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虧損、閉店、退出:深扒14家品牌的衰敗和消亡1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餐企老板內參(ID:cylbnc),作者:余從,頭圖來自:視覺中國
2022年下半年,餐飲持續受創,又有新的一批餐飲品牌關店和消失,不過原因不盡相同。
有的品牌被集團戰略放棄;有的品牌深陷品牌商與代理商利益糾葛;有水土不服的海外品牌鎩羽而歸,也有資本停止輸血的明星企業;有昨日網紅烘焙企業,也有今日風口上的預制菜門店。有的徹底出局,有的還想卷土重來.......
他們經歷了怎樣的過程,背后又有怎樣的故事?聽內參君一一深扒和分析。
一、集團戰略放棄
1. COFFii & JOY
今年11月,百勝中國在2022財年財報發布會上表示,將逐漸淡出直至中止旗下獨立咖啡品牌 COFFii & JOY 的運營,專注于發展主打快速便利的K Coffee及正宗意大利咖啡Lavazza。
COFFii & JOY 的淡出其實并不令人意外。作為一個2018年開發的品牌,其發展速度并不盡如人意。
根據百勝2020年和2021年年報,其門店數量從42家減少到36家。同時,20~30元價格帶的競爭已經日趨激烈,COFFii & JOY卻并未建立起較強的品牌認知和市場地位。
作為對比的是,百勝2020年才引進的正宗意大利咖啡Lavazza,截至2021年12月31日,門店數達到58家,而其主打的地道意式體驗市場上相對稀缺,在30~40元的價格帶具有強勢地位。按照規劃,Lavazza將在2025年沖刺1000家門店。
同時K咖啡也在快速便利上也更勝一籌,截止2022年上半年,肯德基的“K COFFEE”已擁有了超8500個布點。K COFFEE 在2021年全年的銷量則超1.7億杯。十一期間推出的外帶速取窗口KFC TO GO,還提供不到10元錢的精品SOE咖啡。
戰略放棄 COFFii & JOY ,反而是投資回報更好的決定。
2. 喜小茶
比起 COFFii & JOY 的讓位,喜小茶的關閉就有更多功成身退的味道。11月初,喜茶確認喜小茶門店關閉,并宣布準備在非一線城市以合適的店型開展事業合伙業務。
喜茶在《這一次,我們想認真聊聊喜小茶》的推文中曾表示,喜小茶沒有“對準下沉市場”的動機,而是在產品和價格帶上“探索更多合適的可能性“。但毫無疑問的是,喜小茶平價的定位和空間設計,也讓它能夠走向街邊。
喜小茶也曾獲得了不錯的業績表現,《喜小茶一周年小報告》顯示,創立一年,就在廣東6大城市開出22家門店,全年賣出飲品超過280萬杯。
今年2月喜茶降價,全面告別30元,產品售價接近二三線奶茶品牌產品的價格。喜小茶在五月跟進了降價,9元奶茶、11元奶茶、新品不超過15元,但無疑削減了自己的利潤空間。
除此之外,“喜茶GO”模式跑通,成為門店加密的主力。和大店相同產品相同,喜茶GO有著更輕的模式,選址更加靈活,可以入駐社區、寫字樓,獲得更下沉的流量入口。
因此,原先需要喜小茶承接的市場,被喜茶用原本的產品、喜茶GO的店型承接了。而在非一線城市的下沉市場,開放加盟,也需要更加成熟、更加標準化的模式。
二、品牌方合作方陷利益糾葛
1. POPEYES
2020年5月,號稱北美神級炸雞的 POPEYES再度入華,在上海淮海中路開設了第一家旗艦店,曾一度引發7、8個小時的排隊場面。不過今年8月9日,POPEYES集中關閉了位于江浙滬的7家門店。
