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冷鏈物流業發展態勢、問題與對策
環海冷鏈
一
冷鏈物流標準逐步完善
二
冷鏈物流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三
加強冷鏈物流宏觀管理
冷鏈物流標準逐步完善
和冷鏈物流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01 物流標準<<<<
國家高度重視冷鏈物流發展,在近幾年下發的中央1號文件中均強調要加快農產品冷鏈物流系統建設,促進農產品流通。國家發改委發布了《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推動了冷鏈物流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的出臺和完善。目前,我國已經發布了9項冷鏈物流相關的國家標準( 表1) 。另有冷鏈運輸車輛應用選型技術規范,冷鏈物流企業服務條件評估等6項國家新標準正在申報中。
02存在問題<<<<
我國冷鏈物流業已經獲得較大發展,但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同時也存在一系列問題制約了我國冷鏈物流業健康發展。
表 1 冷鏈物流相關國家標準
03 冷鏈物流成本高<<<<
據調查,我國冷鏈物流成本比普通物流高出40% ~ 60% ,而日本的冷鏈運輸成本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 /3。近年來,隨著能源價格的上漲,冷鏈物流成本也在大幅度上漲。由于農產品價格低、產業鏈條整合度不夠、上下游廠商之間競爭激烈而合作不足等使得降低物流成本成為農產品經銷商的重要目標。然而由于冷鏈設施和裝備水平低,整個物流費用占到易腐物品成本的70% ,而按照國際標準,易腐物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超過其總成本的50% 。據估計,全程冷鏈物流體系的成本大概占到產品銷售價格的50% ~ 70% ,而常溫運輸或者土方法保溫,該比例則只有20% 。由于農產品市場上普遍存在質量信息不對稱的情況[11],有些農產品經銷商不愿選擇冷鏈物流。對于必須選擇冷鏈物流以保證品質的農產品,部分物流商會通過降低冷鏈標準來降低成本以迎合經銷商。由于更重視商品價格,很多消費者寧愿選擇非冷鏈農產品。冷鏈物流市場上的“劣幣驅逐良幣”現象制約了冷鏈物流業的健康發展。
重冷藏、輕冷運
全程冷鏈難以實現
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各地都十分重視發展倉儲物流產業。地方政府GDP政績導向和資本圈地運動,導致了對冷庫的過渡投資。在東部一些省份( 例如江蘇省) ,農產品物流園建設過多,冷藏庫容量過大,已經超出了實際需求。同時,冷藏車的增長卻相對緩慢,冷藏、冷運不能同步增長也帶來了冷藏資源的浪費。目前我國冷藏車只有4萬輛左右,而美國和日本分別為30萬輛和17萬輛,考慮到人口基數,我國人均冷藏車的比重還很低。美國最大 的冷鏈運 輸物流服 務商CREngland目前4萬冷藏車廂,而我國最大的冷鏈運輸服務商為雙匯物流,其擁有1 500輛左右冷藏車。同時,我國冷藏車的制冷技術也沒有根本性的提高,而是大多采用國外的制冷設備,成為冷鏈物流發展的制約因素之一。
技術創新不足
1
冷鏈物流技術創新上,發達國家提升冷鏈化水平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開展物流技術變革: 采用冷鏈友好型的農產品栽培管理技術和產品安全檢測方法; 在產地應用預冷技術消除田間熱,降低農產品呼吸強度,延長保鮮期; 應用自動化冷庫和氣調儲藏技術進一步延長冷藏保鮮期; 冷鏈運輸工具朝著標準化、小型化、多功能化和節能化方向發展; 運用信息技術建立農產品冷鏈物流管理系統,對物流全程進行追蹤和監控,并將產品需求信息共享到連鎖經營平臺
2
而我國冷鏈物流技術創新嚴重不足,缺乏低溫加工、包裝和檢測技術,存在制冷技術短板,冷鏈物流管理和操作人員匱乏,導致生鮮農產品粗放式物流。新型冷鏈物流裝備和技術被外企壟斷。原因在于: 一是國家投入少,政府關注不足; 二是物流企業規模小,農產品冷鏈物流投資門檻高、回收期長,制約了企業是技術創新投入; 三是專業人才缺乏,物流專業人才已被列為我國十二類人才之一
3
在近兩三年的時間內,我國物流專業人才的缺口將會達到60余萬,特別是對于新興的冷鏈物流業來說,人才的缺口將會更大[13]。然而,我國沒有專門的學校與機構培養冷鏈物流人才,人才培養模式都是師傅帶徒弟邊學邊干,而沒有專業系統的培訓。一些理論知識都是20世紀90年代的內容,并沒有包含最新的知識。
環海冷鏈客服電話:400-103-5656
(24小時在線)
點
擊藍字 / 關注我們
Beginning of
Winter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
上一篇:222年的冷鏈物流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