頻后面的評論區質疑聲一片。有的說進口貨問題很大;甚至有人喊“能不能全部停止進口?”“不吃進口貨行不行?!”

——消費者去超市、餐廳,一看到冷柜里面標簽上寫著“進口”,就想起媒體上專家的話,不敢買了;

——雖然在證照齊全、手續齊全的情況下,商家可以經營進口冷鏈產品,但消費者普遍有顧慮,所以一些超市、餐廳干脆就不售賣了,嫌麻煩。有段時間,不管是燒烤店的鱈魚、鰈魚、魷魚,還是日料店的三文魚等刺身,還是快餐店的巴沙魚,食客指著菜單上的圖片要下單,卻被告知“沒有”“最近沒進貨”。

進口冷鏈最怕廣大消費者過于擔心

對冷鏈的防疫政策持續一段時間后,業界普遍認為:要說疫情對冷鏈行業的影響,如果分供應端(國外)、中間段(進口、物流)、消費端來看的話,其實影響最大的是消費端。因為:

——國外供應端:貨源充足,中國政府管的也很嚴,能夠進來的產品,肯定是沒問題的;

——中間段:雖然比以前要慢一點,但后來也習慣了;雖然有些費用,但“羊毛出在羊身上”,總有人買單;

——消費端:雖然,疫情對所有餐飲消費都有影響,但影響最大的,非進口冷鏈產品莫屬。消費端是帶動整個供應鏈產業鏈的“火車頭”、牛鼻子,如果沒有消費,一切都空談。

消費者談“冷鏈”色變,引起了業界有關方面的高度關注。一些行業媒體大聲疾呼:與“人傳人”相比,冷鏈“物傳人”風險較低;不要夸大冷鏈風險!

2020年12月,有多位院士、專家表示:采購、食用進口冷鏈食品感染新冠風險非常低。

但是,不管行業業者怎么呼吁、專家怎么澄清,在全國上下嚴密防控疫情的形勢下,消費者腦子里一旦形成“冷鏈傳播病毒”的印象,就很難改變了。

三、不進口冷鏈產品行嗎?

有人要問:不進口不行嗎?為什么非要進口?

如果暫停冷鏈進口:

第一,無數從業者不干。據估計,直接從事進口冷鏈產品的人員達到了數百萬的量級。如果再算上與冷鏈產品相關的行業人員,這個數字將是千萬級。這么多人的生計,說沒就沒了,行嗎?

第二,消費者不干。肉類、水產品這些幾乎每天都要吃的食品,需求量巨大,而光靠國內產品是不夠、甚至是遠遠不夠的,特別是牛羊肉。別看很多人動輒“別進口了”,但真要買不到肉了,或者肉漲價了,他們又會抱怨。水產品也是一樣,中國近海水產品資源非常有限、根本不夠吃;淡水養殖資源也有天花板。不進口,吃什么?

第三,國家不干從國家層面來看,像2019年非洲豬瘟引發豬肉大漲價這種情況,如果不是擴大進口豬肉滿足國內需求、任由豬價飆升的話,是要出問題的。如果進口行業發生大規模企業倒閉、員工失業的問題,同樣會影響社會穩定的。

第四,全世界不干。所有冷鏈食品,全世界都在貿易,中國作為WTO成員和負責任的大國,怎么能中斷或隨意限制貿易呢?

所以,現實就是:肉類、水產、水果等冷鏈產品,不進口絕對不行。

四、為什么說消毒核酸救了冷鏈?

一方面,進口冷鏈產品“有風險”(有的人認為風險還很高);另一方面,進口冷鏈又不能停。

怎么辦?只能用行動說話、用事實說話!

什么行動?消費者不是怕傳播病毒嗎?那就檢測有沒有病毒!全面消毒!

2020年11月初,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印發《進口冷鏈食品預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由海關、市場監管、交通運輸、衛生健康、地方政府等按照職責分工,對進口冷鏈食品實施預防性全面消毒。

在哪里檢測、消毒?在所能觸及的最前線——口岸:海運貨物上岸的碼頭、陸路口岸入境的第一場所、空運貨物的落地之后。

還不放心?從源頭抓起!中國海關要求境外所有對中國出口冷鏈食品的工廠:必須嚴防輸華食品及其包裝在生產、加工、儲存和運輸過程中各個環節受到新冠病毒的污染!

