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對談| “排隊王”如何持續創造排隊?
時代不同選擇不同,階段不同方向不同。
當老牌“常勝將軍”與新生代“排隊王”在同一個舞臺碰撞,面對當下困惑的復盤與未知前路的探索,他們有著截然不同的思路。
兩場圓桌對談,江邊城外聯合創始人孟洪波、張亮麻辣燙聯合創始人姜佰東、何勇集團副總裁劉鵬、費大廚辣椒炒肉創始人費良慧,小放??偨浝?/span>張志民,破店肥哈燒烤聯合創始人黃青杰,6位嘉賓分別從不同位置出發,先后歷經品質、服務、產品、員工等多個維度的考驗,試圖尋找品牌發展的通用平衡點。
總第 3373 期
餐企老板內參 內參君 | 文
品牌如何穿越周期?
“網紅”如何變“長紅”?
孟洪波:
品牌延續的時間長短與幾個因素有關: 第一,誠信。無論對員工、市場、客戶還是合作伙伴,誠信是最重要的,如果信任度被打破,那品牌的生命力一定不會太強;第二,對未來市場的前瞻性預估,一定要想在市場前面,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把地基挖好,把糧食儲備足,應對風險的能力就會更大。
姜佰東:
每個企業跨越的周期都差不多,從初創、野蠻生長到成熟。穿越周期的第一點,目標不能太大。按加盟企業來說,比如預計今年加盟一千家,目標可以設定1200-1500家,設定2萬家就不行,要讓商業模式和實際目標匹配;第二點,懂得克制。不能三心二意,不能盲目發展,不能拔苗助長,不能試圖牟取暴利。雖然極致競爭已經壓縮企業的重組淘汰周期,但企業也不能違背春天播種和秋天收獲的基本原則。
劉鵬:
1家店、50家店、500家店、1000家店,面對的“坎兒”是不同的。在這個過程中,文化的宣導和傳承是非常重要的,無論在什么階段,發展到多大規模,都要抱著我們是一個小公司、是一個初創品牌,時刻保持居安思危的心態做每件事,在這種心態下,每個投資、每個門店都會被看得特別重。
成本管控、人員架構盡可能扁平,讓成本降下來,注重現金流?,F金流是唯一評估品牌如何發展下去,老店如何維護、資產如何配置、新店是否要投資的關鍵點。
費良慧:
一個品牌要長紅,核心源于創新。對于一個原創品牌和品牌創始人而言,一味地模仿就是毒藥,短期內雖然能看到效果,但這是一種懶惰,它會扼殺團隊最重要的基因,這對企業文化是致命的。所以要做一些開創性的事情,不斷地把創新植入公司的DNA。
張志民:
小放牛創立于1991年,從1991年到今天都依然在排隊。為什么排隊了31年?要想長紅,不能靠運氣,更不能過分地依賴營銷,這都是短期的網紅。更多的還是要打造核心競爭力。服務和產品是兩個核心,把根本抓住,長期不斷地優化升級、創新迭代,甚至是顛覆自己,才能保持長紅,才能不斷地立于潮頭。
黃青杰:
創新這個詞很廣泛,很多人都談創新和營銷,破店肥哈排這么長的隊,氛圍是我們的核心。我們能不能長紅,就看能不能在“氛圍”這個點上有不斷地突破,給顧客帶來更深層次的情緒價值。
每一家能排隊,能做得好的餐飲企業,都有自己的獨特秘籍,不一定你能學得會,就算告訴你“秘訣”也不一定能做得好。一個品牌能否長紅,關鍵就是要把核心壁壘塑造得更好。對于我們來說,就是要把“氛圍”打透。而好吃、衛生、服務,這是做餐飲人最基本要做到的事情。
“常勝將軍”內探,
關注管理提升、人才建設
孟洪波:
江邊城外曾在2014-2015年間經歷過營業額瓶頸階段,公司希望加快發展速度,但員工相匹配的驅動力并不能滿足,生意越好員工越累。于是,2016年江邊開始實行承包制。
不同于大多企業的承包概念,江邊的承包制是與員工“對賭”,在不需要員工投入一分錢的前提下,當利潤達到目標時,員工便可與企業進行利潤分紅。談錢不傷感情,我們不提倡忠誠度,只提倡信任度。
2016年后,承包制為江邊創造了很大紅利,員工的積極性也有了非常大的提高,大家打心底里覺得是在給自己干。留住人才、留住人心才是最重要的。
姜佰東:
人才機制就不說了,每個企業都差不多。第一個建議,以前是單店和單店的競爭,現在是品牌和品牌的競爭,也是老板格局和人的競爭。留人的過程中,老板不能懂得太多,少懂一些,盡量讓大家多發揮一些。第二個建議,是舍得分錢。舍得分錢并不是和能力不成對比,要相對成正比,讓雷鋒別吃虧。量寬足以得人,輕財足以聚人。
劉鵬:
原先大家更多的是著重于怎么擴張、怎么開店,但是這三年中,我們做得更多的是內部架構調整和改革。
我們提出了五個配位:品格配位、認知配位、能力配位、勤奮配位、薪資配位。我們這三年中,主要是價格優化、人員梳理、薪資這部分的調整。門店做得最大的動作就是,把原先大占比的固定員工調整為小時工,這個動作讓人力成本有比較合理的范圍控制。我們做這個動作的時候一直在擔心,原來的好員工如何保留,小時工是否會有不穩定的情況。但實際上,如果說整體門店運營和成本、利潤比較好,能夠給大家比較好的保障的情況下,這部分動作對我們的影響并不是特別大。
“排隊王”外拓,
擴區域經營如何瓦解陣痛?
