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餐飲老板,疫情3年,新開8000家店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華商韜略,作者丨耿康祁
關于華萊士,有兩個讓人想不到。
第一個想不到,發生在2010年,華萊士的門店突破了兩千家,今日資本、摩根大通等著名風投前往福州總部拜訪,當地官員聽說后不禁感嘆:想不到華萊士這個“洋品牌”,居然是福建的。
第二個想不到,是截至2022年10月份,華萊士已有20091家門店,超過肯德基(9028家)、麥當勞(5548家)、德克士(3000家)三家總和。
兩個想不到的背后,藏著一整套“華氏秘籍”。
01 “奇葩”合伙制
疫情三年,餐飲業的日子不好過。
有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一半餐飲上市公司陷入虧損,全國餐飲店注銷數量達到37.3萬家,其中快餐小吃店占到三分之一。
甚至連肯德基、麥當勞的營收與利潤,都一度同比下滑。一片肅殺中,華萊士卻是個特立獨行的存在。
2021年,華萊士的全年營收與凈利潤,雙雙同比大幅增長超50%。2022年上半年營收28.81億元,同比增長仍然高達16.60%。
艾媒金榜最新發布的《2022年中國連鎖品牌百強榜》,橫跨17個行業,對企業綜合實力要求較高。華萊士在榜單中力壓周大福、星巴克等知名消費品牌,位列第一。
2018年底,成立17年的華萊士剛突破一萬家門店。但從2019年開始,它僅用四年就超越了過去17年的業績,并且還在加速擴張,看不到停下的跡象。尤其是疫情至今,三年間增加了近8000家,占到擴張總量的五分之四。
華萊士的擴展密碼,離不開“奇葩”的合伙制度。
2005年,華萊士只在大本營福建擁有100家門店。但作為創始人的華懷慶、華懷余兄弟,卻雄心勃勃地定下了“奮斗10年,百城萬店”的目標。
這既是“野心”,也是局勢所迫。
當時,僅福州市面上模仿肯德基、麥當勞的洋快餐品牌,就有100多個,總計超過300家店面。在兩兄弟看來,福州乃至福建市場遲早趨近飽和,要活下去,就必須“走出去”。
若依靠直營模式,一家店一家店去開,一是速度慢,二是資金流要求極高。于是,華萊士選擇了省錢省力的“加盟”模式,兩個月就開了七八家。
但沒過多久,華氏兄弟就發現,這些辛苦跑出來的加盟店,要么虧損關門,要么另立門戶。甚至“后院”直營店,也起火了。一些辛苦培養的直營門店店長不甘心只做打工人,紛紛辭職創業。
一番琢磨后,華懷慶明白了這里的道理:
“自己賺2萬元,品牌加盟商卻要虧20萬元,從社會投資來看負18萬。參照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理念,這種模式不產生價值,不能再走下去?!?/strong>
加盟商、總部和店長店員的利益擰不成一股繩,企業顯然不可能長大。
這把華萊士逼上了既不同于直營,也不同于傳統加盟的第三條路:門店合伙制。
于是,華萊士派出在門店工作較久的老員工,組成一個個獨立團隊,鼓勵他們走到各省市自主尋址開店、經營,自負盈虧。
這一模式的特點,就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首先,門店由區域管理人員、店長、核心員工和總部共同出資。原本的店長店員等“打工人”,搖身一變成了“合伙人”。
甚至,門店房東、供應商、裝修公司等利益相關方,都會被拉入伙。當大家“共擔成本風險、共享收益”,也就會共進同退。
華懷慶對此有個總結:“華萊士快餐的門店不是某一個人的,而是屬于一個團隊的。”
其次,華萊士門店的股權及分紅,按照每個人的經營貢獻度浮動分配。
在2010年之前,比較依賴開發選址團隊的“拓荒”,他們能拿到30%-40%的股份。當店數增長到2000家以上,品牌知名度較高時,會更依賴店長、督導、運營經理的參與。因此,開發團隊的股份比例降為20%,而店長、督導、運營經理則增長到30%。
華萊士還規定外來投資份額最多不超過40%,并由總部提供統一門店裝修、品牌運作、物流配送、員工培訓、產品研發等全套支持。