POPEYES 關店的原因,在于品牌方和之前的合作商掰了。POPEYES 隸屬于 RBI 集團,旗下還擁有漢堡王咖啡、TIMS兩個餐飲品牌。2012年,TFI 集團 將 RBI 旗下的漢堡王帶入中國市場。2020年,TFI 再度推動 POPEYES 入華,計劃未來10年在中國開1500家門店。不過兩年的時間,只開出不到10家門店。
2021年底,這對合作多年的老朋友出現了一些商業糾紛。RBI 在財報中透露,“將支付1億美元以解決這場糾紛,并讓我們能與新的主特許經營商一起在中國發展”。
謎底在8月10日揭開,Popeyes中國的新操盤手是笛卡爾資本(LLC)。交易仍需要各方最終批準。RBI對此表示,新舉措有助于Popeyes品牌的增長戰略,以增加其在全球主要市場的影響力。
笛卡爾資本也是TIMS中國的大金主。2019年,RBI和笛卡爾資本聯手設立的合資公司TIMS中國,截至今年第三季度,已經開出了486家門店。
RBI TFI 和笛卡爾資本間錯綜復雜的關系(簡化版)
2. Lady M
同樣陷入利益糾葛的還有 Lady M。今年7月,Lady M內地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公告稱,中國內地所有實體門店將于2022年9月中止運營,此舉是應品牌方的要求不得不做出的安排。
Lady M 是2001年創立于美國紐約的高端烘焙品牌,以千層蛋糕最為出名,Lady M中國代理商為順利園上海商業經營管理有限公司,2017年將品牌引入中國內地,但雙方的許可合同于2022年到期,品牌方決定不再續期。
Lady M 在英文稿中提到,后續品牌計劃通過100%直營的方式開展中國業務。根據彭博社的報道,Lady M在年中的一輪融資中籌集2000萬美元,消息人士稱,籌集的資金一部分將用于在中國開設更多門店。
在接受36氪-未來消費的采訪中,Lady M 的中國區高管也強調并非退出中國內地市場,三月就已經發布了不續約的通知。
在“直營門店都會重新選址開店嗎?”的問題上,Lady M表示,我們與現有業主方保持著良好的溝通,將在充分尊重業主方的前提下安排后續工作。
11月初,La Repete空降上海,首批五家門店均位于Lady M物業舊址,產品均主打法式千層蛋糕。不少人猜測,La Repete是原代理商開出的新品牌。但門店的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證顯示,經營者為下午時光(上海)商業經營管理有限公司,與順利園并無關聯。
工商信息顯示,下午時光背后的法人代表、大股東為李上鎮,持股65%,是如涵控股聯合創始人、董事。另一位股東、監事黃榮榮,持股10%,同時是有贊的聯合創始人。
明亮公司分析認為,順利園作為Lady M的原代理商,很有可能簽有競業協議,無法直接在原門店重新開新品牌,因此將部分門店租約、相關設備技術和設備提前轉移給第三方下午時光。
截至目前,距離通知合作方不續約已經8個月,門店關停也有2個月,Lady M并未開出一家門店,舊址反而被 La Repete 搶占了。內參君認為,Lady M與原代理方的嫌隙巨大,實際上也并未做好全面承接中國市場的準備。
三、外企水土不服
1. Dunkin 咖啡
今年11月,菲律賓餐飲巨頭快樂蜂宣布,將中止其在中國的Dunkin咖啡業務。主要原因是合作伙伴終止了和該品牌一項始于2015年的特許經營協議。