只有這一句話嗎?No!境外工廠必須遵守: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和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的食品企業防疫指南;

——中國政府制定的《冷鏈食品生產經營新冠病毒防控技術指南》和《冷鏈食品生產經營過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術指南》;

只是對工廠提要求嗎?不是!中國政府要求出口國的官方監管部門切實擔負起責任:

——按照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和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的監管指南;

——督促本國輸華食品企業落實上述要求。

只是說說而已嗎?不是!為督促和保障上述措施落實到位,中國海關對工廠進行密集的“掃描儀式”“探照燈式”檢查。

疫情期間,不能出國,怎么檢查?海關通過遠程視頻檢查系統,對出口國家的主管部門和出口食品生產企業進行遠程的視頻檢查。

從2020年下半年到2021年10月,約一年的時間內,海關視頻檢查了400多家境外冷鏈食品生產企業,與出口國召開了500多次視頻會議。什么概念?一年250個工作日,那就是說平均每個工作日檢查了1.6家境外企業、跟國外開了2次會。

檢查之后呢?在同一時間段內,海關暫停了154家境外冷鏈食品生產企業產品;還有800多家企業,由境外官方主管部門主動取消其對華出口資格。

還是擔心?不知道國內市場上的進口貨從哪兒來的?對國內市場全面加強監管!

為了讓消費者更加放心,對進口冷鏈產品的消毒、檢測、來龍去脈清清楚楚,市場監管部門做了幾件事:

一是要求所有這些產品都通過集中監管倉庫專門管理,在快速排查檢出陽性事件、切斷潛在疫情傳播渠道、提升問題凍品應急處置效率、節約處置成本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是確??勺匪?/span>。全國進口冷鏈食品追溯管理平臺實現與32個省級平臺對接,構建國家級平臺、省級平臺和企業級平臺共同組成的三級架構,實現進口冷鏈食品的全鏈條信息化追溯。把所有產品信息全部上傳到追溯系統上,這樣消費者在商場、超市掃碼就能知道產品是否經過官方監管。

兩年多的冷鏈防控,付出了多少?得到了多少?

先說付出了多少:

——監管成本:監管部門的經費、設施、設備、材料;監管人員的辛勞(一線人員常態化封閉運行,頂著高溫一身大白、有家不能回...)

——行業成本:包括消殺、物流、人工等直接成本,以及效率、資金占用、銷售下降等間接成本,市場大幅萎縮帶來的損失。

——“信譽”成本:進口冷鏈產品安全性受到質疑、“信譽”深度受損。這種“后遺癥”還將影響將來的消費復蘇。

客觀來講,對于這些成本,冷鏈行業普遍頗有微詞。

有冷鏈行業的朋友認為,不能只算“小賬”(短期的賬、局部的賬),還要算“大帳”(長期的賬、全局的賬)。筆者認為,這絕對不是什么大話、大道理、“站著說話不腰疼”,而是實實在在的真道理,因為我們也要看看:

得到了多少:

——落實了疫情防控重任盡一切可能防住了可能的病毒傳播風險。實施全面預防性消毒以來,未從進口冷鏈產品中檢出活病毒。對所有檢出陽性的產品進行了妥善處理,消除了風險隱患。毫無疑問,從國家、社會、人民的高度看,這是最大的收益。

——避免了進口供應鏈的斷裂:如果不對整個供應鏈采取防范措施,誰能保證整個進口冷鏈的供應鏈不斷裂?2021年全國進口肉類、水產品共1301萬噸,同比疫情前的2019年增長22%。這些數字非常明確地證明:在冷鏈疫情防控期間,供應鏈非但沒有斷裂,而且進口量還有不小的增長。

——提升了消費者信心在“冷鏈風險論”鋪天蓋地的形勢下,如果任由消費者心中的疑團加劇發酵,如果不采取全面、果斷的預防性措施,不消毒、不做檢測,誰還能對進口冷鏈放心?誰還會吃進口冷鏈食品?

就像餐廳廚師展示廚藝,就算他的手再干凈,當著食客的面,再洗一次手,肯定就會讓食客更放心嘛!

2021年進口了這么多的冷鏈產品,哪兒去了?肯定是吃了嘛。這充分說明消費者的信心又回來了!

五、為什么國外對冷鏈不設防?

有人問:為什么國外很少有國家對冷鏈產品采取消毒、核酸措施?

因為各國國情不同。就像幾乎所有國家都早早躺平,但中國一直堅持動態清零一樣。

正因為外國早早放棄了對疫情的控制,導致疫情全球蔓延、無處不在。在這種情況下,“人防”都防不勝防,就更顧不上“物防”了。所以根本就沒有考慮冷鏈防疫的事情。

但中國一直對疫情“零容忍”、實施動態清零。因此,哪怕是冷鏈“物傳人”的可能性比“人傳人”更低,也要防控冷鏈的風險。

實際上,除了中國大陸,還有老撾、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國家(地區)采取冷鏈防控措施。

六、現在為什么要調整冷鏈防控政策?

