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鮮O2O何時才能“苦盡甘來”?
時間:2022-12-29 01:26:29來源:food欄目:冷鏈新聞 閱讀:
得生鮮者得天下——這句話曾在傳統零售領域廣為流傳。如今,這條黃金定律在互聯網電商圈依舊奏效。作為國內電商僅存的一塊“處女地”, 無論從資本層面還是消費層面,生鮮電商似乎都迎來了發展的黃金季節。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近年中國生鮮電商交易增勢迅猛,預計2018年交易規模將突破2300億元。以天貓、京東、亞馬遜、一號店為代表的綜合型電商爭相布局生鮮業務,本來生活、天天果園、D Mall等垂直型生鮮電商也受到資本追捧,動輒攬獲數千萬美元融資。
生鮮市場軍備賽——五大軍團各自為營若將生鮮電商劃分為不同的歷史階段,2005年至2012年可謂行業發展的第一階段。在此期間易果網、沱沱工社等小眾平臺開始將傳統電商模式復制到生鮮領域;2012年至2013年被視作行業發展第二階段,在社會化媒體及移動互聯網的推動下,順豐優選、本來生活等新軍不斷探索B2C、C2C、O2O等多重模式的生鮮電商;2013年至今迎來了發展第三階段,隨著天貓、京東等互聯網巨頭的涌入,生鮮電商逐漸由小而美向大而全轉變,幾乎覆蓋所有生鮮品類,行業隨之進入資源整合與格局更變的階段。 如今,中國生鮮電商市場上暫時形成幾大陣營競相追逐、各自占山為王的局面。 第一陣營:大型綜合電商平臺領軍代表:天貓 縱觀國內大型綜合性電商平臺,天貓、京東、一號店、亞馬遜、蘇寧易購等無一未涉足生鮮電商。這個龐大陣營中的玩家擁有幾大先發優勢:1.流量積累帶來的入口優勢;2.品牌積累帶來的信任優勢;3.沉淀出用戶使用習慣的消費優勢。 然而盡管樹大根深,優勢重重,但綜合平臺仍無法消滅其生鮮電商之殤。這類陣營中的玩家往往以平臺模式布局生鮮電商,商品標準難以統一、個體商家的食品安全問題無法保障、供應鏈無法從源頭上把控等問題都為平臺的未來發展埋下隱患。 第二陣營:垂直生鮮電商平臺領軍代表:本來生活網 本來生活、沱沱工社、我買網、天天果園、莆田網、優菜網、一米惠等垂直生鮮電商可謂是生鮮電商的發起者。從誕生之時,它們便專注于生鮮這一獨特領域,顯得垂直且專業。 但是,垂直陣營中的玩家依舊面臨種種焦慮。首先是供應鏈問題,這些垂直平臺往往缺乏食品供應商的前期積累;其次是品牌力問題,小平臺獲取新用戶的信任成本異常高昂;再次是物流配送問題,垂直生鮮目前采用的物流外包模式,往往加大商品損耗力度;最后,還有一個食品冷倉儲問題,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的冷倉儲往往成為中小型垂直生鮮難以承受之重。 第三陣營:傳統超市O2O生鮮電商領軍代表:永輝超市 2013年起,生鮮電商的戰場上出現傳統超市的年輕身影。對于擁有終端實體店鋪的傳統超市而言,它們在短距離配送、供應鏈管理等方面占有優勢。但隨著永輝、麥德龍、華潤萬家等生鮮平臺相繼被爆虧損,可以看出超市大軍在生鮮電商這場戰役中生存堪憂。 傳統超市涉足生鮮電商,首先光是搭建電商平臺的前期技術投入就十分昂貴,讓很多傳統連鎖超市無法承擔;其次,隨著網站運營成本不斷上漲,用戶獲取成本更是水漲船高,這讓傳統超市更加入不敷出;最后,為了做好生鮮配送,傳統超市還需配備專人進行打包發貨,除人力成本,不菲的物流配送成本導致很多超市電商關門大吉。 對于這類傳統連鎖零售企業而言,筆者實在不建議這些外來軍耗費巨資在IT技術的搭建上面,通過與千米網、商派等電商解決方案平臺的合作將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服務商們負責提供IT解決方案,平臺商們只管發展和服務用戶。