Dunkin是全球最大的咖啡和烘焙食品連鎖品牌之一,2015年,快樂蜂與唐恩都樂簽署合作協議,獲取在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北京、天津、河北等地(不含江浙滬)的獨家經營權。當時,快樂蜂十分看好Dunkin的業務,計劃在20年內開設1400多家分店。
在中國,Dunkin存在感并不強。根據日經亞洲的說法,七年后,快樂蜂迄今為止只在北京開了7家分店。如此的發展狀況,似乎也并沒有什么值得續約的必要。
Dunkin也并未徹底退出中國市場,在2014年,Dunkin與食鄰餐飲集團簽約,后者擁有上海、江蘇、浙江的運營權。
Dunkin華東的公眾號和小程序顯示,其在上海擁有7家門店。Dunkin華東的發展亦不如預期,協議原計劃增設逾100家門店。
至于Dunkin集團,2020年12月Inspire Brands Inc. 以88億美元完成了對Dunkin品牌和 Baskin-Robbins(芭斯羅繽/31冰淇淋)品牌的收購,包括債務在內的交易總價為133億美元。
2. 花丸烏冬面
2022年8月,吉野家在臨時報告書中公布,旗下品牌花丸烏冬面將全面退出中國。上海的花丸烏冬面運營子公司最早將于2022年內清算。
花丸烏冬面2011年進入中國,首店開在上海美羅城。日經新聞報道,花丸烏冬面在中國最多于青島、武漢、深圳等5個城市開有店鋪,全盛時期曾有37家門店。
吉野家在報告中,將花丸烏冬面的惜敗歸因于沒有抓住中國當地的需求,店鋪網絡不斷擴大導致盈利能力逐漸惡化,由于新冠狀疫情爆發,顧客人數減少也影響業績。除了中國市場,此次報告還明確了花丸烏冬面將清零海外市場。
吉野家主品牌也在中國吃不開。中國的吉野家門店由和興集團和日本吉野家總部分別經營。和興集團主要為北方市場,南方市場由吉野家母公司直接運營。
2017年和興集團在中國的凈利潤一路下跌,2022年初從港交所退市。和興集團近年來開展一系列堪稱“激進”的轉型嘗試,比如入局新零售戰場賣起了預制菜,還推出了小火鍋。
錦江餐飲轉讓上海吉野家近10%股權的新聞也披露了上海吉野家的發展狀況。2022年上半年,上海吉野家實現營收863.57萬元,凈利潤虧損534.94萬元,負債為2281.56萬元。此外,錦江酒店在2022年半年報中提及,由于上海吉野家連續虧損,錦江酒店對其長期股權投資減計為零。
3. 龜丸制面
烏冬面的命運都格外相似。日本面食巨頭東利多旗下的龜丸制面,也在8月關閉了所有大陸門店。
丸龜制面2012年進入中國市場,計劃入華 5 到 7 年開出 1000 家。據明亮公司統計,丸龜制面的中國內地門店數在2020年達到最高,為45家,此后不斷閉店下滑。
日前,東利多再次宣布,丸龜制面將再次進駐中國市場,最早在2023年內開設樣板店,目前正在和新的合作對象進行協商。
與丸龜制面不同,5年前被東利多收購的香港米線連鎖譚仔國際,在2021年10月于港交所成功上市。歐睿國際數據,2020年譚仔國際占據香港亞洲粉面專門店市場最大份額,份額接近六成。
譚仔國際亦在布局大陸市場。中期業績(截至9月30日止六個月)顯示,譚仔國際中國內地擁有17家餐廳。上半年放緩了中國內地的拓展步伐,正努力改進,使業務盈利。已審視所有正籌劃開設的餐廳,并選擇只在具策略性的地點開業,例如廣州及其他二線城市。
未來丸龜制面將以何種形式重回大陸市場,譚仔國際是否會參與其中,后續我們將進一步關注。
4. 卡樂星
消失的品牌還有上??沸恰?1月21日,它關閉了上海浦東嘉里城的門店。這意味著卡樂星在上海的所有直營門店都已經停止營業,中國市場僅剩3家加盟店。