這讓這個“利益共同體”,得以實現標準化運營,真正做到“萬店如一”。
這個模式,在日后被餐飲界尊為“福州模式”,它的核心,就是“門店眾籌、員工合伙、直營管理”的華萊士聯營方案。
華懷慶曾經有個比喻:“華萊士讓每一位員工都成為‘榕樹林’中的一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p>
有了這層關系,華萊士僅要求有意開店者,接受一定期限的培訓和1萬元咨詢服務費。相比之下,肯德基初始加盟費就要30-40萬元。
通過這種“共生”模式,門店利益相關方盤根錯節。不僅開的店不容易倒,且開店越多,區域管理及運營團隊收益越大,干勁越大。
由此,華萊士進入爆發式增長期。2006年,華萊士僅有門店200多家。此后以每年翻番的速度增長,到2014年1月,華萊士超過4600多家的肯德基,以4800家連鎖店成為“國產西式快餐大王”。
由于不需要負擔占到餐飲業收入三成以上的人力成本和店鋪租金,讓華萊士更容易避開禽流感、疫情等“黑天鵝”事件影響。2017年之后,大量夫妻店被洗牌“淘汰”,華萊士則實現了從3000家到6000家,和從一萬家到兩萬家的兩次飛躍。
正如華懷慶所言:“我們能從困難中走出來,也是因為做法和絕大多數人不一樣。”
02 特價123
1987年11月12日,中國第一家“洋快餐”在北京前門西大街正陽市場1號開業。第二天,“肯德基家鄉雞快餐店在京開業”的消息,登上《人民日報》。三年后,另一快餐巨頭麥當勞,也進入中國。
那時,吃上一頓肯德基、麥當勞,是可以和朋友談論一周的“大事”。為了一塊美式炸雞,人們情愿在寒冷的天氣里排隊一兩個小時。
中專畢業的溫州人華懷慶,此時在一個小縣城做會計工作。那個年代,溫州有一句老話“寧愿睡地板,也要當老板”。創業成功,買車買房的身邊案例,在溫州比比皆是。
眼看親朋鄰居一個接一個發財,華懷慶實在按捺不住。他果斷辭去了工作,拿著攢下來的8000元下海。開始的幾年,他賣過領帶、開過鞋廠、擺過地攤,卻都是小打小鬧。
到了二十世紀末,麥當勞、肯德基等洋快餐在一線城市培育了大量的受眾,國內也掀起模仿浪潮。
1996年,一個名叫喬贏的河南人,拎著200萬元,在北京王府井麥當勞對面開了一家“紅高梁”,引起全國關注。各種“挑戰麥當勞”、“超過肯德基”的口號,層出不窮。
華懷慶也看到了其中的商機,但他有自己的想法:“這兩大品牌的主戰場在一線城市,二、三線城市的消費者還只能觀梅止渴。”
2001年1月8日,華懷慶拉著哥哥華懷余湊了8萬元,在福州師范大學的福州師大餐廳,創建了第一家華萊士。
成立之日起,華萊士就將肯德基當“老師”,不僅賣一樣的東西,定一樣的價格、做一樣的活動,而且還學肯德基建了兒童樂園。
多年后,兩兄弟曾回憶過當年的暢想:“華萊士以后要是開上20家店,那日子就就太美啦!到時一人買一輛捷達!”
但沒有名氣的華萊士,前幾個月日均營業額只有2000元左右,難以維持300多平方米的門店經營。更慘的是,來自中國臺灣的肯德基“門徒”德克士,竟在對面開了一家新店,本就不多的店面客流量直接腰斬。
“要么等著死掉,要么殺出一條血路”。
機緣巧合中,兩兄弟在一本書上看到,麥當勞創業初期是一家方便實惠的汽車餐廳小店,和后來印象中的高大上門店,大不一樣。
這給了華氏兄弟靈感,決定“死馬當活馬醫”,直接推出可樂1元、雞腿2元、漢堡3元的“特價123促銷”活動。
做餐飲的同行聽說之后,專程登門勸告:“千萬不能降價,漢堡就應該賣得貴,何況一定會血虧?!?/p>
但結果卻出乎意料——華萊士第一天營業額就翻倍到4000元,第二天達到6000元,第三天突破8000元。
華懷慶至今還記得當年的激動之心:“可以想象,1元至3元的單價能做出超過8000元的營業額,一天下來2000個客單,那是怎樣一種盛況?!?/strong>
但算一下成本,發現同行的規勸也有道理,這次促銷確實是“賠本賺吆喝”。
消費者的歡迎,卻引發了華氏兄弟的思考:一是漢堡、炸雞等產品,市場廣闊;二是,中國80%普通市民的消費力有限,10元一個的漢堡,不是不愛吃而是吃不起。
華懷慶覺得:“既然肯德基、麥當勞,在歐美國家是平民百姓消費。那么,我們華萊士為什么不做中國大眾都能吃得起的‘平價漢堡’呢?”
