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實現冷鏈物流中的信息化流程
針對我國冷鏈物流信息傳遞效率方面的調查發現,不單單是冷鏈物流,整個物流行業距離信息化實施溝通存在很大的差距,信息不對稱的黑洞在不斷蠶食著供應鏈上原本豐厚的利潤。在這種情況下,追求整條冷鏈上的信息透明已經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唯一方式。
吞噬利潤的信息黑洞
如果簡單地把物流分成倉庫與運輸,可以發現,哪怕是小企業,也用進銷存管理著自己的庫存,換句話說,80%以上的企業都知道自己的倉庫里有什么。然而,哪怕是最大的企業,也很難知道自己的貨物在哪輛車上,現在是什么狀況。然而,恰恰公路運輸幾乎是一切商業物流必須經過的環節。
在中國的物流行業,每天五百萬輛貨運車輛在運行,其中80%以上的業務活動通過電話來調度和監控,通過現金交易來實現完全手工的結算。80%以上的運輸活動只有你到了成千上萬個沒有電腦的調度室里,親耳去聽聲音洪亮的調度告訴你,你才知道自己的貨物究竟現在在哪里,80%的運費結算過程只有你到了成千上萬個業務點,親手翻動抽屜里的賬本和紙條才知道每一筆運輸的費用到底是如何發生的。信息的不對稱構成了一個巨大的黑洞,不確定性最高、費用最高的基礎物流環節沒有辦法共享跟蹤監控信息,沒有辦法共享結算信息。這個巨大的黑洞只有信息進,沒有信息出。一條沒有貫通的信息鏈,再華麗也僅僅是擺設
博科資訊資深物流信息化專家王頤中先生在某冷鏈會議上形象講述了目前我國城市居民對于新鮮食品可遇而不可求的現狀:“文化大革命期間,我們這代人上山下鄉,到農村去,條件雖然艱苦,但是那時候我們能吃到自己種的蔬菜,新鮮蔬菜從早上采摘到中午端上飯桌期間只需要三個小時,天然綠色食品得來容易。而現在,上海的蔬菜供給主要來自山東壽光,菜農從頭天下午采下蔬菜,晚上裝車,樂觀估計(不算路上大堵車的情況)八個小時運到上海各個大型蔬菜批發市場,再由小商販將各種蔬菜運到各個社區菜場,貪便宜的主婦們在第二天的傍晚去社區菜場采購蔬菜,這樣算下來,廣大工薪階層餐桌上吃到的所謂新鮮蔬菜都是經歷了24小時長途跋涉。
目前,冷鏈物流市場上,主要包括榮慶物流、華日飛天等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冷藏車的生產企業,冷凍產品生產商等構成一條鏈,若要保證貨品的全程的保險保證整條冷鏈的暢通,需要各方通力配合。然而,供應鏈上信息流的暢通則要借助信息化,然而,相互脫節的信息化等于是一斷從中間被截斷的水管,無法從始端貫穿到終端。類比木桶效應,鏈上某段信息化水平再高,對于提供整體供應鏈信息暢通水平也是于事無補的。
針對這一情況,王頤中先生一針見血的指出,供應鏈上信息暢通,需要建立以核心企業為中心的信息平臺,一條沒有貫通的信息鏈,再華麗也僅僅是個擺設。
一名與會企業專家說:我們理想中的供應鏈是一條晶瑩如水晶,能夠清楚的看出物流、信息流、商流的透明鏈條,但是要做到信息的完全透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咨詢公司埃森哲在他出具的一份報告中稱“對于每個行業的標桿企業來說,其供應鏈管理水平一般來說都大大超出同行業其它競爭對手。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
上一篇:當“食品包裝”遭遇“中國物流”
下一篇:中國物流的發展的諸多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