卡樂星主打“純正的美國風味漢堡”。2009年,卡樂星和面包新語合作進入中國,2015年開放區域加盟,爭取快速開店。但事與愿違,其中,2011年卡樂星進入福建市場,但不到4年就悄然閉店。
內參君希望就關店和后續發展的信息致電卡樂星中國,電話無人接聽。而根據此前上觀新聞的報道,后續卡星樂也沒有再開業的計劃。
實際上,卡樂星的合作方面包新語近些年來發展也不順利,自16年開始,面包新語就不斷傳出多個城市閉店的消息。并因食品安全問題被處罰。面包新語也以區域加盟的形式拓展中國市場。目前開放青島、寧波、廈門等地,工作人員稱門檻為600萬。
四、資本輸血斷檔
1. 時萃咖啡
今年11月初,時萃咖啡十幾家線下門店幾乎一夜全關,目前在營門店只剩下了佛山嶺南天地店。時萃起家的小程序商城,也于10月21日悄然關閉。
時萃曾經是資本的寵兒,靠著平價精品咖啡、瞄準年輕人、訂閱制咖啡模式,曾先后拿到5輪融資。但去年7月獲得近億元融資后,并無新融資進賬的消息。線下門店的關閉或許與現金流壓力有關。
2020年,時萃開始布局線下門店。曾有報道稱,眾多投資機構給時萃的單店估值已超1億元。不過,線下門店的定位一直在不斷變化,從小型自提體驗店、到精品咖啡店,到后期變為出片的網紅店,賣起了蛋糕甜品和Brunch簡餐。
如此大幅度的變動,也可以從一個角度說明,時萃線下的門店模型并未跑通,線上線下一體的故事將破滅,估值會面臨大幅度縮水,也會影響后續的融資。
同樣,今年咖啡賽道的投資方向也發生了轉變,投資重點轉向區域咖啡品牌,這些品牌的產品能力和盈利能力得以初步驗證。同時,今年的咖啡投資無論是投資金額還是投資頻次,都呈現出下降的態勢。
和時萃咖啡一樣回到線上的還有魚眼咖啡。曾經的三里屯網紅、轉向咖啡豆烘焙的魚眼咖啡,2017年重回線下,在上海北京開出直營店,并在2019拿到數千萬A輪融資。在諸多因素的影響下,最后一家門店于7月15日關閉,再次回到線上。
2. 虎頭局渣打餅行
11月22日,虎頭局在公眾號上稱,由于面臨巨大的資金壓力,該品牌決定退出部分區域市場,制定了以華東、華南區域為基點的市場發展方向。同時,該品牌還將開放加盟業務,具體細則會盡快公布。
不過,推文發出后不久即被刪除。客服稱,由于部分措辭需要修改,等信息完善后重新發布。各地媒體報道稱,虎頭局已經退出川渝和北京市場。
虎頭局成立于2019年,定位新中式烘焙,主打麻薯、奶油泡芙等產品。2021年獲得了紅衫資本、挑戰者資本的天使輪,同年7月完成了5000萬美元的A輪融資。在今年并未獲得融資輸血。虎頭局還曾發布百店計劃。
業內普遍認為,新中式烘焙產品缺少門檻,復刻成本低,山寨品牌遍地,消費者的忠誠也低。行業熱度在今年下降,各大品牌擴張速度放緩,資本也開始退潮,今年融資的新中式烘焙大多為區域品牌,融資金額也出現了明顯的下滑。
截至目前,虎頭局并未公布具體開放城市及合作方式,客服稱需要先填寫《虎頭局事業合伙人申請書》。
圖源:虎頭局公眾號
申請書中聲明,事業合伙人需要獨立申請,不可以再找合伙人,申請人作為經營者,必須全職參與今后門店的日常經營管理。申請書中還需要說明自身優勢、可投入的自有資金(100萬以下,100~200萬,200~300萬,其他),是否有鋪位資源、和意向申請區域。
門店收縮后才宣布開放擴張,虎頭局應該先證明自己的盈利能力。有內參的網友表示:“某些品牌的故事已經講不下去了,放加盟是最后割一波韭菜,就看誰勇氣可嘉,愿意把頭伸過去”。
五、資金鏈斷裂的烘焙
1. 牛角村
