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火电竞入口-体育电竞综合赛事平台

中國冷鏈物流網

一家生鮮O2O創業公司的發展歷程

時間:2022-12-28 19:08:08來源:food欄目:冷鏈新聞 閱讀:

 

       從飛速發展到裁員過冬,這家O2O電商都經歷了什么?

O2O概念是從前年開始火起來的,無論是傳統公司還是互聯網公司,帶上“O2O”這個詞就大有故事可講,但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很多公司日子變得難過,倒閉、裁員、被收購等成了跟隨O2O企業的字眼。        我也經歷了一家生鮮O2O公司從2014年起步到2015年輝煌再到2016年衰退的整個過程,回顧這兩年,真是百感交集感慨萬千。        我之前供職的這家定位掌上速達便利店的社區生鮮O2O公司,其主要模式是與社區周圍的小商店合作,向線上消費者提供生鮮、乳品、鹵味、零食、飲料食品百貨的1小時送達服務,用戶在APP上下單,由用戶所在位置附近的小商店完成相應的訂單配送。從供應鏈端的角度,由我方集中向上游廠商/經銷商采購貨品,賺取采銷差價,合作小店則負責貨品存儲和消費者訂單履約配送,參與差價毛利分成。        公司有比較清晰的商業模式,但在整個行業的燒錢大戰下,在第三階段才開始健康的營收,當遭遇到資本寒冬后,為時已晚。在這一過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 1、公司即便在現金流比較充裕、發展快速的時候,一定要有深層的危機意識,一定要理解并符合行業特性和商業本質; 2、從一開始,企業就需要從用戶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用戶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用戶在為什么而買單?你滿足了用戶什么樣的需求?你對用戶存在的價值是什么?這個價值最終決定了你是什么; 3、一定要關注內源式的增長,而不是簡單粗暴的燒錢去“拔苗助長”,否則模式會跑不通。同時用戶體驗的成本要合理,用戶體驗一定是要能帶來相關收益的,否則只是看起來美好的“海市蜃樓”。        這兩年的經歷十分寶貴,可能是在其他行業始終都無法經歷的。于是,我把兩年來和公司一起經歷的發展過程,以及繞過的和沒有繞過去的那些坑,總結下來和大家分享。(作者注:由于我直接負責線上推廣,并歸屬于大運營中心,無論從崗位職能還是業務配合上都和運營結合得很緊密,所以以下主要由線上推廣和運營方面來展開。) 「 第一階段:從0到1(2014年4月-2015年2月) 」        從2014年4月上線到2014年底的9個月里,公司重心在布點覆蓋線下合作的小商店??傮w上,這個階段工作重心是整合資源和前期的各種布局搭建,在城市布局上只有北京一個城市。       當時的商品品類和SKU不是特別多,主要也就是幾十種水果鹵味酸奶。線上主要是靠微信公眾號來完成訂單,日均訂單從幾百單增長到幾千單,對于C端消費者的推廣方式主要依靠地推。        在當年九、十月份完成了A輪千萬美元級別融資,為之后以APP為主要載體的高速發展奠定了資金基礎。