兩兄弟進一步想到,“一天做10個漢堡要一口鍋,做500個漢堡也是一口鍋。把這口鍋的固定成本平攤到每個漢堡中去,成本差異會有多大?鍋是這樣,座椅、店面租金、裝修投入都是這樣。”
從此,華萊士走上了一條“平價漢堡”之路。為有效控制成本,它無所不用其極。
華萊士的門店選址很有講究,它主動避開租金昂貴的核心商圈和一級路段,76.42%的華萊士開在社區、街邊等人流量密集但租金便宜的場所;它不設兒童樂園,力爭讓每一平方米都用于經營;所有門店采取統一采購、統一設計、統一裝修,以規模來壓縮成本。
結果是,肯德基的“嫩牛五方”剛推出幾個月,全國的華萊士不僅能夠買到類似產品,價格還便宜30%以上。炸薯條、漢堡、雞米花等餐品,僅是肯德基、麥當勞的40%-50%。
直到現在,華萊士活動依然簡單粗暴,買一送一促銷成為日常。2021年6月份美團外賣的銷量榜上,華萊士以超過第二名一倍的3051萬單霸榜第一,足見其受歡迎程度。
在這種模式下,華萊士迅速占領二三線城市,幾乎就是低線城市的洋快餐代名詞。如今,華萊士已成為與沙縣小吃齊名的代表符號。福州追隨“華萊士模式”的餐飲品牌,更是不計其數。
2011年1月,老磨房餐飲董事長吳佳賓在與記者交談時,忍不住提了個問題:“華萊士的漢堡和炸雞,在中國也不能說是味道最好的。但它一年下來也能賣出2.6億多個漢堡和4600多萬只蜜汁手扒雞,華萊士是憑什么獲得這么大成功的?”
對于這個問題,華懷慶的答案很簡單:
“如果說起商業模式,華萊士可能不是最會做漢堡的。但如果說我們靠什么?我們靠的是成本行業最低,性價比最高?!?/strong>
03 永遠的“山寨大王”?
在一次內部分享會上,華懷慶在復盤得失時,自我揭露了短板:
“二十年來,華萊士雖然做到了一定的規模體量,但在產品、管理、服務、品牌等方面,做的還不夠好,存在很多問題。”
這句話里,包含著來自消費者的眾多批評,也包含著創始人的自我反思。
2019年,一則“華萊士打假公告”的聲明出現在網絡。其聲稱,經過一個多月的嚴格排查,已經發現35家冒牌“華萊士”,遍布于山東、河南、河北、廣東、四川等地。
曾經的“山寨大王”,如今深受山寨困擾,不得不出面打假。
更大的麻煩,還在于它的食品安全問題。華萊士聯合創始人、董事長華懷余曾信誓旦旦地表示:“食品行業是良心產業,我們也是盡力做好而已,清者自清?!?/strong>
現實卻是,隔一段時間華萊士就會因食品安全問題,登上熱搜。比如2021年7月,石家莊王先生在一家華萊士門店買了兩個漢堡,回家后卻發現竟是“生肉”漢堡。中消協去年發布的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也點名華萊士漢堡里能吃出蟑螂。
甚至,它還創下3個半月被某城市通報24次的記錄。網友們則因為吃完華萊士經常鬧肚子,調侃其產品為“噴射戰士”、“拉希德華萊士”。
華萊士,無疑在品牌與品質管理上暴露了缺陷。這背后,凸顯出它“大而不強”、“速而過粗”的發展瓶頸。
2013年以來,華萊士的毛利率幾乎沒超過10%,2021年更是低至4.44%。相比之下,中國飯店協會《2020中國餐飲業年度報告》顯示,調研企業毛利率均值為50.08%。
微薄的利潤,與華萊士獨特的商業模式有關,這其中還埋藏著一個隱患:一旦肯德基麥當勞選擇降價,那華萊士便很有可能被消費者頭也不回地拋棄。
2019年5月,面對麥當勞等巨頭下沉及品牌價值弱的挑戰,華萊士找到了曾為蜜雪冰城、晨光文具等一系列品牌出謀劃策的知名咨詢機構:華與華。