曾經的網紅烘焙牛角村,也出現了關店情況。多家直營門店關停、儲值卡在加盟店無法使用、還因為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被罰。
內參君曾在《眾明星加持的網紅烘焙,快黃了?》一文中做出深度調查。目前牛角村只剩下兩家直營店,藍色港灣店和中糧店。有加盟商稱“這兩家也可能要關店,具體時間不好說?!?/p>
多家加盟店聲稱,現在都是自己單干,極力擺脫了牛角村的關系。根據新京報的報道,有加盟商稱:牛角村總部自2021年下半年起出現資金問題,目前已拖欠其貨款及儲值卡結算費用等合計約50萬元。
牛角村也是在經營出現困難時開放加盟,招募百城千店合伙人。牛角村最后一次披露門店為15家,但是在招商信息中宣稱“800多家專賣店已經遍及全球”,2021年5月的推文號稱“月流水約為1500萬元,單店流水峰值接近160萬元”。
朝陽市市監局的處罰書中,還提到了牛角村并無德國品牌設備、沒有自建工廠、使用原料不符等問題。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也顯示,牛角村的運營主體“北京牛角村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已被列為列為經營異常名錄,通過登記的住所或者經營場所無法聯系。
2. 蒂麗雪斯
10月31日,一則視頻讓南寧一家本土烘焙品牌成為了焦點。視頻中男子宣布,蒂麗雪斯正式“倒閉和暫停營業”“終于在負債五六千萬的時候倒下了。”
蒂麗雪斯是一家南寧的老品牌,1998年創立,至今已經經營了24年。據媒體報道,此人為蒂麗雪斯實際控制人焦飛。
從今年6月起就不斷有蒂麗雪斯要倒閉的言論傳出,但7月1日、9月6日蒂麗雪斯都進行了辟謠。直到10月1日,該公司終于在公眾號上發布聲明:“近期,由于疫情反復、原材料成本上漲等不可抗力因素的影響,導致公司出現了經營問題,不得不于2022年9月26日起暫停營業”。
公眾號11月2日推文稱,后續如有具體處理方案及措施,將通過公眾號和抖音號“曦和之光”進行發布。但目前,如何處理消費者充值卡預付款及供應商貨款被拖欠問題,他在視頻中并未給出具體的方案。反而發布了一些打著#傳遞正能量 #勵志 #記錄真實生活 標簽視頻。
圖源:蒂麗雪斯公眾號&抖音
此前有網傳圖片顯示,蒂麗雪斯內部通告稱,因公司出現資金困難,無法向各大加盟商及時發放結算款,并表示公司已與皇氏乳業達成收并購協議,協議完成將結清款項。不過,相關圖片并沒有獲得各方確認。同時,作為一家上市公司,皇氏乳業也沒有相關信息公開。
內參君注意到,蒂麗雪斯部門門店,已經被喜蓮娜、時光蒂麗等品牌承接。工作人員均否認和蒂麗雪斯的關系。內參君就相關問題聯系蒂麗雪斯方面,截止發稿并未收到回復,其公眾號所留的最后一家門店的手機號,也已暫停服務。
一、虧錢的預制菜
1. 舌尖英雄
預制菜成為疫情下、舌尖上的風口,但舌尖英雄的日子并不好過。今年8月10日,舌尖英雄北京進隅麗景園點關門停業,這家店是直營門店,亦是全國首店。同時全國的加盟商關店潮仍在持續。
舌尖英雄沒有自有工廠,產品靠多個代工廠委托加工。再由門店將代工廠加工的商品打包成“組合商品”,按照凍品食材+調味品+配菜進行售賣。部分配菜需要由加盟商自行采購、切配后分裝。
如此這樣做是打時間差,委托采購海量凍品食材,降低成本,只需要在一年內消化完即可。依靠加盟,迅速擴張銷售渠道,舌尖英雄提供系統性解決方案,具體的門店成本和日常經營由加盟商負責。