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發2年多以來,病毒從阿爾法、德爾塔,到奧密克戎不斷變異。病毒的傳染性升高,但致病性大大減弱。

2022年11月11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公布進一步優化疫情防控的二十條措施,主要包括:縮短密接者集中隔離時間、取消高風險崗位人員集中隔離、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取消中風險區、取消區域全員核酸檢測、取消入境航班熔斷機制、放寬入境人員陰性判定標準、縮短入境人員集中隔離時間。

12月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發布《關于進一步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新十條),主要措施包括:取消臨時封控、一般不查核酸、不查健康寶、以居家隔離為主。

12月26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印發《關于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的總體方案》。方案指出,綜合評估病毒變異、疫情形勢和我國防控基礎等因素,我國已具備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由“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的基本條件。因此,自2023年1月8日起,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對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再實行隔離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觸者;不再劃定高低風險區;依據國境衛生檢疫法,不再對入境人員和貨物等采取檢疫傳染病管理措施。

其實,在宣布“乙類乙管”之前,行業內就議論紛紛:人的核酸都不檢了,貨物還有必要檢嗎?何況“物傳人”的風險本來就低于“人傳人”。

12月28日,海關總署發布《關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乙類乙管后有關事項的公告》:自2023年1月8日起,取消所有進口冷鏈食品和非冷鏈物品口岸環節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核酸監測檢測等措施

脈絡非常清楚了:因為疫情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國家調整了防控政策;不只是調整“人防”的政策,同時也調整了“物防”的政策。

七、如果再不調整,會有什么問題?

我們來反問幾個問題:

第一,“人傳人”的風險要高于“物傳人”。現在國家已經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也就是說對新冠病毒“人傳人”的防控已經大大優化調整了,一般情況下人的核酸檢測都不做了。那么物品的核酸還有必要做嗎?“物傳人”防控是否也要調整?

第二,國內生產的冷鏈產品,除了肉類、海鮮以外,還有餃子、湯圓、預制菜等速凍食品?,F在國內的新冠感染者那么多,這些國內速凍食品在生產、運輸、零售等各個環節,都可能會接觸新冠感染者。國產冷鏈要不要防?這些國內冷鏈產品我們吃不吃?

第三,我國的法定傳染病中,有2種甲類傳染病(鼠疫、霍亂);26種乙類傳染?。?1類丙類傳染病。除了新冠感染,乙類傳染病還有這么多種;其中,人感染H7N9禽流感、麻疹、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也是呼吸道傳染病。對于新冠,2020年被確定為“乙類甲管”以后,對其實施了更加嚴密的防控。但其實,不管是2020年前,還是2020年后,還是在今后,對于所有傳染病,我國都按照國家法律對入境人員和貨物進行檢疫。那么對于其他乙類傳染病,我們還需要過于擔心嗎?

第四,如前文所說,對進口冷鏈的防疫措施是有成本的,成本還不低。在風險已經大為降低的情況下,還要繼續花大成本,有必要嗎?

第五,對于進口冷鏈行業企業來說,以前雖然付出很多,但是為了疫情防控大局,也明白這個道理。現在疫情防控大大優化了,如果還要對冷鏈繼續采取過去的措施,企業怎么想?

八、進口冷鏈防控躺平了嗎?

可能有人有疑問:以后對進口冷鏈就不管了嗎?躺平了嗎?

絕對沒有躺平。

《關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乙類乙管后有關事項的公告》宣布:“取消所有進口冷鏈食品和非冷鏈物品口岸環節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核酸監測檢測等措施?!?/p>

請注意:這里只是取消了“口岸環節”的措施上文提到,海關還對境外的企業進行源頭管控,包括要求企業落實防疫措施、對企業進行視頻檢查、對存在問題的企業采取預防性措施等等。

所以,針對進口冷鏈的預防性措施并沒有全部取消。不是不管,而是更精準地管控

——抓住牛鼻子、源頭,即境外企業;

——根據境外的風險狀況(包括疫情狀況),有針對性地采取預防措施。

這和目前國內疫情防控是進一步優化而不是徹底放開、躺平,是一個道理。

多說兩句。中國在過去2年的疫情防控中,大大提高了傳染病防控的能力,如大數據、流調、網格化、健康碼、場所碼、行程卡等。

最好不要問這樣的問題:“現在不是不掃碼了嗎?健康碼還有什么用?”這樣顯得不太專業。就算新冠疫情不需要健康碼了,以后如果發生別的疫情需不需要?別忘了,生物安全是今后我們必將持續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