到了2015年1月,APP已經開發完畢,部分應用市場上線。但由于商品品種不多、包括缺貨、商品質量以及時效服務都還沒有達到一定的水準,APP本身產品體驗也不是十分順暢,故判斷還不能進行大量的線上推廣。        但是首先推廣的基礎工作做了如下的事情: 1、入駐應用市場。所有的應用市場都開通賬號,并且細化應用市場的圖片介紹和文字說明,突出重點吸引消費者。原來的APP介紹圖片就是APP軟件的切圖,沒有讓消費者一下看明白是做什么的APP。 2、推廣數據系統。設計并且協調技術部門,搭建推廣數據統計體系系統。這個對未來的推廣是十分關鍵的,在大規模推廣中就需要通過各種數據判斷。 3、開始廣泛的聯系相關的BD,為之后大量BD合作做好前期商務準備。在春節前與應用市場手機助手進行了第一次聯合活動,我方提供商品,對方提供流量位置,這次活動對于即將推廣的APP的意義是獲取到了寶貴的數據。 4、人力團隊搭建。進行組織結構設計和開始搭建推廣團隊。人力一定是按照業務量級進行匹配的,在第一階段1-2人足以。        這段時間,線上推廣的主要工作是數據體系搭建,基礎團隊招募及流量渠道建立和前期小規模的線上推廣ROI測試。        而公司整體主要推廣手段還是在寫字樓進行地推,用商品進行掃碼獲取新客,例如掃碼注冊送一個橙子。打1小時送達概念對推廣起了很大作用,有寫字樓用戶回到辦公桌又下一單,30分鐘就送達,整個辦公室都很驚奇,大家紛紛下載注冊,由此積累了第一批的種子用戶。        從大環境上,這個階段O2O開始成為風口,公司內部也是朝氣蓬勃,都覺得趕上了風口,未來一片大好。再加上又得到了著名風投的青睞,開始引進大量的人員,為高速發展做著準備。        但由于缺乏行業經驗,在人才引進和團隊配置上并不專業成熟,導致走了一些彎路,比如當時并沒有很重視運營,一直沒有運營團隊,其實應該先有運營再有推廣的。 「 第二階段:高歌猛進(2015年3月-2015年10月) 」         這個時期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擴張,瘋狂的要訂單和新客,以及進行城市擴展。當時城市覆蓋數急速擴張到14個,公司人數最高接近2000人。         2015年春節過去后,需要一個活動迅速拉升單量,而且隨著大環境市場的火熱,競爭也激烈起來。所以我們以3.8節日為大背景,辦了一個“讓用戶0.37元就能買到價值200多元產品”的推廣,同時由分眾樓宇廣告進行強力推廣。          這種粗暴的推廣讓用戶數量實現爆發式增加,當月日均訂單突破萬單。但是,該活動補貼投入過大,單算活動ROI(投資回報率)是比較低的。 從3月份開始公司搭建線上運營部門,隨著有知名團購網站負責人經驗的運營VP到位并組建運營團隊,線上運營的工作初步正規化、精細化,開始有了品類運營、用戶運營、活動運營和城市運營等職能。隨著有了線上運營的承接,推廣團隊也初具規模,線上推廣可以有序開展。         線上推廣首先開始全面的BD,尤其是應用市場BD(聯合活動為主),因為應用市場的線上用戶基礎質量還是比較高的。從活動數據看幾大主流應用市場用戶一線城市用戶比較多。同時也開始了其他的渠道推廣獲客,包括SEM、DSP、廣點通、今日頭條、粉絲通等等。         在這個階段后期,單通過線上推廣獲得的月度下單新客數量就突破了15萬。         在線上獲客的同時,線下也在大量進行各種地推活動。不過,由于地推人群沒有太精準,導致地推獲客看似獲取成本低,但客單價和復購率也是很低的,這個在第三階段時做出方式方法的優化調整后得到顯著改善。        從公司層面,這個階段為了吸引用戶,開始全面進行不分新老買一送一的商品補貼。同時,線下地推部分,主要是通過1元搶購的方式來獲取新客。        從數據上,日均單量最高達到10萬單,新客的訂單量很多(大部分來自于線下地推),補貼很高但交易額并不高??偩€上ROI低至2.X,總營銷費用率(線上線下獲客補貼費用/總交易額)則超過50%。        在激烈的競爭和對資本的迎合下,我們無暇思考真正該要什么樣的用戶和訂單?客單價能不能覆蓋履約成本?新客質量是否夠高?