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店真的不行了嗎?| 關于未來零售業的幾個判斷
7月13日,人民日報發表長篇報道《實體店還有未來嗎?》引發業界強烈關注。作為黨的喉舌,人民日報在這個節骨眼上發表該文顯得意味深長。這說明,關系民生大計的實體零售業興衰引起了國家高層的重視。
實體店到底有沒有未來?這個話題近兩年來被頻頻提及,特別是在“關店潮”侵襲之下,一些悲觀者認為實體店未來沒有出路可言。對于這個問題,《第三只眼看零售》還是堅信那句話:沒有衰落的行業,只有不懂經營的企業。只要緊緊圍繞消費者的需求不斷創新,實體店的未來還是值得期待。
看好實體店未來的還有一些深耕在零售業一線的企業家們。素來低調的蘇果超市董事長馬嘉樑在不久前罕見地為實體零售業“代言”。“我堅持’看多’實體零售業”,馬嘉樑表示。
盡管我們都“看多”實體零售業,但不可忽視的是,零售業這兩年來發生了巨大的進化和蛻變,行業正處于轉型的關鍵時期。《第三只眼看零售》走訪多家實體零售企業,為諸位梳理出未來實體店值得關注的幾大趨勢。只有把握大勢,方可占領先機!
制造業產能向國內零售業回流,商品差異化加劇
在過去十多年,實體零售商依靠的是規模化優勢,通過大規模采購降低商品進價來達到提升利潤、打擊對手的目的。而在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常規商品利潤越來越低的未來,實體零售店商品差異化加劇,特色商品銷售占比將逐步提高。
“我們現在差異化商品占比達到了30%,未來預計達到一半以上”,一位精品超市老總告訴《第三只眼看零售》。另一方面,隨著小業態、高端超市、跨界以及創新經營模式的興起,未來實體店的商品差異化將達到一波小高潮。
商品差異化背后是我國制造業產能進一步釋放?;ヂ摼W加速了供需雙方信息鏈的無縫對接,而越來越發達的供應鏈可以更加靈活地定制化生產??梢哉f,制造業產能的進一步釋放為零售商差異化經營帶來便利條件。
以蘇寧眾包項目為例,蘇寧眾包便是制造業產能向零售業回流的很好示范。蘇寧眾包一方面,借助自己的互聯網渠道和用戶基數,挖掘消費需求,另一方面通過眾包的方式向制造商下達訂單,從而搭建起一條直通消費終端和制造業的虛擬化供應鏈。而通過蘇寧眾包項目銷售的商品,便是蘇寧獨家的差異化商品。
店鋪資源過?;?,租金成本將普遍下調
伴隨著我國房地產熱潮和實體店跑馬圈地,商業物業的租金成本近年來達到了制高點。過去一兩年的關店潮,其中有一部分便是因為無法承受高額租金而不得不退出。所謂日中則移,月滿則虧?!瓣P店潮”之后,商業物業便呈現總體過剩的情況。《第三只眼看零售》判斷,在未來,實體零售店鋪的租金將會出現普遍下調的趨勢。
事實上,已經開始出現這樣跡象了。以香港為例,據國際房地產咨詢公司高緯環球統計,香港的核心商業區銅鑼灣自2011年已經連續3年排在美國紐約的第五大道之前,成為全球租金最貴商業區。但自2014年開始,一家位于銅鑼灣的餐廳租金大幅下調約三成。
《第三只眼看零售》得到的消息是,一些有遠見的實體零售商已經開始向房東重新談判,以求進一步降低物業租金?!皩嶓w零售商兩大成本,一個是租金,一個是人力。但隨著商業綜合體開發過度,我相信未來租金下降成為必然趨勢”。五星電器總裁潘一清告訴《第三只眼看零售》。
供應鏈深度整合,全球供應鏈或將普及
7月15日,永輝超市與富邑集團簽署合作協議,永輝超市將從富邑集團直接采購奔富、禾富等品牌葡萄酒,首批訂單金額超6000萬元人民幣。富邑集團是澳洲最大的葡萄酒集團,旗下共擁有奔富(Penfolds)、禾富(WolfBlass)、利達民(Lindeman’s)等80多個品牌,橫跨三洲,在超過十二個國家共擁有11000公頃的葡萄園。
見微知著,永輝嘗試全球供應鏈,是中國本土零售企業轉型思變的集體寫照。正如永輝超市董事長張軒松所說,永輝與富邑的合作意義,代表全球供應鏈改革的一個開端,代表中國商業企業采購全球化的一個重要起點。
全球供應鏈的另一個觸電是跨境電商。去年底興起的跨境電商成為當下的“風口”,在政策扶持下,各種跨境電商服務機構如雨后春筍般崛起,這為實體零售商整合全球供應鏈提供有力保障。7月1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部署,要大力支持外貿新型商業模式發展,擴大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積極推進跨境電子商務和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發展。
《第三只眼看零售》判斷,隨著全球化進程加速,在未來,實體零售店整合全球商品資源將會成為普遍的玩法。屆時,商品差異化格局將更加明朗化。
實體店賣的不僅是商品,更是服務和情懷
