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機器人再掀新浪潮!距離取代人工還有多遠?
時間:2023-01-07 23:19:57來源:food欄目:餐飲美食新聞 閱讀:
餐飲業正向著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在智能化領域,大家討論得最多的就是機器人的應用。餐飲機器人的應用現狀如何?未來可以取代人力,更好地服務餐廳嗎?
3月7日,碧桂園旗下的千璽機器人中餐廳在廣州舉辦了一場盛大的體驗活動:由迎賓機器人、烹飪機器人、送餐機器人、咖啡機器人、冰淇淋機器人等十余款炫酷機器人組成的“天團”組合亮相,引發行業熱議。△圖片來源:碧桂園官方微博值得一提的是,這并不是碧桂園的第一家機器人餐廳,更不是餐飲界第一家機器人餐廳。近幾年,隨著碧桂園、擎朗、普渡等企業不斷加大餐飲機器人產業的布局投入,機器人頻頻出現在餐廳,一步步拓寬餐廳服務的邊界。一場模式上的顛覆似乎要來了。機器人熱潮再次來襲,這次不僅是噱頭
實際上,餐飲機器人早在十年前便掀起過一波熱潮,但這波浪潮最終卻以一地雞毛收場:2010年,濟南某自助火鍋店首現機器人送餐,兩年后便陷入傳銷風波關門了;2011年,深圳、上海兩地出現可炒菜的機器人;2015年重慶出現一家大排長隊的機器人火鍋店,其傳菜機器人是圓滾滾的卡通熊機器人,很多顧客沖此而來,但開了一陣時間后,顧客的熱情褪去,餐廳也關門了。多年以后,沉寂了一段時間的餐飲機器人,又邁出了探索的新一步——機器人不再是僅用來吸引眼球的噱頭,而是開始探索與餐飲服務的實際結合。近幾年巨頭的紛紛入場就是最鮮明的例子。2018年的時候,海底撈在北京開了一家黑科技餐廳,投資一億,就餐等位區設計成互動電影院,1000多平的用餐區采用了機械手臂取材、機器人傳菜,與人工服務相輔相成,探索服務邊界。截至今日,海底撈全球餐廳中實用的送餐機器人,已經達到了上千臺。△圖片來源:海底撈官方微博2018年,盒馬鮮生第一家由機器人上菜的無人餐廳也落座上海,這家無人餐廳也將全方位的采用機器人來實現配餐與送餐。阿里也開設了機器人餐廳,店內沒有服務員和收銀員,顧客自己點菜后,刷臉支付后就可取餐。
同年,京東首家X未來餐廳則在天津開業,采用了智能化后廚、自動駕駛傳菜機器人等,而后第二年,其機器人奶茶店也在北京開業。2021年,繼第一家全體系無接觸的千璽機器人餐廳開業之后,碧桂園已成功運營近80家機器人餐廳,投放單機設備583臺。餐飲機器人的普及,依舊很遙遠
據了解,國內餐飲機器人的銷量近兩年正在迅速增長。2020年底完成C輪融資的上海擎朗,其研發的送餐機器人截至2020年10月,已與10000多家B端客戶合作,服務8000萬+人次,與65%的百強餐飲品牌達成了合作。穿山甲機器人餐飲機器人大區總監張利強也透露,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送餐機器人行業銷量幾乎有1萬臺左右,預計2021年銷量可達2~3萬臺。△圖片來源:品牌供圖 普渡科技送餐機器人《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19》指出,2019年我國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同比增長約33.1%,高于全球服務機器人市場增速。2020年獲得B輪融資的餐飲機器人企業——深圳普渡科技相關負責人稱,目前來看,餐飲機器人的滲透率僅為千分之一,而理論上來看,有60%的餐廳可以使用送餐機器人,意味著行業至少擁有600倍的增長空間。而根據中國產業信息網數據, 目前商用服務機器人市場滲透率僅為3%,其中送餐機器人滲透率還不到1%,可見,機器人要在餐飲業普及還很遙遠。機器人在餐飲業的腳步為什么邁不大?原因主要有3個:1. 無法實現全自動化,功能相對單一 上海盒馬機器人餐廳店員曾透露,該餐廳目前只能實現廚師烹飪之前的簡易無人化操作,而且送餐過程中如果出現客人不在座位或機器故障等現象,仍然需要與人力運營有機結合才能保障餐廳有序經營。此外,受到技術的限制,目前的餐廳機器人大多功能都比較單一,有些只能指路咨詢,有些只能點餐送餐,顧客如果需求再多一些,基本會處于“當機”狀態。△圖片來源:品牌供圖還有一些專門研發的烹飪機器人,也只能專注某一種功能,如炒鍋機器人、煲仔飯機器人、粉面機器人、早餐機器人、咖啡機器人、煮面機器人……中餐飲食文化豐富多彩,烹飪方式更是花樣百出,單一技能的機器人并不能滿足餐廳的大部分需求,也因此,當前中國餐飲業對機器人的嘗試,大部分還集中在火鍋燒烤之類無需復雜菜式容易流程化的餐廳,比如海底撈在北京的智慧餐廳,機器人在這類餐廳需要參與的環節僅僅是配菜、傳菜等簡易的食品準備環節。2. 缺乏人性溫度,與顧客仍有距離感 “之所以喜歡海底撈,是因為他們的服務讓我覺得很治愈。不管壓力多大心情多差,跟服務員小姐姐嘮嘮嗑就能讓我忘記煩惱?!毕M者小劉在選擇餐飲店的時候最看重服務,“但是機器人服務冷冰冰的,讓人感覺少了很多人情味兒。”有時候,機器人聽不懂顧客的方言,也會給溝通造成一定的障礙。