只有專業化分工.才能真正讓各個環節的效率達到最高。 第四陣營:社區O2O生鮮電商領軍代表:愛鮮蜂 愛鮮蜂、我優鮮、M6生鮮等作為社區生鮮O2O的典型代表,以生鮮、即食產品等對冷鏈供應要求更高的產品為主打,專注于社區生鮮最后一公里的配送,用戶則定位為以白領為主的社區居民。 以社區O2O的模式做生鮮電商好處顯而易見,需要大量的冷倉儲,送貨上門方便,生鮮損耗率最小,菜品新鮮度最高。更重要的是,社區作為物流配送的最小單元,能夠將物流配送速度提高到最快,運營效率提高到最大化。 第五陣營:物流生鮮電商領軍代表:順豐優選 提到生鮮電商,以順豐優選為代表的物流平臺為這個行業增添了一種全新的模式。從物流配送到生鮮電商,順豐優選選擇將最大優勢——物流發揮到極致。同時,順豐物流在全國范圍擁有數萬家的倉儲中心,可以有效幫助其儲存生鮮商品。 但是,盡管物流及倉儲擁有優勢,但順豐優選在生鮮商品的供應鏈管理上挑戰更高。作為最后的入局者,順豐優選如何與全國各地農場、果蔬批發市場達成合作。從源頭上解決供應鏈的問題,需要順豐優選好好斟酌。究竟是什么讓生鮮電商遲遲不能爆發?目前,大部分的生鮮電商市場被綜合型電商大佬們牢牢占據,其中天貓更是把控著市場的絕對份額。盡管如此,筆者堅信生鮮電商不會只是巨頭們的游戲,各類垂直電商及新入局者仍將有市場機會。 為何筆者如此篤信?原因有二。第一,生鮮電商市場空間巨大,即便是BAT體量的大佬仍無法吃下所有市場蛋糕,這個行業可以容納更多的市場玩家;第二,生鮮電商難度很大。產業鏈繁復冗長,各個環節都存在相應的壁壘,想要全面突破可謂不易,有一技之長的電商玩家自然可以獲得生存。 業界統計數據顯示,截止2015年上半年,中國4000多家生鮮電商僅有40家實現盈利,收支達到平衡的企業也僅有4%。這意味著,絕大多數大部分則介于暫時虧損與巨額虧損的尷尬狀態??此凭蘖康氖袌霰澈螅瑸楹紊r電商的發展仍然舉步維艱? 產業鏈上每一個細小環節的誤差,都讓生鮮電商的發展不遂人愿。在這里,筆者只想突出兩個核心的大點來談談生鮮電商遲遲不能爆發的原因。 第一:冷鏈倉儲VS物流配送 不同于3C、服裝等標準化產品,生鮮產品屬于高損耗以及保質期有限的品類,對冷鏈倉儲及周轉效率要求極高,一旦出現庫存積壓唯一導致的結果便是大量浪費。 而被視為“珠穆朗瑪峰”地帶的冷鏈物流恰恰被視為生鮮電商的命門所在。尷尬的是,據業內人士透露,我國現階段冷鏈運輸應用率僅有19%,物流成本不降反升,冷鏈物流費用占據生鮮電商運營成本40%,這又直接導致了用戶體驗的不斷降低,。即便是享譽盛名的京東物流體系,依舊難以承受生鮮電商之中重。 盡管有些無奈,比起常溫物流,冷鏈物流的要求更高、運轉更復雜、成本投資更多,堪稱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這往往讓很多電商“望洋興嘆”。 第二:均客單價VS訂單頻率 生鮮食品大多需要冷鏈配送,生鮮食品附帶的氣泡膜包裹、防隔層、專用運輸箱等需要3-10元不等的成本,成本是普通常溫配送的130%,這意味著想要收抵平衡至少需要100元左右的客單價。然而矛盾在于,相較于3C、服裝等其他電商,生鮮電商不幸地被歸于客單價低的品類。 為了克服這個問題,很多生鮮電商只做高端及進口,然而這種極端的做法往往讓他們忽視了“高客單價≠高頻購買”的事實。即便可以太高客單價,較低的訂單頻率依舊讓生鮮電商的發展一路受阻。左右為難的生鮮電商們,只能用促銷、打折等賠本吆喝的方式來維持熱度。 在生鮮電商尚未解決這些行業痛點,建立健康的商業模式之前,還有一段長長的苦盡甘來的過程。 那什么拯救你,我的生鮮電商?筆者非常認同順豐優選崔曉琦的觀點:生鮮電商是一門復雜的生意,需要上游滲透到基地、中間控制物流、末端抓住用戶群,最終降低損耗率,提高配送體驗,控制物流成本。此外,筆者得出幾下幾點思考: 第一,O2O——生鮮電商的首選商業模式 考慮到生鮮品類的特殊性,O2O模式無疑是其首選。