費用是補貼在商品還是補貼在營銷?具體怎么補貼怎么設計活動?策略打法都欠缺考量,只看到每個月訂單量不斷上漲,整個公司的氛圍就跟打了雞血一樣熱火朝天。 「 第三階段:壯志未酬(2015年11月-2016年5月) 」         隨著規模體量到了一定階段,以及持續的大量補貼吃不消,公司為了進一步加強精細化經營,請來了某位曾任職京東的業內資深電商人士擔任公司COO,其到位后公司開始基于數據做出策略調整,主要從以下幾方面: 1、逐步降低補貼,用滿減優惠券和券包代替商品補貼,以提升客單價和留存復購。 2、優化線上各種場景類活動,以更豐富的商品組合和需求場景來配合推廣的落地承接,提升下單轉化率。 3、改變之前只看新客數量和獲客成本的推廣考核方式,轉為考核新客銷售額和含復購新客ROI,加大線上推廣,重視新客ROI,新客留存,老客復購頻率及用戶生命周期貢獻值。 4、用數據論證,以ROI為上限,以留存復購為下限,優化不精細、不精準的線下地推,只對互聯網和金融等高強度工作且長期加班的白領行業企業,進行針對性進場深度地推獲客,并在形式上把容易吸引占便宜用戶的商品1元搶,改換成提升留存復購的優惠券包。 5、運營代表用戶向采購提需求,推動以銷定采,強化商品弱化補貼,組織符合消費場景的一整盤貨,細分引流品;跑量品;利潤品;清貨品等并進行組合,并配合在優惠券策略上進行精益化調整,根據不同毛利率設計不同ROI的品類券。 6、以人效和產出進行評估測算,開始對大量的冗余人員和不經濟的城市進行優化和裁撤。 7、提出保持合理的高速增長,用合理增長來優化成本費用,用高速增長來抵消優化人員和城市裁撤導致的內部士氣下降。        這些策略,迅速產生效果,使得這個階段線上交易額在保持月度復合增長10%的情況下,費用占比開始逐漸的下降。總營銷費用率占比最終降低至20%以內。由于在降補貼的同時保持了增長,線上運營中心整體的工作精神和氛圍都很好,大家感覺開始創造真正的價值,我們所有事情的核心都圍繞公司目標“增收入,降成本”去做,有運營的同事在公司大會上感嘆“我們終于開始像一家電商公司了”。        由于目標更加明確,商品和運營承接力也不斷增強,線上推廣也開始放開手腳去推廣:        應用市場BD合作,新客的ROI是最高的,包括留存和復購也都不錯。新客量是恒定的,到達一個階段維持住,所以需要不斷和各應用市場同時聯合活動。        付費推廣,主要靠吸引用戶的落地頁獲取用戶注冊,送新客券包的形式。在投放的物料,以及落地頁上的商品和文案等布局進行精細化設計,提升轉化率。得益于推廣精細化,商品力和運營力的提升,總線上付費推廣的新客當月ROI從之前的1.X最后優化到2.X。由于線上付費推廣的量是可擴充的,在穩定優化的同時逐步擴量。        廣泛開展BD合作,與其他線上異業APP和QQ支付/支付寶等支付工具,進行聯合活動或者發福利包等。這塊直接帶來的新客絕對數量并不是很多,但是由于其傳播和宣傳的作用較大,可以間接提升在其它推廣渠道的成單和ROI。        第三方平臺入駐,包括美團外賣,餓了么,百度糯米等,通過運營部門根據各平臺特點的有針對性運營,直接產生訂單量和交易額,最高占到公司總交易額的20%。        在地推方面,吸取了之前地推簡單粗暴的問題,由運營和推廣牽頭,把主要地推集中在大中型互聯網企業,如百度,360,騰訊,當當等,以及白領比較集中的金融類等企業,以聯合福利的方式進駐做活動拉新客。新客的質量很高,客單價和次月留存也達到了標準(之前地推獲客的次月留存率比線上獲客差2/3,客單價也低一半)。        這個階段的數據改善還是比較欣慰的,總交易額比前一階段同期增加了近100%,而補貼等線上成本卻降低了70%。整體ROI從前階段的2.X提升到7左右,客單價和月客單價都增長了一倍。沿著“健康增長,降低成本”的方向,一直向好的發展轉變。        不過這個階段好景不長,之后天不遂人愿,公司遇上了資本寒冬,風投們開始紛紛轉向要求短期內實現盈利。雖然到第三個階段已經開始調整策略追求健康增長并漸入佳境,但由于前兩個階段野蠻擴張,確實無法在短期內就實現盈利。