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冷鏈物流制度完善之路還有多遠?
目前,冷鏈物流制度化在中國還沒有得到足夠的發展,在國外食品冷藏運輸率已經達到80%~90%,而中國的食品冷藏運輸率大約只有10%。如果冷鏈物流制度化得到進一步完善,將顯著地減少食品和其他資源的損失。據有關媒體報道,近四五年時間里,我國食品冷藏鏈與設備制造業有所發展,但只占所需的20%。全國每年僅運輸途中腐爛變質的水果、蔬菜等食品,就價值700多億元。我國目前的冷鏈設施和冷鏈裝備不足,原有設備陳舊,發展和分布不均衡,無法為易腐食品流通系統提供低溫保障。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食品的衛生、營養、新鮮、方便性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冷藏鏈的發展前景將十分廣闊。
1月15日,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主辦,六十余家冷鏈物流企業及相關單位發起組織的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冷鏈物流專業委員會(冷專委)籌備會議在北京召開。而前不久全國物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冷鏈物流分技術委員會(冷標委)也已組織成立。冷鏈領域兩大行業協會的成立標志著我國冷鏈的發展將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而冷標委和冷專委的合署辦公,將有利于促進冷鏈行業的整合與合作。
之前中國現在沒有一個專職的部門來管理冷鏈市場。作為替代,這個市場由交通部、商務部和農業部各部門分別監督。國家在冷藏標準制定上的滯后也是阻礙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比如,目前冷藏監管依靠的法規依然是1988年頒布的兩頁紙的《速凍食品技術規程》。因此專家建議,中國必須從現在開始投資開發和加緊建設國內冷藏運營基礎設施,不斷普及卓有成效的全國性冷藏供應鏈配送網絡系統,把全國各地冷藏箱運輸車隊、倉儲和配送中心緊密連接起來,促使食品制造商、供應商、零售批發商、配送中心,甚至飯店和大賣場等合伙人密切合作,大家遵循同一個法律法規,按照食品安全標準操作,促使中國冷藏食品供應鏈安全運作。
2007年,《易腐食品機動車輛冷藏運輸要求》申報項目已經得到國家標準化委員會批準,冷藏設備標準、冷庫標準等幾個重要標準也開始全面修訂。2007年10月1日,上海市地方標準《食品冷藏物流技術與管理規范》正式實施,這是國內公布的第一個食品冷藏物流的地方標準。上海市食品冷藏物流標準,參照了國際發達國家的先進做法,并結合我國冷藏鏈運行的實際情況。由于食品冷藏物流涉及運輸、儲存、裝卸、配送、銷售等多個環節,新標準不僅明確了各個環節的溫度控制指標,還增加了質量衛生管理要求,使標準的可操作性更強。然而,中國至今仍無一個嚴格監管其物流全過程的系統,因而這個標準是否被嚴格執行也未可知。
一些發達國家已為中國作出了很好的示范。2008年一月,新加坡頒布了蔬菜冷鏈管理的技術參考規范。這是東南亞國家聯盟區域內第一個相關標準,也是新加坡頒布的第三個在冷鏈管理方面的標準。2002年,新加坡頒布了其第一個為牛奶和奶制品所設立的冷鏈標準。2005年,第二個凍豬肉相關標準頒布。所有這些標準均為相關貨物在整個冷鏈過程儲藏和操作中的溫度和濕度設立了指導規范。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