同樣的道理,在對冷鏈防控的過程中,中國對食品的監管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過去2年中,中國一方面要全力開展進口冷鏈防疫,另一方面花大力氣提升監管能力。舉幾個例子:

——海關對境外生產企業全部實施注冊。所有進口食品必須先企業注冊,才能對中國出口。全世界這么多國家、這么多品種向中國出口,要做到所有企業都注冊,這是難度非常大的事情。

——海關視頻檢查體系。不光是檢查國外的冷鏈產品企業,還可以檢查其他任何食品企業,以及官方設施(如實驗室)——只要有需要。

——進口冷鏈食品追溯平臺:市場監管部門把進入國內市場的所有進口冷鏈食品納入全國統一的追溯系統,做到來源可查、去向可追。這也是巨大的工程。平臺的建成,對于提升進口冷鏈食品的可追溯性、安全性意義重大。即便是在新冠疫情結束之后,這個追溯平臺同樣會發揮重要作用。除了疫情防控外,這個平臺還有一個非常好的“副作用”:防范非法進口的冷鏈產品進入市場。就好比車站、賓館查旅客身份證一樣,可以查出或者限制身份可疑的人。另外,對于冷鏈產品之外的其他重要產品,將來一旦有需要,追溯平臺同樣可以發揮關鍵作用。

九、誰比較擔心進口冷鏈?

有的朋友過于擔心進口冷鏈安全性??赡苡袔追N情形:

——不了解冷鏈防控風險高低,過于擔心物傳人

對于這些朋友,幾點建議:一是不要偏信個別專家、部分媒體的意見,特別是2020年過分強調“進口冷鏈危險性”的意見;二是更全面了解有關基本事實,比如:“物傳人”的風險明顯低于“人傳人”;物品表面檢測出病毒核酸陽性,只能說明曾被病毒污染,但絕對不能說明一定存在活病毒;迄今為止,沒有任何人因為吃冷鏈食品而感染新冠。

其實,疫情2年多以來,直到2022年12月這波感染之前,我們從超市買菜回來、收了快遞外賣,不也沒有發生什么問題嗎?如果擔心的話,噴點酒精、通通風,之后不還是該用用嗎?現在到了冬天,用專家的話來講,“北方都是冷鏈”,而現在感染者那么多,誰還會擔心收快遞、外賣呢?

——不了解進口產品朋友。

這個就說來話長了。

限于篇幅,先提幾個基本的問題吧。

問題一:為什么進口食品的安全有保證?

問題二:一塊肉、一條魚,想要來到中國,需要經過多少道審查、檢驗?

問題三:為什么有的進口肉類很貴,有的又比較便宜?

——別有用意的人。

有些人,明知道進口冷鏈產品傳播病毒的風險較低,明知道進口食品的安全性沒問題,但就是要夸大風險、喊“不安全”。這實際上不是“擔心”了,而是故意帶節奏了。至于為什么要這樣,背后無非是利益二字。進口冷鏈產品動了誰的奶酪?而現在優化進口冷鏈防疫措施,又動了誰的奶酪?

* * *

專業的朋友、理性的朋友,既能理解2020年進口冷鏈的防控措施,更能理解、歡迎現在優化調整防控措施。

因為,以前采取措施是為了防控疫情、保障消費安全、保護供應鏈;現在調整是在新的形勢下科學的、合理的、必要的調整。

時間會證明一切。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鄭重聲明: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僅作為參考,如果網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處理!

標簽:

食品安全網

上一篇:遼寧省調整進口冷鏈食品疫情防控措施

下一篇:羅勇:探索《“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下的新機遇

相關推薦
  • 聚焦年輕群體的“興趣消費” 茉酸奶推出《
  • 新疆喀什至深圳冷鏈專列啟運 特色水果“走
  • 餐飲冷鏈的特點有哪些?餐飲冷鏈物流服務規范
  • 靜寧縣威戎新區鄉村振興冷鏈物流園項目建設
  • 深圳冷庫出租公司有哪些?深圳冷庫倉庫出租信
  • 江蘇銀寶集團舉行冷鏈物流倉儲項目專家評審
  • 2023冷庫論壇:綠色節能成趨勢,冷倉布局正回歸
  • 投資15億元 麻陽智慧農產品冷鏈物流園項目
返回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