費良慧:
費大廚開店把粉絲的留言看得很重。我們走出長沙,第一站深圳、第二站上海,業內叫熱點人群,喜愛自己品牌的、接受自己菜系顧客越多的地方,是我們的首選。
我們跨區域經營成功的關鍵點,第一是自身基因,第二是專業大廚現炒。我自己本來就是大廚,自己做湘菜大廚是天下第一,有這種自信,所以無論食材,還是大廚手藝,我們很有信心贏得北京、上海等一線市場顧客的認可。
張志民:
《孫子兵法》說,“先勝而后求戰”,生意好不能靠運氣,要靠自己的實力,或者靠精心的準備,它一定會好。
小放牛進入北京是對服務進行了很多創新。比如小放牛提供編小辮的服務,我們創造了這種服務的需求;再比如提供免費的冰淇淋,周六、日免費發放一千多個,不管是就餐還是不就餐,都可以領。此外,小放牛還有魔術表演和小丑表演,這個在餐飲業也是沒有的,小放牛還率先提出了“服務不滿意免單”等等。
差異化的獨特服務,形成了巨大的競爭力,也自然而然地吸引了一大批目標群體,這是經過精心準備和設計的。
黃青杰:
破店肥哈和費大廚有點像,我們出沈陽,第一站也是深圳。我們也做了調查,哪里東北人多一點,哪里包容性比較強一點??鐓^域經營這件事情,開始大家覺得非常難,我們到深圳的時候也有點“水土不服”,不適應這個城市的節奏,營銷打法、選址、管理等等都不同?!氨R未動,糧草先行”,到一個城市首先要做一些調研和工作,后期經營上才會比較容易。
2023年餐飲人要關注什么?
還能捕捉哪些機會?
孟洪波:
第一,對大眾餐飲來講,價格帶在100元左右其實是最大的競爭點。逐步放開后,商場店空鋪率很高,將來一定是快餐上樓,很多小門店從B1開始逐漸往正餐樓層轉,對大平米的門店需求會越來越少,購物中心可以切割更多小商鋪出來,提高坪效。
但對于傳統餐飲的威脅,就是未來傳統正餐層人均100元已經變成高消費了,而且顧客可選擇的品類、口味也會更豐富。
第二,大餐飲的回歸。對于社會餐飲,大餐飲未來一定會回來,從單品化的趨勢逐漸轉回到多元化。做大而全的階段,行業普遍認為小而精是突破口,是成本結合的好點。但真到了購物中心或者到商業街,只有單品店可選擇,反而缺炒菜、缺集合性門店了。
姜佰東:
第一,從加盟角度來看,向好是肯定的,但是我們不建議過于盲目樂觀;第二,加盟數量、投資數量會增加,但門店不一定有報復性消費。
雖然今年有很多小店被pass掉了,但剩下的都是品牌競爭力極強的,投資人也還有很多。如果真的消費降級,以前投五十萬、八十萬的現在就降到了二十萬、三十萬,你是否能承接的???關鍵就是這三年的基本功是否練好了。
我們要清晰地知道消費者想要的是什么,消費在降級,競爭在升級。我們清楚C端消費者要的是口味、服務、衛生、性價比、體驗、超值;B端的加盟商要的是哪個品牌性價比最高、誰能幫我賺到錢,那我就和誰合作。
資方已經準備好投資了,你是否已經準備好承接了?如果準備好了,2023年一定會向好。
劉鵬:
疫情三年,改變了顧客很多消費、生活習慣上的變化。餐飲商業在往臨街社區的渠道走,包括我們自己也在嘗試下沉市場以及社區門店的店型,并非只有去購物中心才能吃到品牌,享受到比較好的環境和體驗。如今就近的小商圈也能滿足需求。因此接下來,商業和社區結合的渠道開店可能會更適合一些。
盡管投資人會控制投資額,但整體利好?!,F在無論是投資人也好,還是直營開店也好,都是比較好的契機,找一個靠譜的后臺、平臺實力強的品牌去創建自己的工作和門店事業,應該是比較好的機會。
費良慧:
我認為現在、接下來都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期?,F在又能考驗團隊,又能夠未來可期,我相信大家的內心是愉悅的,對未來也是充滿信心。對于費大廚而言,不忘初心,堅定不移地推進自己的全國戰略,實現我們的愿景——成為全球的第一湘菜品牌。
張志民:
“初心”很重要,小放牛的初心是要做中國最好的服務企業,面向將來,我們還是聚焦“服務”,集中精力和資源打造中國最好的服務,通過不斷地創新,讓更多的客人去滿意、驚喜、感動。服務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是永無止境的。當你能夠做到最好的時候,不只是對顧客、對員工,甚至對行業,對社會都是一個巨大的價值和貢獻。
黃青杰:
全國性的戰略目標依然是我們接下來的主要規劃,通過北上廣深,逐漸往下延伸。鑄造好整個品牌的核心壁壘,這取決于我們未來能開多少店,能開到什么樣的質量。以前破店肥哈有一部分加盟,有一部分直營,今年我們把加盟全部停掉了,決定沉下來做直營,把核心壁壘鑄造得更高,未來開出一些更有品質的店。
現在可能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候,但我們對明年、后年有很大信心。樂觀但不盲目自信,對內看我們有什么再去做什么,沒有的就少做一點。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