后者為華萊士提出的策略是——永遠不與麥當勞、肯德基競爭。
其核心是主打差異化,比如保持低價,不要提價與麥當勞等巨頭形成正面沖突;繼續深耕三四線城市市場,在產品上“麥當勞做牛肉、肯德基做雞肉、華萊士做全雞”。
這的確避免與知名品牌的直接沖突,但卻難以躲開后起之秀的沖擊。
成立于2012年、同樣位于福州的快餐品牌塔斯汀,成為近兩年來最大的“黑馬”。它在過去11個月時間里,平均每天開店超過6家。截至11月20日,其門店數量已經達到3094家,超過德克士位列第四。
深耕下沉市場20多年的“派樂漢堡”,也于2020年突然加速,喊出“千城萬店”的口號。
可見,想成為“下一個華萊士”的品牌,并不稀少。未來價格戰、促銷戰,只會越來越卷。
但對華萊士而言,它追求做大而非做強,也情有可原。因為它獨特的“盈利模式”,并不靠產品賺錢,甚至不靠門店加盟賺錢,而是依賴于產業鏈整合。
華氏兄弟的算盤,打得很清楚。他們認為,華萊士餐廳的瓷磚、座椅到廚房設備,再到雞腿、可樂甚至托盤紙,只要有足夠龐大的采購量,就有足夠優惠的價格。這不僅讓華萊士門店原料成本降5%,而且負責統一采購的華萊士完全可以做更長遠的生意。
以面包為例,華萊士旗下擁有十幾家面包生產企業,這些面包廠除了供應華萊士的需求外,也向其他快餐企業供應產品,每家面包廠的年利潤可達數百萬元。另外,每年光是向線下門店出售白條雞、雞翅等冷凍食品,就能帶來超過三十多億元的收入。
2021年,華萊士通過提供干貨凍貨、經營附屬設備獲得56.35億元收入,占比總收入的99.8%。
華懷慶解釋說:“華萊士的未來,肯定不是今天你所看到的漢堡和炸雞,而是一個開放式的餐飲平臺?!?/strong>
因此,早在2012年華懷慶就決定在全國建立配送公司,支撐起了上萬家門店的貨物運輸。
這意味著,“山寨大王”只是表象。依托2萬家門店及投資平臺進行的產業鏈整合,才是華萊士真正的競爭力。
以產業整合,穩定平價漢堡;以平價漢堡,撬動下沉市場;以合作聯營,帶動門店擴張。最終,門店的擴張又為產業整合,帶來了更多生意。
三者就像三輪車的輪子一樣,缺一不可,卻一直滾滾向前。
華懷慶曾大膽預言:“未來中國的二、三線城市,都會是我們華萊士的市場?!?/strong>按照這一劇本,未來華萊士的競爭者,可能也要用上華萊士提供的原料。
這與在全球100多個國家,擁有數萬個黃金地塊的麥當勞“以快餐賺吆喝,靠地產來盈利”的特許經營模式,有異曲同工之處。
華懷慶分享自己的經商之道:“每個企業的資源都是有限的,企業的資源不要指望靠自己去創造,要靠企業外部整合?!?/p>
說白了,就是借助“杠桿”撬動資源。無論是華萊士的合伙眾籌還是產業整合,都有以極低的成本撬動極大資源的“巧妙”設計。
這是一個獨特的商業模式,它建立的基礎,是中國獨特的巨大市場。維系它的,是華萊士巧思設計的合伙眾籌、低成本戰術和產業整合。
借助巧妙的杠桿,它真的以低成本撬動了大市場,成就了萬店之王和深入產業鏈的生意。但商業上的杠桿,卻有另一重意義:
它是不是足夠結實,華萊士在品質、品牌和盈利能力上的那些隱患,會不會在某一個小小的瞬間,被杠桿放大為整個體系的連鎖反應?
比起更多的門店,更精妙的產業鏈構思,這恐怕是“萬店之王”華萊士最需要補上的一課。
參考資料:
[1]《華萊士10000家店的底層邏輯和頂層設計》壽文彬整理[2]《華萊士突破20000家店,揭秘背后神奇的合伙制》餐飲老兵[3]《華萊士“潛伏”》今日財富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