買半個西瓜,送你一個小勺,這才是業界良心!在不久前,用保鮮膜包著的半顆西瓜和一把小勺的圖片在網絡流行之后,越來越多的超市便以這種方式賣西瓜。仔細算一賬下來,半個西瓜可能賣十多元錢,一把小勺能值多少錢?如果能以這個方式賣更多西瓜,無論如何都是劃算的。
一個稍微動動腦子便可想到的營銷方式,為何現在才在業界流行?在筆者看來,這反映出經營者心態的變化,他們意識到,零售企業開始由賣商品向賣服務轉型。事實上,在未來,賣服務似乎遠遠不夠,有情懷的實體店才是有生命力的實體店。
美國深受消費者歡迎的喬氏超市便是很好的例子。喬氏超市店門掛著一塊石頭,旁邊的提示板上寫道:如果石頭是濕的說明天在下雨,如果是干的就是沒有雨;地上有石頭的影子說明是晴天,否則是陰天;石頭左右搖晃說明是大風天氣……這個顯得有些俏皮的“天氣預報”顯示出經營者的情懷,它告訴消費者,這不僅是一家販賣商品的店鋪,更是具有人格化一種存在。
再舉一個例子。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有這樣一家咖啡館。比較富裕的人去喝咖啡,往往會多交幾個人的錢,自己只喝一杯,而將多余的預付費名額留給那些掏不起錢喝咖啡的窮人。這家小小咖啡館在網上被炒得火熱,成為耀眼的商業明星,它同樣彰顯的是經營者的情懷,對弱勢群體的關愛,對人性的關懷。
《第三只眼看零售》認為,商品的差異化只是局部的,相對的,而零售店要實現真正的差異化經營,就得從服務上做文章,未來有生命力的店鋪必定要有情懷。
物聯網技術日漸成熟,科技進步改善門店體驗
線上、線下零售商對O2O模式的探索,加速了實體店與互聯網硬件與軟件的鏈接技術,智能硬件的不斷出現讓業界呼吁已久的物聯網技術越來越成熟。不久前,麥肯錫全球研究所日前發布名為《物聯網:超越炒作之外的價值》的報告稱,到2025年,物聯網將每年為全球經濟帶來高達3.9萬億~11.1萬億美元的影響力,包括消費者盈余在內的最高價值或將相當于全球經濟總量的11%。網創造的真正價值所在,并能成功處理包括互操作性在內的一系列系統問題。
包括物聯網技術在內的零售業新技術提升了實體門店的體驗。舉例來說,這兩年,新技術的普及和低成本應用賦予了實體店更多好玩且便利的功能,比如電子價簽、移動支付、自助收銀等技術已經在國內很多零售店應用得相當成熟。
國外媒體評選出了未來將會影響實體店的十大技術,它們分別是,增強現實、谷歌眼鏡、室內定位導航、傳感器、3D打印、無人機送貨、大數據分析、移動支付?,F在看來,其中有很多已經應用到了實體零售業經營中。
電商、商店大融合,線上、線下無邊界化
就在一些頑固派以遺老遺少的身份站在各自立場為實體店或者電商進行辯護時,一些走在前列的企業已經開始在線上線下相互融合的道路上走出了很遠。就在不久前,阿里投資銀泰商業,阿里CEO張勇出任銀泰商業董事局主席。用阿里人自己的話說,終于有了自己的陸戰隊。
我們也同時可以看到,蘇寧、步步高等線下零售商開始逐步淡化自己實體零售商的身份,而是以全渠道運營者,或者互聯網企業自居。與此同時,大量線下的實體零售商也在嘗試不同模式的觸網方式。
《第三只眼看零售》認為,在未來,電商與店商將進一步融合,線上線下零售業的區分和邊界越來越模式,屆時,很難嚴格區分到底是實體店還是電商。
實體店流行輕資產玩法,加盟2.0時代到來
萬達開始玩眾籌了、蘇寧開始門店資產證券化了,甚至紅星美凱龍也以品牌和管理輸出的新模式香港上市了。我們發現,在實體店經歷了跑馬圈地,發展直營店的重資產擴張之后,開啟了輕資產擴張的新模式,以將成本降到最低。舉例來說,一些成熟的商業集團發動自己的員工進行內部創業,發展內加盟模式。
在連鎖經營概念剛剛興起之時,“加盟”成為一個火熱的詞匯,一些品牌的第一批加盟者也挖到了第一桶金。而在未來,加盟浪潮將再次興起,我們不妨稱之為加盟2.0時代。與最早的加盟模式相比,進來興起的眾籌、交叉持股、合伙人制度等靈活的股份機制和更加通透便捷的管理技術使得加盟更加緊密、高效。
眾創時代到來,新的顛覆者隨時殺出
既然生在互聯網時代,實體店也難免受到大氣候的影響?;ヂ摼W時代的特征是模式更新跌代快,如果加速快跑,很快被新生代取締。在互聯網加速一切的時代,實體店也受到這種影響,在信息技術、物流技術以及人才流動加速化時代,新的業態隨時誕生,它們將成為顛覆傳統實體店的品類殺手。
而當下又是一個號召人人創業的“眾創”時代,在資本、信息以及政策的鼓勵下,新的顛覆者如同密林中隱蔽的殺手,冷不防從某個角落竄出,一下子滅掉一大批實體店。這絕不是危言聳聽,君不見,一些獨立出來的專業店正在分流傳統賣場的客流。而在未來,這種趨勢更加明顯,殺傷力更加強大。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
上一篇:你必須知道的冷庫安全隱患六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