面對資金和融資的壓力,公司只好不情愿的選擇壯士斷腕,繼續裁員、關閉城市、停止推廣、放棄增長,不得不進入收縮生存暫緩發展的狀態。        只能說是一切已經開始往好的方向變化,但這變化如果來的再早些就好了。奈何商場如戰場,從來沒有如果這兩個字。 「 推廣上的三點經驗 」 經歷了這三個階段,我也談一下對一些關鍵問題的看法: 1.對于O2O的線上推廣 線上推廣在泛線上零售里最核心的一級指標是符合ROI的新客銷售額和之后的留存復購,因為公司所有的策略和決定都應該是圍繞收入來制定。而相對于新客收入和留存下來持續復購的老客收入,不要迷信沒有質量的新客數量。 擁有好的商品、好的供應鏈、好的運營接下來才是拼線上推廣的前提基礎。這些因素決定性的影響到你的推廣指標,不要為了推廣而推廣,把新客拉進來了卻接不住留不住。 細節上在物料,落地頁,以及推廣活動上,一定以公司定位人群的真實需求為出發點,而不是獲客和供應脫節,需要真正思考這些能給用戶帶來什么?用戶為什么而來?滿足了用戶什么需求和利益點?用戶為什么會點擊下載和下單?從推廣層面上,在利用各種資源進行整合營銷的同時,一定要分析清楚每個渠道和資源的不同特點。 2.推廣與運營的緊密結合 在泛線上零售行業,推廣和運營是緊密結合的。推廣完成的是從0到1,運營完成的是從1到N。沒有運營好的活動,組織好的商品,推廣做起工作來很困難,這邊篩沙子,那邊漏金子。如果運營的能力很強,那么推廣就能事半功倍,用運營杠桿撬動新客的獲取。 反之亦然,推廣獲客質量對運營也十分重要,好的用戶質量是運營能夠順暢的組織各種活動,提升用戶客單價和持續復購。這也是為什么推廣要用新客含復購的銷售額作為考核指標,這樣才能獲取用戶的基本質量,運營才能后續盤活。 3.補貼和消費者的關系 對于消費者的補貼應該是側重于新客補貼,逐步減少對于老客的補貼。對于老客主要是靠商品本身和運營活動等方面來滿足。如果對于老客還過多的補貼,那就意味的公司的商品力和運營力不夠吸引用戶。在活動和大促的時候可以根據情況針對老客進行補貼,但值得注意的是,新客和老客的補貼都要在整體合理的ROI下進行。 「 總結 」        任何的商業模式都不能脫離商業本質。電商也好,團購也好,O2O也好,都屬于線上零售公司,最終的還是要回歸零售的商業本質:成本和效率。對于泛線上零售的公司,最后的核心還是比拼你的商品競爭力;你的供應鏈管理水平;你的內部管理效率;你的人效產出;你的成本控制能力。 這段職業歷程讓我既遺憾又欣慰。       遺憾的其實到了第三階段,我們的運營推廣水平跟過去比進步很大,跟同行比只優不差,跟未來比空間很大,本來形勢大好,結果卻是出師未捷。而且從數據和口碑上來看,我們也確實營造并滿足了一定的消費者需求場景,公司業務模式本身還是很有價值的,奈何卻沒跑過時間。        欣慰則是我個人作為一個十年互聯網推廣老兵,經歷了這兩年,通過親身參與和實踐,能夠跳出自己的推廣專業角色,從全局觀上理解行業特性和企業經營,而不是成敗都稀里糊涂,好不知道好在哪里,壞不知道壞在何處,也算不枉此行。從這兩點上,我要感謝公司,更要祝福公司。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鄭重聲明: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僅作為參考,如果網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處理!

標簽:

食品安全網

上一篇:團體標準《物流誠信共享信息構成要素及交換要求》批準發布

下一篇:傳生鮮電商壹桌網倒閉

相關推薦
  • 聚焦年輕群體的“興趣消費” 茉酸奶推出《
  • 新疆喀什至深圳冷鏈專列啟運 特色水果“走
  • 餐飲冷鏈的特點有哪些?餐飲冷鏈物流服務規范
  • 靜寧縣威戎新區鄉村振興冷鏈物流園項目建設
  • 深圳冷庫出租公司有哪些?深圳冷庫倉庫出租信
  • 江蘇銀寶集團舉行冷鏈物流倉儲項目專家評審
  • 2023冷庫論壇:綠色節能成趨勢,冷倉布局正回歸
  • 投資15億元 麻陽智慧農產品冷鏈物流園項目
返回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