看起來是美好的方案,但前提是加盟商得能賺錢,舌尖英雄的產品并無太多競爭力。一位成都的加盟商表示,經營四個月賺不回電費,每天賣出不到10單。內參君曾經探訪的一家門店,在探店48小時后,戲劇性地宣布關門歇業。老板稱,全國400多個加盟商有一個群,里面幾乎沒有賺錢的。
直營店的生意也不怎么樣,有業內人士告訴內參君,他曾在今年7月蹲守舌尖英雄的樣板店北京CBD總部店,一天進店客戶只有四組,外賣平臺月售18單,門店的三組冰箱,有兩組是閑置的。
如今,隨著陸正耀團隊的工作重心和資源,進一步向庫迪COTTI 咖啡傾斜時,舌尖英雄項目可能面臨終結。
2. 趣店預制菜
今年9月,高調宣布進軍預制菜的趣店宣布精簡該項目,中止供應商合作、清庫存等一系列舉措。確切地說,趣店并沒有門店“開起來",但距離開店只剩下最后一里路,所以也將趣店一并分析。
今年4月起,趣店開始著手預制菜業務,7月,羅敏高調砸錢直播,推出“三天短保預制菜”,并表示:“在未來要支持十萬用戶創業開設線下門店,今年下半年的計劃是開1萬家門店,并為合作伙伴提供一年免息貸款。”
直播帶貨是出于品牌宣傳,也是“障眼法”:如果是真正的三天短保,工廠生產線無法完成直播帶貨的峰值訂單,物流只能從城市周邊發貨,留給消費者使用的時間較少,消費者無法囤貨,客單價上不去,甚至僅能覆蓋物流成本。
其實趣店預制菜和舌尖英雄模式的相似度高達8成,同樣的代工生產,同樣的組合裝出售,同樣的依靠加盟拓展銷售網絡獲取規模。只是,趣店還沒有來得及補上“加盟店”最后一塊拼圖,就陷入巨大爭議之中。
11月趣店財報顯示,第三季度的凈虧損超過了6億元,創下上市以來最大的單季虧損紀錄。分析認為這與預制菜項目有關。實際上在二季報中,就提到對預制菜業務作出了“全面精簡"。這次,羅敏表示將“有序精簡預制菜”。
實際上,C端預制菜在線下其實面對著一種困境,就是很難找到目標客戶。在門店三公里范圍內,需要對于預制菜有認知、有在家就餐需要,缺少烹飪能力和時間,但是又不能太懶的消費者。這個市場,可能仍然需要時間的培育。
七、小結
以上餐飲品牌的關店,簡單梳理,也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第一類,追求網紅、依靠營銷噱頭。給消費者帶來短時間的新鮮感,卻脫離了餐飲的本質——產品和服務。時間一長紅利消退,要么口味差、性價比低,要么曲高和寡、沒有回頭客,逐漸淡出消費者視野,活在“昨天”。
第二類,急于擴張。在盈利模式還未被驗證,人才儲備、產品標準化、供應鏈管理等諸多方面都沒有打磨好,就開始舍命狂奔。門店規模和營收可以迅速膨脹,但是現金流的壓力也與日俱增,日常經營捉襟見肘、左支右絀,不得不關店保命。
第三類,品牌老化。主流客群、消費習慣發生變化時,品牌卻因循守舊,沒有給跟進新趨勢。在無限內卷的賽道中,無論是品牌影響力、產品力還是場景創新上,都落后與市場上的其他玩家,自然會被行業新陳代謝掉。
商業競爭本就十分殘酷,開店關店都是常態。尤其是疫情下、堂食受限收入銳減、三高一低問題也更加突出。不少餐飲品牌在失敗中總結經驗,在寒冬中謀生存、求發展。
隨著防疫政策的逐步調整,市場總會回暖,未來依然可期。在度過眼前的困境,餐飲企業也依然要積極修煉內功,擁抱變化,畢竟,“晴天修屋頂”才能有備無患。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餐企老板內參(ID:cylbnc),作者:余從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