原因在于,O2O模式與生鮮市場存在著先天性的契合之處。O2O作為一種將線下的商務機會與互聯網結合的方式,是一種既能解決老百姓渴求原生態產品的需求,同時又能降低交易和配送成本的極佳模式。 此外,O2O強調線上支付與線下體驗,這尤為適合于對商品體驗性要求極高的生鮮行業。純線下市場中生鮮產品從農莊產地銷售,再批發到各級超市、賣場,最后才能進入消費者餐桌,在此期間的信息不透明、產地上對生鮮食品的損耗,食品品質安全無法保障等問題重重。O2O模式則能將2個O做到極致,讓信息透明、速度最快、質量最好, 第二,本地化——生鮮電商尋求發展的最佳路徑 雖然筆者說O2O模式是生鮮市場的首選商業模式,但單純的O2O模式依舊難以完全拯救生鮮行業。因為O2O模式在物流、庫存和供應鏈管理方面存在先天性不足,僅強調在線支付與線下體驗,對于生鮮市場的具體定位、市場需求、質量保障以及用戶消費習慣和缺乏清晰概念。此時,以本地化服務為特色的區域型O2O值得被各個企業重視。 在做本地化生鮮O2O時,實體網點結合生鮮做O2O是種不錯的組合。以南京地區本地化的生鮮特產電商O2O平臺一米惠為例,其布點一般采取兩種方式:一是自營的網點,二是整合第三方網點如社區便利店、小賣部、洗衣店、快遞站等。這些本地化的實體店做可以做為預售和取貨配送的點,具備提貨和展銷雙重價值,在取得用戶信任、滿足消費者傳統的消費習慣的同時,更能彌補生鮮配送在最后一公里的短板。 第三, 小而美——拒絕貪大求全,專注、極致 對于生鮮電商而言,做不了“大而全”,還可以做“小而美”。 客觀來看,天貓、京東等綜合型電商利用自身平臺和流量優勢,通過商家入駐方式布局全品類生鮮,并迅速擴張到全國各個城市。這樣的業務形態能快速獲得規模,但從上游的選品、供貨、產品質量把控到下游的物流、營銷、運營、管理等,這對生鮮電商的整體運營能力要求極高。 因此,生鮮電商創業者再從本地市場切入后,可以選擇一個或幾個垂直品類,深度介入并整合供應鏈,包括上游的農業基地直采、中游的B2C平臺和倉儲物流建設、下游深入社區的O2O布點等,基于品類和地域形成自己的資源壁壘。在此基礎上,再考慮品類和市場的擴張。 第四, 做品牌——生鮮需要強大的品牌背書 無論主打國外進口,還是專注原產地直發,生鮮電商都需要建立自身的品牌影響能力及溢價能力。品牌影響力可以引導消費者關注電商品牌,完成商品選購等前期消費,而品牌溢價能力則可以在消費者無法辨別產品特性時,通過平臺公信力給消費者實惠的感覺。 當然,除了具備強大的品牌背書力,生鮮電商從食品采購到冷鏈倉儲,從層級分銷到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各個環節都需要信息透明化,此時各個品牌適時做相關的市場活動去推動品牌發展顯得尤為重要。 生鮮電商作為一類全新的領域,堪稱一套龐大的系統工程,產業鏈的任一環節都可以牽動整個鏈條的運轉。實際上,生鮮電商不是一門純粹的互聯網生意,它更是農產品規范化、系統化、電商化的長期過程。即便以互聯網電商為交易載體,但生鮮電商比其他電商更加重視傳統的商業本質。 此時,如何降低成本、高效率運作,讓利消費者,通過改變更多人的消費習慣來革新傳統生鮮市場,這才是生鮮電商存在的意義。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鄭重聲明: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僅作為參考,如果網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處理!
標簽:
上一篇:五部門聯合發文 推進黃標車淘汰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