△圖片來源:紅餐網攝人類說到底還是情感動物,需要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機器人餐廳可以獵奇,但如果成為常態,沒有任何人與人的交流,很多消費者并不十分樂意接受,轉而會選擇更有人情味的餐廳。3. 購買成本較高,維修養護成本也高 紅餐網(ID:hongcan18)在某機器人采購網上搜索“餐廳機器人”,發現根據不同的功能和大小,機器人的價格從幾千到幾十萬都有,功能越多價格越高。而這些機器人,大多只能做點餐、送餐、迎賓等基礎功能。如果以一個機器人使用壽命5年來說的話,相比一位月薪3千的服務員價格,優勢并不太明顯。△圖片來源:機器人總動員除此之外,餐廳一旦采用機器人,后期的維護保養成本也普遍較高。對很多真正希望用機器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餐企而言,在機器人實現大規模生產前,成本還是過高了。餐飲機器人的未來明朗,但長路漫漫
紅餐網曾經報道過餐飲界招工難的現象:未來數年,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和就業觀念的轉變,餐飲業會面臨長期的人力短缺困境,尤其是服務員、廚師等崗位。餐廳使用機器人的優勢顯而易見,續航時間久,可以滿足傳菜員、服務員的排班,不怕苦不怕累,能夠任勞任怨地工作。千璽集團的機器人餐廳最快能夠做到20秒出餐,這對很多餐企而言十分誘人,特別是快餐、簡餐等特別注重高峰時段效率的品類,能大大提高翻臺率,也就意味著營收的增加。△圖片來源:擎朗智能公眾號基于此,云啟資本董事總經理陳昱對餐飲機器人的未來很樂觀,“未來中國一定會出現勞動力短缺、用工成本上升問題,而藍領勞動力有多少,服務機器人的市場就有多大,他們的比例將是1:1?!?/span>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送餐機器人行業銷量幾乎有1萬臺左右,預計2021年銷量可達2-3萬臺。有業內人士向媒體透露:在大眾點評上有400萬個餐廳,機器人哪怕僅滲透10%,就可以擁有40萬個點位。關于餐飲機器人未來的發展方向,陳昱表示,“未來的餐飲,一定是數據化、智能化的,餐飲機器人不僅要提升溫情度,也要在人性化定制上下功夫?!?/span>△圖片來源:電影《機器管家》“機器人和人不是替代關系,而是工作伙伴。”擎朗科技公關總監池曉敏告訴記者,“讓服務員從最基礎繁瑣的傳菜、跑腿兒工作中釋放出來,有精力去做更好的后續服務——尤其是在最繁忙的就餐高峰期。機器人和人之間,其實是互相合作的關系。”池曉敏表示,不同于早些年笨重的餐飲機器人,現在的機器人越來越講究實用性和人性化定制,解決餐廳經營的實際問題。除了解放人力外,機器人還可以很大程度地降低前廳后廚的錯誤率,以及經營過程中的食品安全風險。對于機器人的成本問題,池曉敏透露,擎朗科技目前已經根據餐企的需求,研發了高級配置和基礎配置的機器人,分別對應不同的價位,餐飲機器人不僅可以出售,也可以租賃,在租賃期內,公司還會負責維修的費用。“未來,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及機器人的進一步應用,成本這一塊也會逐漸降低的?!?/span>結 語餐飲行業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是不可阻擋的趨勢,然而機器人產業產業的發展情況、成熟度、產量而言,尚不足以支撐其在餐飲業的普及。如何提高餐飲機器人的開放普及程度,讓其創造更高的價值,這是通向未來的道路上最重要的一環。想了解更多餐飲機器人和智能設備的內容嗎?
3月30日,由央廣網、紅餐網和Hotelex上海酒店及餐飲展聯合主辦的“2021中國餐飲產業峰會暨首屆中國餐飲產業紅牛獎盛典”將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盛大召開。
屆時會有超1000位餐飲創始人、高管以及相關產業的精英們集聚一堂,共同探討餐飲產業生態如何共享共生,其中多個重磅議題就和餐飲供應鏈有關,報名參會吧!
本次峰會還推出了“中國餐飲產業紅牛獎”盛典,獎項包括“2021年度中國餐飲產業卓越機構”“年度中國餐飲產業影響力品牌(企業)”“年度中國餐飲產業領袖人物”三大類,其中就包括“年度中國餐飲智能設備機構TOP10”。3月30日,獲獎名單將揭曉,敬請關注。長按或掃描以下二維碼,即可報名~
▼
延伸閱讀
巨頭紛紛殺入!餐飲機器人時代來了?
疫情下的餐飲機器人,從噱頭到實用
智能機器人公司喜獲億元融資!
內容交流/采訪/轉載 | 微信:hongcw66商務合作 | 電話/微信:13265099024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鄭重聲明: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僅作為參考,如果網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處理!
標簽: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